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红鹮(学名:Eudocimus ruber),是于鹳形目鹮科鸟类动物。美洲红鹮的生物学特性体长56~61厘米,翼展101厘米,体重772~935克;雏鸟为灰色或白色,幼鸟为橙黄色;成鸟最显着的特点是整体羽毛为红色,翅膀的翼端具蓝黑光泽;全身发红,是世界色最红的鸟类之一;除长灰黑色外,浑身上下包括服脚趾都呈鲜红色;虹膜橙红色,嘴黑色,嘴基及头裸露部朱红色。
美洲红鹮体长56-61厘米,翼展101厘米,体重772-935克。最显着的特点是整体羽毛都是红色的,翅膀的翼端具蓝黑色光泽。它全身发红,是世界上颜色最红的鸟类之一。除了长喙呈灰黑色外,浑身上下包括腿和脚趾都呈鲜红色。虹膜橙红色,嘴黑色,嘴基及头裸露部分朱红色,跗蹠、爪及胫下部裸露部分亦为朱红色。
雌雄类似,
雄鸟的体型略大。幼鸟两颊被有
绒羽,其余脸部裸露无羽,橙黄色。体羽缀有烟灰色而具玫瑰色光泽。初级飞羽黑褐色,脚淡褐色,虹膜淡黄褐色。随着成长羽毛上会出现红色斑点,直到两年后才完全达到成鸟的羽毛颜色。
跟
鹳鹤等涉禽一样,鹮类鸟都有一张长喙,但比鹤和
鹳的喙细,灵巧,前端向前下弯曲,是它们掘食鱼贝的得力工具。当它们站立不动时,它们几乎没有尾巴——短短的尾藏在折叠的翅膀下面。当它们在空中飞翔时,修颈长腿都竭力的伸直,
尾羽张开如扇,双翅缓缓地一上一下地拍扇,优美高雅的造型,从容不迫的飞姿无谁能比。有一双伶仃的长腿,长长的脚趾基部有
蹼相连,在
沼泽地取食时不会陷在淤泥里。
美洲红鹮是世界上珍稀、名贵的
鸟类,也是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它全身发红,是世界上颜色最红的鸟类之一。除了长喙呈灰黑色外,浑身上下包括腿和脚趾都呈鲜红色。
红鹮现今只分布于拉丁美洲的哥伦比亚到巴西的部分沿海地带,全身上下均为鲜红色,以海里的小鱼、贝类为食物。
美洲红鹮长56-61厘米,重650克。它们整只都是红色的,在翼端上有一点黑色。它们会在树上筑巢,每胎会产2-4只蛋。它们主要吃甲壳类及细小的水中动物。雏鸟是灰色及白色的,并会在沼泽内吃红蟹,在成长时就会出现红色的羽毛。美洲红鹮在野外的寿命约有15年,饲养下则有20年。
成群的在沙滩、
咸水湖、
红树林和
沼泽里觅食,并一起在沼泽中的大树上过夜。栖息于沿海
泻湖、红树林、海滨,特别喜欢内陆沼泽地带。常常在沿海和内陆湿地之间游牧和进行短距离的迁移。
它们主要吃
甲壳类及小型的水中动物,小鱼、贝类为食物。
雏鸟是灰色及白色的,并会在
沼泽内吃
红蟹,在成长时就会出现红色的
羽毛。美洲红鹮在野外的寿命约有15年,饲养下则有20年。它们的叫声单调、暗哑,因为它们的气管里没有鸣管和
鸣肌。
筑巢在9月中旬,产卵从11月上旬到12月下旬。交配5-6天后会产下第一枚卵,每窝产3-5枚卵,孵化期持续19-23天,幼鸟的羽毛在孵化35天后丰满,在75天时就可以完全独立。父母共同负责养育
雏鸟,和同属的其他
鹮类鸟一样,它们的幼雏是
晚成鸟,也就是说,不是像小鸡那样出壳就能活动觅食,而要靠亲鸟哺育一段时间。像
鸽子一样鹮类雏鸟从雌雄亲鸟的喉咙里取食半消化的食物。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 3.1——无危(LC)。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
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
生存危机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