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履行
纳税义务情况进行事中税务管理、提供
纳税服务的方式之一。通过实施纳税评估发现征收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强化管理监控功能,体现服务型政府的文明思想,寓服务于管理之中。以帮助纳税人发现和纠正在履行纳税义务过程中出现的错漏,矫正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履行纳税义务的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图书内涵
根据
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的有关精神,纳税评估是指
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比对分析的方法,对
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分析,通过税务函告、税务约谈和实地调查等方法进行核实,从而做出定性、定量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
管理办法中所指
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准确性,集中体现为计税依据与应纳税税额等关键数据指标的真实准确性。由于应纳税额是由申报的计税依据乘以适用税率计算得出,所以关键数据指标是指纳税人申报计税依据的真实准确性。由此可知,纳税评估的核心不是对
税收评估,而是对纳税人申报税源的真实准确性进行评估。评估纳税人税收
经济关系的合理性,不是指申报数据所反映的税收经济关系合理性,而是申报应纳税额与真实税源之间的相关合理性。所以,纳税评估不是对纳税人缴纳税款的评估,而是对纳税人取得的
生产经营收入和经济效益的评估。
纳税评估的对象为主管税务机关负责管理的所有纳税人及其应纳所有税种。但在实际工作中不会对所有纳税人进行评估,而是有重点选择部分纳税人进行评估。正确地筛选纳税评估对象,是优质高效开展纳税评估的首要环节,通常应依据税收经济关系的宏观分析、行业税负规律特征分析结果等数据,建立预警体系,确立重点评估对象,进而实施具体的纳税评估。
作用
1、纳税评估是防止虚假纳税申报的有效手段。纳税评估的信息资料不仅包括税务机关内部采集的信息,还可以通过信息网络,获取其他经济管理部门的外部信息。通过掌握
税基和纳税人的资金周转情况,了解资金的来龙去脉,可以对纳税申报进行监控。
2、纳税评估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机制,解决征收管理中“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纳税评估处于税款征收与
税务稽查的中间环节,税款征收与税务稽查的结果,可通过纳税评估反馈到
税务登记、发票管理、行政审批等各个征管环节,既可保证税收征管各个环节的协调统一,又可剖析问题,区分责任。
3、纳税评估是一个纳税服务过程。税务机关通过信息化手段,设置能够了解和掌握纳税人财务核算和相关经营情况的
纳税申报表,并结合审查账簿报表,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纳税申报中的错误与偏差,帮助纳税人提高纳税申报质量;纳税评估通过
约谈、举证等方式,可以有效解决纳税人因主观疏忽或对税法理解错误而产生的涉税问题,充分体现税务行政执法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4、为了及时调节国家经济、体现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一项成功的税收筹划是对财税政策的及时更新获取,以及多种税收方案优化选择的结果,利用税收政策与经济实际适应度的不断变化,寻找纳税人在税收上的利益增长点。航天信息软件可帮助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树立风险成本意识,分析各种可能导致的风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避免落入偷税、逃税负面陷阱,并从多方位对筹划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及企业综合效益充分论证,关注税收政策变化和当地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特点、具体方法,从整体税负轻重角度应用财会知识进行实操,优化选择标准是尽可能在税负较小情况下,实现企业整体利润最大化。
特点
1、纳税评估一般在税务机关工作场所进行。纳税评估的主体是主管税务机关,由评估专业人员具体实施。客体是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在实施纳税评估时,一般仅限于税务机关内部,不对
客体进行实地稽查。
2、纳税评估的基础信息资料来源广泛。纳税评估的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税务
管理信息系统存储的信息资料,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行政审批、
发票、财务核算等资料,以及从银行、政府机关、行业协会等取得的外部信息数据。
3、纳税评估侧重的是事后评估。纳税评估的工作环节一般在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期缴纳
税款及办理有关纳税事项之后。
4、纳税评估必须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和
数理统计学等现代科学手段,对评估客体的各项涉税指标等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揭示其异常波动程度,作为评定纳税人申报税款是否真实、准确的参照。
5、纳税评估注重评估客体的陈述申辩。在实施评估过程中,由于纳税评估的全面性与信息资料的局限性之间存在差异,评估主体可以通过
约谈、提供纳税资料的方式,要求评估客体陈述举证,降低评估误差,进而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思路框架
纳税评估分析的基本思路框架
理论上讲,各税种都有其自身的计征特点,相应地应有各自的纳税评估特点。但实际操作过程中,考虑到税源的关联性,没有必要分税种进行纳税评估,解剖相对复杂的
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计征关系,可以理出纳税评估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计征特点
1.增值税计征特点
增值税是为了避免重复征税而以
经济活动中新创造的增加值为税基的课税税种。在这一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可以以不同的计征方式实现这种
课税理念。在我国则是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环节以销项税额减进项税额的计征方式实现的,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增值税应纳税额 = 销项税额 - 进项税额……………①
按这一公式计算,受不同纳税人生产经营特点和税收征管相关规定的影响,短期看,纳税人有
一百个理由可以形成零申报。如企业季节性生产一次大批量的购进原材料;认证期内专用发票的堆积并一次性抵扣;前期留抵税额的影响;出口产品免抵退税政策应抵税额的影响等。因此,单从当月的纳税申报表很难给出申报合理与否的判断,唯一的审核凭据就是
增值税专用发票,通过认证即应抵扣。
但是,上述各种问题,除出口产品的影响外,其它几种影响在企业长期运行过程中经平均化处理会减轻并消除影响,呈现出进项应小于销项的这一普遍存在的客观
经济规律。依据增值税的这种计征特点,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增值税的分析或评估不能
按月进行,但可以在较长时期的基础上开展分析。考虑到增值税发票的认证期为3个月,分析期限最短也不能低于三个月。
2.企业所得税计征特点
企业所得税是国家参与企业所得分配而课税的税种。在这一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我国企业所得税的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额 =
计税所得额 × 适用
税率……………………②
企业计税所得额是在企业利润的基础上,按税收核算制度经过汇算清缴调整得出的,计算关系如下:
计税所得额=企业利润总额+调整调整增加项-调整减少项……③
综合上述两个公式的计算关系看,影响企业有无税收的变量因素有四个,即企业利润、调增项、调减项和适用税率。涉及到的政策因素有:(1)经济类型政策,内外资企业的差别待遇;(2)地域政策,各种特区、开发区、西部地区的优惠差异;(3)规模政策,根据企业盈利规模水平分别适用18%、27%和33%的税率。此外,在征收方式上,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是按期预缴,年度汇算清缴。
由此确定的税收经济关系特点如下:(1)短期没有税基。由于按季预缴,年度汇算清缴,所以短期内没有调整,就没有确定的税基,也就没有明确的法定税收经济关系;(2)以利润作代表性税基。企业盈亏及互补的
不确定性,使短期的税收经济关系不能确定;(3)以收入作代表性税基。以收入作代表性税基实施定率或定额征收,可再短期内建立确定的可参考的税收经济关系。
从近些年各地汇算清缴实际操作的结果来看,调整项目占企业利润的比例很小,可以说决定企业有无税收的问题主要取决于企业利润。受不同纳税人生产经营特点和税收征管相关规定的影响,短期看,纳税人很容易做成
零申报。如企业季节性的供销关系;建筑业的建筑周期;企业所得税按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政策等。因此,单从当月或当季的纳税申报表很难给出企业申报合理与否的判断。但从年度看,所有季节性问题或一次性因素的问题都会在年度核算中均摊消除影响,呈现出“经营的最终目标是为盈利”的这一普遍存在的客观经济规律。
3.计征特点的启示
从以上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计征特点分析可知,
企业纳税评估的分析不能按月或季参考短期申报数据进行,只能开展中长期分析,最好以年度为核算期间开展分析。
口径差异
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关系虽然是销项税额减进项税额,但税基的实质内涵是增加值;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关系虽然是计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但其税基的实质内涵是企业利润。不论增加值、利润还是
应税所得额,都存在一个会计核算与税收核算的口径差异。由于会计核算是基础,税收计征关系是特性,研究两种核算口径上的差异性和关联性,有两点启发可供建立评估分析体系时参考:一是利用指标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二是利用指标配比关系的规律性开展分析。由此可总结出企业纳税评估的分析分析指标体系和基本思路:一是以会计核算为基础,利用企业财务指标的逻辑关系建立评估分析指标体系;二是以客观经济规律为主导,利用财务指标的配比关系建立评估分析方法体系;三是充分认识指标口径的差异性,看重综合分析和规律分析,看重年度分析,看淡月份分析。
启示
发达国家的税收征管发展也证实了纳税评估在现代税收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从国际范围来看,税收管理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呈正相关,即经济越发达,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越高。发达国家或地区多建立以纳税评估为核心的税收管理制度,凭借信息化手段,开展纳税评估工作,为纳税人普遍接受。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税收管理相当完备,建立了一套以计算机系统为依托的纳税评估工作体系。以新加坡为例,该国是推行纳税评估制度较为规范的国家,其纳税评估工作有三个特点。一是纳税评估分工较细。税务处理部负责发放评税表,处理各种邮件、文件和管理档案;纳税人服务部对个人当年申报情况进行评税;公司服务部对法人当年申报情况进行评税;纳税人审计部对以往年度评税案件和有异议的评税案件进行复评;税务调查部对重大涉税案件进行调查。二是重视纳税人的自查自纠,在评税工作中,都要先给纳税人一个主动坦白的机会。三是评税管理工作主要依托计算机系统进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展纳税评估,是我国与国际先进
税收管理方法接轨的必然选择。
解决方案
系统主体架构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工程(三期)的技术要求,系统采用基于J2EE的B/S/S三层架构。
从逻辑上看,整体架构包含三个层次:表示层、应用层、资源层,具体如下所示:
(1)表示层:通过内部跨业务应用系统的统一工作平台、统一权限管理,为系统用户提供集成的用户界面体验,用户可以单点登录进入其有权访问的所有子系统。
(2)应用层:实现所有的业务逻辑。纳税评估系统的核心业务逻辑是基于税务信息化整合后的数据进行分析,首先通过数据加工、采集,再根据评估指标建立评估指标因子、行业分析及模型,评估人员即可通过重点企业纳税评估、行业纳税评估、统计查询等功能开展纳税评估工作。
(3)数据层:提供数据资源的存储、访问、备份服务。数据仓库作为纳税评估系统的基础数据平台,是资源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品功能
1、指标体系建立:实现指标录入及维护管理,并为纳税评估提供筛选标准和评估依据,支持中文自定义指标。
2、行业分析及模型建设:提供行业指标分析和模型新建,为后续行业评估和重点企业评估提供模型参考。
3、重点企业评估:通过采用指标筛选或指定方式确定疑点纳税人,然后对每一个疑点纳税人进行独立实施评估的过程。
4、行业纳税评估:采用指标对某一行业的纳税户筛选,并对行业总体进行评估的过程。
5、查询统计:实现对评估过程及评估结果数据的统计查询。
产品优势
1、统筹规划,科学构架:站在税务管理的全局高度,搭建统一、开放、动态、高效的整体架构。
2、先进性:严格遵循税务总局金税三期技术规范,采用开放、标准、主流、成熟的系统平台,迭代开发。
3、指标体系构建:实现用户可见的、全中文的、灵活易用的指标创建,支持模型新建。
4、预警值设置:支持结合科学计算(方差、标准差、平均值)及手工维护指标预警值。
5、引进工作流引擎:实现评估流程的定义、运行、监控和管理,评估流程支持单人和小组的方式操作。
技术规格
产品设计理念:根据宏观税收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结果以及相关数据设立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综合运用各类对比分析方法,筛选评估对象;对所筛选出的异常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作出定性和定量判断;对评估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分别采取税务约谈、调查核实、处理处罚、提出管理建议、移交稽查部门查处等方法进行处理;维护更新税源管理数据,为税收宏观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提供基础信息、外部门信息交互及国地税信息交互等。
软件:
系统完全依托>需求框架开发。
本系统有较灵活的功能、较强操作性、可先使用后付款。让您的工作零风险。可以与已经建立起来的样板用户观摩切磋。分布在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
开发目的:
为税务人员解脱复杂的、重复的计算活动,梳理正确的评估思路。帮助评估人员找出疑点增加税收。
系统设计方向:
工具化、计算器化、存储器化、灵活精巧、易操作。
版本分类:
标准版:不与征管系统或CTAIS连接,实施简单、方便安装就可以使用,适应于区县单位。
高级版:与征管系统连接或CTAIS连接,需要二次开发,能够自动获取财务数据、申报数据。适用于市级、省级单位,需要二次开发。
系统特点:
1.支持量化指标,配比指标,感性指标三类的指标评估,这是本系统对评估三类的划分,请参考说明书。
2,支持量化指标自定义,这样评估人员可以根据本地的行业自己设计评估指标,比如:砖瓦窑门利润率、饼干设备利润率。这种指标称“土指标”或“特指标”。
比如:钣金单台设备收入=@钣金收入/@钣金设备台数。注:符号”@”与后面的文字表示数据元素。
3, 指标计算表达公式支持中文,让评估人员更直观的了解到评估内容。
4,支持多重指标的计算(指标的表达公式中包含指标,这样的指标为多重指标)。
比如:本期
印花税税负变动系数=@本期印花税负担率/@基期印花税负担率
5,支持行业评估与重点户评估。
6,预警值支持三种方式:
6.1 科学计算法。根据标准差、离散系数、平均值,自动确定预警区间。
6.2上级机关发布。可以由上级机关自定义预警区间。
6.3手工自定义。在评估中由评估人员人为的确定评估区间。
7, 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支持对数据的横向分析、纵向分析、图形分析。从而帮助评估人员对疑点做出准确的判断。
8,系统采用企业ERP中的ABCD存货计量方法。把要行业评估纳税人,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9,数据采集采用导入方式,高级版本支持财务数据自动采集。
10,系统包含了国家税务总局的14种纳税评估文书,文书支持自定义。
11,评估工作支持单人操作,也可以支持多人操作。
问题
定位模糊
1.
纳税评估工作的定位不确切。纳税评估工作主要表现形式为纳税评估工作是通过资料分析、评估
约谈等方式查找税收问题,近似案头的
纳税检查(即在税务机关办公室内进行纳税检查),其评估工作的目标和方法也是以查出问题的多少为发展方向。且为了与稽查工作区分,评估过程中一般不调取账簿凭证,不到纳税人的经营场所。方式上局限于查对相关经营报表、计算相关经营数据、与企业核实相关疑点等。静态的监督形式无法了解企业动态实际情况,其结果势必出现难以全面查阅、掌握纳税人的账簿凭证和企业经营过程的原始记录,只能发现一些表面问题或嫌疑问题,成效不明显。上述评估方式是否可定位为管理式纳税评估;另一种纳税评估的工作方式类似于税务稽查,但手段及与实际稽查又不完全相同,即可不按稽查工作程序进行,只针对疑点问题核查相关账簿凭证等,局限于个人操作的较浅的核查状态。同时,由于有效监控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纳税评估工作在设计上存在一些不足,无法掌握外部相关信息,形成一些评估盲点。评估人员受相关因素约束,没能全面发挥主动管理监控职能。而纳税人大多也未把纳税评估当作是一次自查整改机会。因此,对纳税评估工作应进一步明确定位,即通过评估手段和调查手段,对纳税人纳税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管理和监控。
信息不称
2.信息资料拥有量不对称。无论采取何种纳税评估工作方式,都离不开拥有翔实的数据资料源,纳税评估过程中力求做到将评估对象的相关经营指标、实现税收指标、各指标的相关峰值等进行充分测算、比对、定量、定性分析,据以找准切入点。由此可见,缺乏足充的数据资料源,纳税评估工作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现实中常常遇到因信息资料拥有量不对称的窘境,如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数据和财务数据、生产经营类信息、经营核算类信息以及其他诸如登记注册类、银行账户及账号、 价格类等相关信息不真实、不完整的涉税信息。而
税收管理员就情况看,尚无有效渠道或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取庞杂的信息,也仅能对纳税人已报送报表信息资料所反映的“税负”等表面问题问题有针对性评估,但由于信息资料源不完整或有可能错误,无法把问题完整地分析、查找出来,难免出现评估效率低,而且审核误差大。只有充分掌握了上述各类信息并进行测算、比对以及综合分析后,才能做出较为正确的评估分析和准确判断。
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流程图
业务素质
税收管理员整体业务素质不高。无论是从现实税收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看,还是从税收征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看,对税收管理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需要造就综合性、复合型的税收管理工作者,即既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懂得企业经营管理、经济理论、财会技能等等,还要掌握税务管理、
税收政策、税务稽查、统计分析等相关知识。从事税收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从原岗位技能分离明晰下的专管员制运行一定时期改革后演变过来的,这部分税收管理员的业务技能特点表现为技能的单一性较强,自身后续知识、技能的更新又跟不上纳税评估工作所需技能要求,他们中的税收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评估人员对经营管理、经济理论、税收管理、税务稽查、统计分析等知识面窄,技能单一。税收管理员队伍中缺乏足够的专门综合性、符合型的人才在从事纳税评估实践过程中起到言传身教的带动作用,必然造成开展纳税评估的思路不宽、方法不多,效率不高。有的只能完成一般意义上的看看表、对对数、查查票等浅层次评估,无法收集、分析、评估深层次、代表性涉税问题,使纳税评估工作效率和效益难以提高。
质量
1、要切实提高纳税评估工作效率和效益,关键在人!只有坚持不懈地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加强培训教育、评估实务演练等,不断提高税收管理员政治素养、各类相关知识、税收业务的提高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纳税评估工作需要评估人员既精通税收业务知识、财会知识,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要求评估人员能够依据国家的税收政策及自身综合知识和素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多层面对税源状况、纳税行为进行细致的案头分析,逐步审定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并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另一方面,由于需要评估人员进行
约谈或举证确认,所以要求评估人员不但要了解企业经营特点,有过硬的业务水平,更要具有很强的职业敏感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一定的约谈技巧。这对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一个较大的挑战。由此可见,只有大量综合素质较高的税收管理员从事评估工作才能促进评估工作的健康发展。为此,一要加强对纳税评估人员的培训,对评估工作涉及的税收业务、财务管理、
计算机操作技能、各项评估应用指标的分析、与纳税人的约谈技巧等进行系统轮训。二是适时组织开展评估工作经验交流会、典型案例分析会,通过评估人员对评估方法、
约谈技巧、报表分析方法等进行交流总结,使纳税评估人员的评估水平在实务演练中得以普遍提高。三要加强评估工作考核,鼓励先进,带动后进。通过系统的组织学习、培训、交流、考核,进一步提高全体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使评估质量实现稳步提升。
2、努力加快搭建纳税评估信息平台步伐,建立充足的信息资料数据库。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加大了
依法治税力度,促进了征管质量的提高,为搭建纳税评估信息平台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由于征管对象的多元化、复杂化,当前纳税评估的难点集中体现在现金交易的扩大以及不开发票收入不入账、做假账、二套账等情况时有发生,偷税隐蔽性越来越强。若能尽快将金融保险、海关、工商、民政、统计、审计等等与税务机关充分运用金税工程、CTAIS、纳税评估等软件搭建纳税评估信息平台。对信息数据进行比对、分析、评估。能在一定程度上为解决难点问题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数据分析资料。因此,应该进一步拓展搭建纳税评估信息系统平台的涵盖面和数据量,为切实提高纳税评估质量和效率提供有力的信息数据支撑。
纳税评估金税工程系统示意图
3.提高信息采集、信息整合、信息分析运用能力。一是要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相关单位或部门为建立和完善评估信息平台提供
保障机制,同时还要通过完善法规、规章等法律形式,制定纳税人必须提供的信息项目和具体要求,以确保评估信息的准确全面;二是依托计算机网络,提高信息收集能力和质量,以多元化
电子申报为切入点,提高信息的加工能力和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输入信息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三是运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分散于CTAIS税收征管系统、金税工程系统、进出口退税系统、生产企业免抵退系统和工商、银行、地税等内部、
外部系统的纳税人的各种
经济信息进行整合,实现涉税信息共享;四是要不断优化完善自身纳税评估操作软件,增强自动对比、计算功能实现快速、准确查找疑点问题。即根据每个不同行业,自行采集输入有关设备的产出量、耗用原材料、电、煤、工资等指标以及产品的正常价格,取行业平均数,计算出应有的销售收入和税负,对成本利润率、毛利率、税负差异率、库存变动幅度、应收应付账款变化幅度等疑点数据自动筛查,找准被评估对象。
提高纳税评估质量
在征管改革逐步深入,税务内部分工越来越走向精细的今天,纳税评估已成为税务管理机关对税源日常管理监控的一项正常、有效的手段。纳税评估目的是为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规范纳税评估程序,及时发现和处理纳税申报过程中的错误和异常申报现象,提高纳税申报质量,有效堵塞
税收漏洞,增进税企交流,提高地税
机关管理服务水平,是一项国际通行的管理制度,大部分国家都已建立纳税评估体系和纳税评估模型。纳税评估作为申报征收和税务稽查之间的联系纽带,是征收与稽查的结合点,是构成税务稽查体系的基础。一方面,纳税评估经过评估分析,发现疑点,直接为税务稽查提供案源,不仅可以使稽查选案环节避免随意和盲目,而且可以使稽查的实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另一方面,纳税评估有利于税务稽查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并对稽查实施产生制约,有利于发挥税务稽查规范纳税行为、完善税收征管、形成法制威慑、增加税收收入、提高税务稽查整体效能的作用。同时也更符号优化经济环境的理念。
纳税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
由于纳税评估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从事纳税评估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急需解决,纳税评估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纳税评估体系还需不断完善,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纳税评估信息量严重不足,纳税评估工作还处于闭门造车阶段。
评估资料信息的完整真实直接影响着评估工作的效率和成果。纳税评估工作的基础是纳税人信息、资料的采集、整理及分析,它是一项整体工作,是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同时辅以信息化建设在技术手段上提供足够的支持。从事纳税评估依赖的信息仅来源于纳税人申报信息,由于种种原因,纳税人提供的信息数据质量不高,资料不全,相关信息不足,使纳税评估以财务税收分析为基础所必须的庞大数据源和其真实性无法得到保证。信息量少,准确性低,评估指标参考价值不大,评估工作质量不高,使评估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二)纳税评估缺乏统一标准,存在各自为战现象。
什么样的企业需要评估?评估的标准是什么?评估的方法是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尚未明确,评估分析指标体系还没有建立,纳税评估工作还处于各自为战状态,使评估工作质量参差不齐。
(三)个别干部对纳税评估工作认识不够,纳税评估人员素质还不能适应评估工作要求。
纳税评估是涉税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的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复杂性的业务工作,要求干部具备丰富的业务知识、专业技能、财会知识、计算机操作和综合判断能力。而一些干部对纳税评估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将纳税评估工作流于形式,同时纳税评估人员素质还不能适应评估工作要求,评估工作还停留在表层上,评估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纳税评估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1、一些基层单位由于
人员配备不足,而工作任务较重,没有实行纳税评估复评制度,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
2、由于纳税评估的质量难以量化考核,经评估过的纳税人的实际状况到底怎样,除了直接参与评估的人员,其他人很难搞清,这就使得确定评估税款的偷税与否,以及应补税款的多少上难以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逐一考核认定。
改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构建科学的纳税评估体系,规范纳税评估工作,促进税务稽查工作质量的提高。
(一)制定纳税评估工作规范性文件,统一政策,规范纳税评估工作的运行。
纳税评估工商登记信息库
应尽快以文件的形式对纳税评估的概念、评估范围、内容、岗位责任、执法方式、工作规程等加以明确。研究制定科学的纳税评估方法体系和指标体系,合理确定工作程序和文书档案管理,提高评估工作的可操作性,使纳税评估工作有章可循,彻底扭转现阶段评估工作的被动局面。
(二)规范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资料库。
企业信息资料取得、资源共享存在一定难度,必须要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纳税户信息共享系统,规范信息化建设。如内部应建立包括非正常户数据库、吊销户库、纳税人不良信息库等,外部要通过沟通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建立并维护外部信息库,如工商登记信息库、国税信息库、劳动及社会保障局信息库、房地局信息库、行业管理信息库、社会公共信息库以及透过媒体、互联网等途径收集与纳税人有关的各种信息等,建立以预测评估、监测评估、稽核评估、评估披露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息平台和纳税评估工作系统,形成一定的阵容和覆盖规模,实现征收与稽查之间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
矛盾
我国纳税评估与《征管法》的矛盾
按《办法》规定,纳税评估对疑点问题的处理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计算和填写错误、政策和程序理解偏差等一般性问题,或存在的疑点问题经约谈、举证、调查核实等程序认定事实清楚,不具有偷税等违法嫌疑,无需立案查处的,可提请纳税人自行改正。第二种方式,是发现纳税人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或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
税收违法行为嫌疑的,要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但在实际执行中,是自查补税还是移送稽查处理没有明确依据。
对于第一种处理方式,因为纳税评估是案头审计,一般不进行实地检查,就无法对纳税人少缴或不缴税款的行为进行准确定性。虽然补缴了税款,但纳税人的行为究竟是一般性问题还是有违法嫌疑,没有使人信服的证据。这里面很可能有偷税行为,通过纳税评估补缴了税款,就逃避了
税收法律责任,没有受到处罚。这里有几个例子能说明这个问题。1、《中国税务》2007年第3期记载,山东省临沂市某县一家酒厂2005年申报消费税94万元,申报增值税为零,国税部门将其列入重点评估调查对象,根据掌握的企业财务及税收信息数据,采取约谈自查,促使企业补偿税款近2000万元。2、山东省国税局2006年开展宏观税负调查分析,共查补税款60多亿元,其中,仅通过约谈一项,企业自查补缴税款占查补税款总额的60%。3、我省某市国税局2006年共对2182户纳税人开展纳税评估,发现有问题461户,其中只有41户向移交稽查处理,移交稽查比例只有8.9%。2007年上半年累计纳税评估企业1008户,评估有问题自查补税企业371户,移交稽查企业7 户。移交稽查企业只占到有问题的1.8%。
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国现行税收法律对
税收违法行为都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就是要求相关责任人的承担税收违法的
法律后果。但在纳税评估办法中,由于未能查证不缴或少缴税款行为,所以不能定性,依法追究违法责任成了一句空话。纳税评估的对疑点问题的处理方法不符合现行《征管法》的立法精神,不仅损害了税法的严肃性,也增加了税务人员的执法风险。如果把疑点问题都移送稽查环节查证后再处理,可以准确定性,但那样就不能发挥纳税评估低对抗性、高效率的优势。
虽然《办法》第22条作了限制性规定,“纳税评估分析报告和纳税评估工作底稿是税务机关内部资料,不发纳税人,不作为行政复议和诉讼依据。”即纳税评估不是一种税务行政执法行为,只是税务机关一个内部工作管理规定,是税务机关的一种内部审计行为,对纳税人没有税收执法行为的约束力。虽然有关述规定,但还是不能改变纳税评估的实际操作过程。纳税评估工作处于实际操作与立法精神相背离的尴尬处境。
改革
确立纳税评估核心地位的改革
从税收征管的现实目的,及管理、稽查、评估的特点来分析,确立纳税评估在税收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对于提高我国税收征管水平十分必要。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纳税评估工作效率高、准确性高、成本低的优势,大幅度提高税收征收率。
确立纳税评估在我国税收征管中的核心地位,必须从税收法律、征管机构、计算机网络方面进行相应改革。
(一)明确纳税评估在税收征管中的法律地位。将纳税评估作为税收管理的一个阶段,与
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税务检查并列,作为税款征收与税务检查之间的一个联结过程。这样将改变纳税评估作为税务机关内部管理手段的状况,使纳税评估工作具有充分的法律效力。这是确立纳税评估核心地位的充分条件。纳税评估在征管中的核心地位,必将导致我国税收征管模式的改变,那就是:“以纳税人主动申报纳税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以纳税评估为核心,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
(二)设置专门的纳税评估机构。我国除了青岛、大连等少数地区建立了专门的纳税评估机构,大部分地区纳税评估职能还是由业务部门分头承担。确立纳税评估的核心地位必须建立专门的纳税评估机构。评估机构的主要职责是:1、根据宏观税收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结果以及相关数据设立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2、综合运用各类对比分析方法筛选评估对象;3、对所筛选出的异常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4、对评估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分别采取税务约谈、调查核实、处理处罚、提出管理建议、移交稽查部门查处等方法进行处理;5、维护更新税源管理数据,为税收宏观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提供基础信息等。纳税评估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是:通过分析查找税源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督促纳税人提高申报准确率,为税务稽查提供有效案源。随着纳税评估在税收征管中的核心地位的确立,纳税评估机构从职能、人员素质及数量都要在税务机关中处于突出地位。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税务机构80%的人员在从事纳税评估工作。
(三)建立税收信息评估计算机网络。拓宽信息渠道,提高信息质量。1、从横向纵向拓宽纳税评估的信息渠道:加强信息的横向联系,与地税、银行、海关、审计、水电供应、外贸等部门密切联系达到数据共享,同时应象稽查一样以法律的方式取得数据,保证分析数据来源准确性;完善信息纵向联系,在税务机关上下级之间以及内部的征收、管理、稽查各部门之间加强配合,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与公开,建立内部信息共享的“税务数据库”。2、依托计算机网络,提高信息收集能力和质量。以多元化
电子申报为切入点,加强评估所需信息的电子转换能力,减少人工输入信息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重视信息的管理和应用,集中人力、物力、技术,改变信息处理各自为战的分散局面,实现信息处理的集中加工与广泛共享,提高信息的加工能力和利用效率。3、完善纳税评估分析指标体系,建立市场调查部门,对不同行业及不同规模以及不同的营运方式分门别类地进行调查,区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生产能力、不同经营方式、不同登记注册类型,丰富完善科学的指标分析体系,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和税收征管的发展变化,不断地进行更新完善,做到与时俱进。做到评估结果有根有据,有说服力,能让纳税人心服口服。4、加快研发纳税评估的专业应用软件,充实软件的评估分析内容,提升纳税评估的智能化程度,并与
金税工程、税收征管软件等税收管理软件紧密结合,有些地区已建立起纳税预警系统,应进一步完善预警系统,提高其准确性,提示出辖区内申报异常企业。
图书
书 名: 纳税评估作 者:马海涛,白彦锋
出版时间: 2010-6-1
开本: 16开
定价: 33.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重点介绍纳税评估的基础理论,具体包括纳税评估的基本概念、纳税评估的基本流程、纳税评估方法和模型、纳税评估的分析指标和纳税评估的质量控制等;第二部分为分税种的纳税评估,其中既包括我国现行
税制中的主要税种,也包括未来我国税制改革中可能推出的新税种;既包括纳税评估的基本理论,也融入了相关的案例分析;既重点分析了我国现行税制中的纳税评估,也对国外纳税评估的开展情况做了有针对性的介绍。
目录
第一章 纳税评估概述
第一节 纳税评估的概念
第二节 纳税评估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国外纳税评估简介
第四节 我国纳税评估的探索与发展
第五节 纳税评估的组织体系和素质要求
第二章 税收分析与纳税评估
第一节 税收经济关系:宏观与微观
第二节 中国税收增长超经济增长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纳税评估的基本流程
第一节 确定评估对象
第二节 疑点问题分析
第三节 约谈举证
第四节 实地调查
第五节 评估处理
第四章 纳税评估方法与模型
第一节 评估对象的选择方法与模型
第二节 纳税评估的基本方法
第五章 纳税评估的主要分析指标
第一节 纳税评估分析指标的概念
第二节 纳税人整体经营隋况评价指标与应用分析
第三节 通用指标与配比关系
第六章 纳税评估的质量控制
第一节 纳税评估质量控制概述
第七章 增值税的纳税评估
第一节 增值税概况
第二节 增值税评估指标与分析方法
第四节 同业税负分析在增值税纳税评估中的应用
第五节 某植物油加工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分析
第八章 消费税的纳税评估
第一节 消费税概况
第二节 消费税纳税评估的指标与方法
第三节 消费税纳税评估案例分析
第一节 营业税概况
第二节 营业税评估指标与应用分析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概况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评估分析指标及其运用
第三节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案例分析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概况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评估指标
第三节 我国企业所得税的改革与个人所得税中的纳税评估
第十二章 现行税制中其他税种的纳税评估
第三节 印花税的纳税评估
第十三章 基于企业会计账务盘查的纳税评估
第一节 基于企业会计账务盘查的流转税纳税评估
第二节 基于企业会计账务盘查的所得税纳税评估
第十四章 未来新税种的纳税评估展望
第一节 物业税的纳税评估
附录1 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
附录2 纳税评估工作规程(试行)
主要参考文献
最新教材
程序方法
纳税评估常的基本程序与常用的技术方法如下:
1.通过宏观分析与税收征管海量数据的测算,总结纳税人税收经济关系的规律特征,设置相应的预警标准建立预警体系,通过预警体系筛选重点纳税评估对象;
2.对纳税评估对象申报纳税资料进行案头的初步审核比对,以确定进一步评估分析的方向和重点;
3.通过横向数据
对比分析、纵向数据规律分析和数据指标逻辑关系的相关合理性分析,推断和确认纳税人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和疑点问题,估算纳税人的潜在的生产经营收入,推断纳税人的实际纳税能力;
4.就评估出的问题、疑点和推断的纳税能力,与纳税人进行约谈。 纳税人如能认可接受评估结果,按评估税源情况查补税款;纳税人如不能接受评估结果,将评估资料转稽查部门立案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