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甲骨文。多音字,读作yuē或yāo。本义是绳索,引申义指拘束、限制,事先说定,邀请,大略,读作yuē;引申义指用秤称,读作yāo。
字形演变
“约”是用绳捆绑、缠束。甲骨文是会意字,像人将绳子缠绕在草木上,使其正直。故有约束义。金文是由糸、系、束和刀(即“勺”的变形)组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编旁再变形,将金文字形中的“刀”写成“勺”。隶化后楷书的将篆文字形中的“系”写成糹,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勺。隶书(汉《西狭颂》)据小篆结构,写作“約”,跳出古文字行列。
简化字总表(1986年新版),其中的第二表简化偏旁中规定“糹”简化为“纟”,因此,“約”类推简化为“约”。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约,缠束也。从糸,勺声。於略切
说文解字注
约,缠束也。从糸,勺声。於略切。注曰:束者、缚也。引申为俭约。
康熙字典
《广韵》於略切。《集韵》《
韵会》《正韵》乙却切。𠀤音“药”。《说文》:“缠束”也。《诗·小雅》:约之阁阁。传:约,“束”也。
又,《周礼·春官·大史》:凡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有约剂者藏焉。注:约剂,要盟之载辞。《礼·曲礼》:约,信曰“誓”。疏:共相约束,以为信也。
又,《礼·坊记》:君子约言。疏:谓省约其言也。
又,《礼·坊记》:小人贫斯约。注:“约”犹“穷”也。
又,《论语》:以约失之者,鲜矣。何晏注:俭约,无忧患。
又,《
战国策》:苏代约燕王曰……。注:约,“止”也。
又,《庄子·逍遥游》:淖约若处子。音义:淖约,柔弱貌。
又,《荀子·劝学篇》:春秋约而不速。注:文义隐约。
又,《
吕氏春秋》:旄象之约。注:约,“节”也;一曰“美”也。
又,《楚辞·招魂》:土伯九约。注:“屈”也。
又,《广韵》於笑切。《集韵》一笑切。《韵会》幺笑切,𠀤音“要”。《前汉·礼乐志》:明德乡治本约。注:师。古曰:约,读曰“要”。
又,《集韵》:於教切,音“靿”,“屈”也。
又,《集韵》:乙角切,音“渥”。“𠣩”或作“约”,“束”也。
又同“的”。枚乘《七发》:九寡之珥以为约。注:“约”亦“的”字也。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笔顺:①撇折②撇折③提④撇⑤横折钩⑥点
书法欣赏
参考资料:汉典网
音韵汇集
上中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网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