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性修复的过程:纤维性修复首先通过肉芽组织增生,溶解、吸收损伤局部的坏死组织及其他异物,并填补组织缺损,以后肉芽组织转化成为
胶原纤维为主的瘢痕组织,修复便告完成。
定义补充
人卫九版《病理学》教材未给出明确的关于纤维性修复的定义,仅描述了其修复过程。
截至最近一次词条编辑时间(2021年02月09日)暂时没有发现纤维性修复的统一定义,可以参考网络定义理解:纤维性修复 (fibrous repair) :也称瘢痕修复, 指由
纤维性结缔组织修补缺损的过程, 属于不完全再生。
纤维性修复主要涉及两种组织: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
肉芽组织
名词解释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
由新生薄壁的
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
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
炎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肉芽组织的作用
①抗感染保护创面;②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③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肉芽组织的发展过程
[出现]肉芽组织在组织损伤后2—3天内即可出现,自下而上(如体表创口)或从周围向中心(如组织坏死)生长推进填补创口或机化异物。
[成熟与老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如1—2周),肉芽组织按其生长的先后顺序,逐渐成熟。至此,肉芽组织成熟为纤维结缔组织,并且逐渐转化为老化阶段的瘢痕组织。
肉芽组织成熟主要形态标志
①间质的水分逐渐吸收减少;②
炎性细胞减少并逐渐消失;③部分毛细血管管腔闭塞、数目减少,按正常功能的需要少数,毛细血管管壁增厚,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④成纤维细胞产生越来越多的
胶原纤维,最后变为纤维细胞。
瘢痕组织
名词解释
瘢痕(scar)组织:瘢痕组织是肉芽组织经过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性)结缔组织。
瘢痕组织对机体的影响
[积极影响]
①利于保持组织器官的完整性。(瘢痕组织可以把创口或者其他缺损长期地填补和连接)
②利于保持组织器官的坚固性。(瘢痕组织含有大量的胶原纤维,其抗拉性能远远胜过肉芽组织,因而填补形式十分牢固)
[注意]尽管瘢痕组织抗拉性能较强,但其性能仍然远远不如正常的皮肤。另外,在胶原形成不足或者持久高负荷的情况下,缺乏弹性的瘢痕组织会发成“膨出”,如若发生在腹壁可以形成
疝,在心壁可以形成
室壁瘤。
[消极影响]
①瘢痕收缩
[可能机制]①瘢痕组织中的水分丧失;②瘢痕组织中含有肌成纤维细胞。
[好发部位]关节附近和重要器官的瘢痕,常常引起关节挛缩或者活动受限,如十二指肠溃疡瘢痕可以引起
幽门梗阻。
②瘢痕性粘连
[好发部位]器官之间或者器官同体腔壁之(纤维性粘连),常常不同程度地影响器官的功能。
[注意]器官内广泛性损伤导致广泛 纤维化、玻璃样变 (见下,”形态特点“),可以发生器官硬化。
“瘢痕疙瘩”:若肥大性瘢痕突出于皮肤表面并且向周围不规则的扩延,则称作“瘢痕疙瘩” (keloid) ,也作“蟹足肿”。
[可能机制]发生机制不清,一般认为与体质有关。另:也有人认为可能与瘢痕中缺血缺氧,促使其中的肥大细胞分泌生长因子有关(导致肉芽组织增长过度)。
瘢痕组织的分解与吸收
瘢痕组织内的胶原纤维在
胶原酶(来自成纤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的作用下,可以逐渐地分解、吸收,从而带来表观上瘢痕的缩小、软化。
形态特点
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
[毛细血管网]
可见大量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的实性细胞索以及扩张的毛细血管,对着创面垂直生长,并且以小动脉为轴心,在周围形成袢状、弯曲的毛细血管网。
新生毛细血管网的内皮细胞呈椭圆形,向腔内突出,其细胞核体积较普通的内皮细胞大。
[周围内容物]
新生的毛细血管周围常常存在新生的成纤维细胞、炎细胞和大量渗出液。
炎细胞中常常以巨噬细胞为主,也有一些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存在。
巨噬细胞能分泌
PDGF、FG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TGF-β(
转化生长因子-β)、IL-1(
白细胞介素-1)以及TNF(
肿瘤坏死因子),加上血小板在创面凝血时释放的PDGF,进一步刺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
其中的一些成纤维细胞,胞质中含有细肌丝,除产生基质、胶原外,额外具有平滑肌的收缩功能,称为”肌成纤维细胞“。
早期基质较多,随后胶原含量持续上升。
瘢痕组织的形态特点
大体上局部呈现收缩状态,颜色苍白或灰白半透明,质地硬韧并缺乏弹性。
由大量平行或交错分布的胶原纤维组成。纤维束往往呈现均质性红染——玻璃样变。
组织内血管较肉芽组织明显减少。纤维细胞稀少,其细胞核细长、深染。
形成过程及机制
肉芽组织的形成(2~3d内)——持续进行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纤维性瘢痕
血管生成
血管生成是(广义)血管新生的类型之一,由组织中既存的成熟血管的内皮细胞增殖、游走,形成小血管。
(形成则偏重强调 发生初期,由内皮细胞前期细胞 EPC 或 血管母细胞 形成新血管的过程。)
[步骤]①原有血管基底膜降解并且引起毛细血管芽的形成和细胞的迁移;
②内皮细胞向着刺激方向迁移;
③位于迁移细胞后的内皮细胞增殖和发育成熟。
其中,发育成熟包括:生长停止、形成毛细血管管腔、内皮细胞外侧出现新的细胞成分(毛细血管外出现周细胞,较大的血管外出现平滑肌细胞——支撑官腔,维持
周细胞、内皮细胞的正常功能)。
[调控机制]
(一)生长因子和受体
(二)细胞外基质
纤维化
(一)成纤维细胞增殖
(二)细胞外基质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