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Red Flag Canal),原名引漳入林工程,位于中国河南省林州市北部,坐落在豫、晋、冀三省交界处,为水利工程类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总面积达24.16平方公里。
命名
红旗渠工程的名称最初叫“引漳入林工程”。在工程开工20天后,时任河南林县(今林州市)县委第一书记的杨贵提出建议将引漳入林工程改名为“红旗渠”。其中寓意为:红旗象征着革命,象征着胜利,把引漳入林工程命名为红旗渠,就在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心中树起了一面旗帜,既表明了林县人民不畏艰险征服自然的雄心壮志,也表明了林县县委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建设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1960年3月10日,引漳入林工程总指挥部召开工程全线民工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十几项决议,一致同意正式命名引漳入林工程为“红旗渠”。
历史沿革
建设背景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
林州市,林州市处于
河南、
山西、
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即1436年)到1949年,共514个春秋,林县(今林州市)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有时大旱连年,河干井涸,庄稼颗粒不收,甚至干旱严重到“人相食”的地步。
因自古苦旱,故林县历代兴修水利从未间断。元朝时,
潞安巡抚李汉卿筹划修建了天平渠。明朝时,
林县知县谢思聪组织修建了谢公渠,但是这些工程也只解决了部分村庄的用水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林县缺水的状况。当时林县的耕地面积共有98.5万亩,但水浇地只有1.24万亩,粮食产量很低,人民群众生活十分困苦。
1949年,林县全境解放,随后县政府组织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水困难的问题。自1957年起,林县先后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库等水利工程。但由于水源有限,仍不能解决大面积灌溉问题。林县境内的4条河流都断流干涸了,已经建成的水渠无水可引,水库无水可蓄见了底,山村群众又得远道取水吃。经过多次讨论,要解决水的问题,必须寻找新的可靠的水源,修渠引水入林县。但是在林县境内没有这样的水源,林县县委把寻水的目光移向了林县境外,想到了水源丰富的浊漳河。
工程建设
1958年11月,
毛主席的专列开到
新乡火车站,毛主席与地、县委的同志展开座谈,时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
杨贵出席其中。1959年10月,林县县委召开会议作决定把浊漳河的水引到林县来,时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发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专门研究“引漳入林”工程。工程决定于1960年2月开工,正逢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林县只有150亩耕地、300万元储备金、28名水利技术人员。
1960年2月,林县人民开始修建“引漳入林”工程,经过豫晋两省协商同意,后经国家计委委托水利电力部批准。次月,林县引漳入林委员会在盘阳村召开全体会议,会上把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为“红旗渠”,意思就是高举红旗前进。经过十年奋战,1965年4月红旗渠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至此,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1969年7月,红旗渠工程全面竣工。
景区打造
20世纪90年代,红旗渠开始致力于景区打造,以红旗渠工程为核心,红旗渠精神为内涵,将这一世界奇迹与太行山自然风景相结合,规划建设了红旗渠分水岭和青年洞景区,迈开了旅游发展的新步伐,党和国家领导人
胡锦涛、
江泽民、
温家宝、曾庆红、李长春、李先念等曾先后亲临红旗渠视察。1995年4月14日,时任
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参观红旗渠青年洞,高度评价了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1996年6月1日,时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江泽民来到红旗渠视察。他在参观完后,赞扬林县人民非常了不起,红旗渠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代表。同时,他认为这个水利工程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可以灌溉几十万亩田园的重要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传承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
2005年7月,安阳市提出了红旗渠申报
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2013年5月,经
国务院批准,红旗渠经济开发区升级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也成为河南省第8家被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县域获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尚属首例。
2022年10月28日上午,
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安阳考察,来到红旗渠,参观红旗渠纪念馆,实地察看红旗渠分水闸运行情况,并来到红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红旗渠景区位于
河南省林州市北部,坐落在豫、晋、冀三省交界处,总面积24.16平方公里
太行山,东与
安阳县毗邻,南临淇河灌区,北以漳河为界。
红旗渠地处太行山东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表被强烈侵蚀,区域内多山峦沟壑,多陡崖、
峡谷。
由于地壳变动作用,红旗渠地貌类型复杂,为
嶂石岩地貌。嶂石岩地貌主要由易于风化的薄层砂岩和页岩形成,多形成绵延数千米的岩墙峭壁,多层地层重叠崖壁,除顶层为石灰岩外,多由红色石英砂岩构成。嶂石岩地貌有5大特点,即赤壁长墙连续不断、阶梯状陡崖贯穿全境、多个“Q”形嶂谷相连、多棱角鲜明的、垂直沟谷自始至终,并蕴藏着大量奇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和与之相关的历史及地方文化景观。其以延续不断的赤壁长墙、弯曲相连的嶂谷以及一头开口的峡谷为主要特色。
红旗渠位于华北地震带内,地质结构为垂直岩石层理。在其境内,组成山地的岩石,大部分为
石英岩和
石灰岩,岩层大致上呈水平状,稍微向西倾斜。山地的上部主要是石灰岩,岩层总厚度大约为190米~300米,岩性坚硬较脆,常构成高峻的绝壁。在石灰岩层之间常夹有薄层的页岩,岩性较软,易风化,常形成缓坡,一般坡度20°~30°。山地的中部是石英岩,岩层总厚度为200米~500米,岩性坚硬,不易风化。红旗渠总干渠的渠墙,大部分就是用石英岩的石块砌成。石英岩常构成陡峻的峭壁,一般坡度70°~80°,悬崖峭壁到处可见。山地的下部主要是
片麻岩,它是古老的岩石,经过多次
地壳运动,岩石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多呈弱风化状态。在桃园渡槽以西、太行隧道、青年洞和南谷洞等处都可以见到片麻岩。
气候与水文
红旗渠位于林州市内,属于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林州市年平均气温12.8℃,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25.8℃,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2.5℃;年降水量672.1毫米,最大降雨量1081.0毫米/日,全年降雨量集中在7、8两个月,其他时间降雨很少,形成长时间的干旱天气;最大冻土深度42厘米,最大积雪厚度180毫米,年日照时间2251.6小时,平均
无霜期192天;全年主导风向及频率分别为南风6.6%、东风6.4%、静风40.8%,夏季主导风向及频率分别为南风6.6%、东风5.3%、静风39.6%。
位于林州市的红旗渠属于
半湿润地区,境内的河流属于雨水补给类型,水位变化深受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影响,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夏秋为
丰水期,冬春为
枯水期,7月份~8月份丰水期、全年平均降水约70%,三四月份枯水期平均降水约30%。受地形影响,其缺乏良好和稳定的隔水层,导致地表水大量漏失,地下水储存偏少,并且开采难度很大。
红旗渠灌区以红旗渠总干渠引浊漳河水为主要水源,
南谷洞水库、
弓上水库做补充。红旗渠自1965年4月开始从浊漳河引水,到1992年底,共引水75.6亿立方米,年平均引水2.8亿立方米。1970年至1979年是红旗渠引水多的年代,共引水37.41亿立方米,年平均引水3.74亿立方米。截至2019年,红旗渠共引水125亿立方米,农业供水69.7亿立方米,灌溉农田4700余万亩次,增产粮食17.05亿公斤,发电7.71亿度,直接效益约27亿元。南谷洞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7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760万立方米,设计总库容638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320万立方米。弓上水库以淇河支流—淅河为源,控制流域面积60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340立方米,多为洪水,而泉水径流量约为0.2~1.0立方米/秒。
生物多样性
旧时,红旗渠所在区域植被覆盖率较低,生态环境恶劣。在水利工程成功修建后,于灌渠、库渠周边种草植树,并进行了造林工作,发展出了立体绿色景观的
生态林,以经济树木打底,用材树木做中间层,松柏类树木做最高层。红旗渠的建立使林州市可以建造
核桃、
柿子、
山楂等经济作物,利用红旗渠水库和水塘还养殖了水产和鸭鹅等。
渠系布置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
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截至2024年7月,其灌区内共有
干渠、分干渠10条,总长304.1公里;
支渠51条,总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总长697.3公里;
农渠4281条,总长2488公里;沿渠兴建小型一、二类
水库48座,塘堰346座,共有
兴利库容2381万立方米。
干渠布置
红旗渠总干渠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设坝引水,沿浊漳河右岸,经山西省
石城镇和王家庄乡的崔家庄、石城、青草洼等村,到牛岭北坪沟的南平村入
林县(今林州市)境;由三省交界牛岭山村河口穿越青年洞到卢家拐村,经木家庄、盘阳等村蜿蜒向南,沿露水河左岸,过赵所、阳耳庄、棘针岭、杓铺等村,在白家庄村西以空心坝穿越浊河,过南谷洞十孔
渡槽横跨露水河,转向右岸北行,经尖庄村到回山角折向东南,经西坡、南丰、桑耳庄、清沙等村至分水岭,全长70.6公里,下分为一、二、三干渠。总干渠多为矩形砌石断面,渠底纵坡1/8000,渠底宽8米(部分绝壁处和渡槽为1/3620,渠底宽6.2米),渠墙高4.3米。其设计正常流量20立方米/秒(水深3.6米),加大流量23立方米/秒(水深4米),建成后实际最大过水量18.3立方米/秒。总干渠原有隧洞41个,总长3913米,后因工程改造,
隧洞实为39个,总长3701米,渡槽16个,总长621米,建防洪桥、路桥114座,泄洪闸、节制闸19座,涵洞89座。总干渠主要建筑物有渠首引水枢纽工程、河口、青年洞、空心坝、南谷洞渡槽、分水岭分水闸等。
红旗渠第一干渠自分水岭沿
林虑山东侧向南,经水河、黑龙庙、田家沟、黄华、桃园、北小庄、温家掌等村到合涧镇西与英雄渠汇流,全长39.7公里。其有泄洪闸5座,渡槽21座、总长1020米,涵洞91座,隧洞2个,防洪、路桥105座,主要建筑物为黄华渡槽和桃园渡桥。
第一干渠的渠底纵坡:分水岭至水河为1/4000,以下为1/5000。渠首段底宽5米,渠深3.5米,设计加大流量14立方米/秒。黄华以下底宽6米,渠深2.7米,设计加大流量10.3立方米/秒。桃园渡槽以下渠底宽4.7米,渠深2.6米,设计加大流量6.8立方米/秒。
红旗渠第二干渠自分水岭起,沿
姚村镇东北部猫儿岭,经申家岗、焦家屯、马家山、庞村、皇墓、杨伯山屯、张家井、乔家屯等村,至马店村东,全长47.6公里。该干渠有大小闸门138个;渡槽18座,总长1178米;隧洞22个,总长2283米;防洪、路桥26座。第二干渠同时还为
安阳县磊口、马家两乡送水。利用第二干渠自然落差,在坟头村东红旗渠灌区管理局建电站两处,总装机5台,共4160千瓦;姚村镇在卧虎寨利用汛期泄洪建电站4处。
第二干渠的渠底纵坡:分水岭至电站为1/1500,以下至夺丰渡槽东泄洪闸为/1000,再下为/3000。渠首段渠底宽3.5米,渠墙高2.5米,分水岭电站至龙山沟渠底宽3.5米,深2.2米,以上设计加大流量7.7立方米/秒。龙山沟至庞村渠底宽2.8米,渠深2.1米,设计加大流量5.5立方米/秒。庞村至夺丰渡槽及以下渠底宽分别为2.4米和1.7米,设计加大流量2.3~3.6立方米/秒。
红旗渠第三干渠从总干渠尾(分水岭)上游560米处的右侧分出,伸向东北,经仙岩村到下燕科村南穿越卢寨岭3898米长的曙光洞后,到东卢寨村东,全长10.9公里。第三干渠有各种建筑物65座,主要建筑物有曙光洞和仙岩渡槽。其渠底纵坡明渠为1/3000,隧洞为1/1000,设计加大流量3.3立方米/秒。第三干渠共灌溉面积4.6万亩,其中任村镇5170亩,东岗乡33332亩,河顺镇7430亩。
红旗渠英雄干渠始建于1956年春,后因资金缺乏暂停,于1957年12月12日再次动工,1958年5月30日竣工,由合涧、原康、小店、小屯、城关、大屯、秦家坡、南采桑、南峪九个乡投工筹资兴建。其渠首位于山西、河南两省交界处的苏家坪,沿淅河左岸下行,穿过弓上水库二级输水洞,经河西、茶饭庄、大安,到上庄村西穿过英雄洞,至合涧大桥北全长13.8公里。英雄干渠的渠底纵坡1/1000,渠底宽3.2米,渠深2.1米,过水能力8立方米/秒。1960年弓上水库建成后,库内一段渠长3公里淹没废弃,改由
弓上水库供水。英雄干渠共挖土石79.77万立方米,砌石8.47万立方米,投工106.1万个,上级投资50余万元。
红旗渠桃园分干渠渠首位于城郊乡桃园村东,故称桃园分干,朝向县城龙头山文峰塔东去,在龙头山村西折向东北,于曲山村东穿过21.20米长的响岭隧洞,至
横水镇石家壑村南的古墓荒,全长14.3公里。其下设刘家庄、曲山和西赵、小庙洼4条渠,灌溉城郊乡和城关、姚村、横水等4个乡(镇)5.04万亩耕地。桃园分干渠渠首至刘家庄分设跌水28处,曾开发修建小水电站25处,总利用水头133.64米,总装机27台、1165千瓦。该分干共挖土石方4.48万立方米,砌石3.43万立方米,总投工40.6万个。
支渠布置
英雄干渠下设5条支渠。第一支渠由英雄洞出口处沿
林虑山向北到黄华河北岸,长19.5公里,后因水源、地质和红旗渠一干修建等原因而废。第二支渠原由合涧村北头沿乌云山北侧到采桑村,长35公里。第三支渠沿乌云山南侧向东到东姚镇的老李沟村,总长105公里。后实践证实,渠系布置不宜。1959年冬将二、三支渠合并,改由从合涧镇北头起,沿乌云山北侧经豆村、大南山到油村,新建为干渠,在油村分为第二、三支渠。1966年红旗渠一干渠通水后,将红英汇流至油村改称红英干渠。油村以下改称红英二支和三支。1982年水利工程“五查五定”中,根据受益面积之大,又改称红英北分干和红英南分干。第四支渠由合涧大桥过淅河,沿等高线绕原康盆地至小店乡淅河南岸的官街村,长36公里。第五支渠由英雄洞出口处往南过天桥(铁索桥)到栗园岭,因天桥过水难,未能如愿,1965年兴建淅南渠后被取代,同时撤除天桥。
第一干渠在一千渠27+186处桃园村分出桃园分干渠,下设13条支渠,红英汇流以下为红英干渠,灌溉姚村、城关、城郊、合涧、原康、小店、东姚、采桑、横水9个乡(镇)35.2万亩耕地。
第二干渠共设支渠13条,有支渠达安阳县马家乡,灌溉面积11.62万亩,其中任村镇450亩,姚村镇2871.2亩,河顺镇43185亩,横水镇43833亩。
第三干渠的第一支渠沿红岭山到古城村,灌溉
任村镇东北部地区的耕地;二支渠沿东岗盆地北边到砚花水村;三支渠由崖峰山北侧经大井村到教场村南,穿珠砂砣隧洞到
河顺镇北部的付家沟村。
建筑构造
红旗渠已成为“引、蓄、提、灌、排、电、景”配套的大型体系,建筑构造主要有
河坝、
隧洞、
渡槽、渡桥等。截至2024年7月,红旗渠内有各种建筑物12408座,其中凿通隧洞211个、总长53.7公里,架渡槽151个、总长12.5公里,还建了不少水电站和提水站。
河坝
红旗渠源及渠首拦河坝位于
山西省平顺县侯壁水电站下约600米处,由拦河溢流坝、引水隧洞、引水渠、进水闸、泄洪冲沙闸联合组成渠道引水枢纽,为无调节河道自流引水。其于1960年2月10日动工,同年5月1日竣工。溢流坝横跨河床长95米,最大坝高3.5米,底宽13.46米,顶宽2米,为安全嵌入基岩下0.3米~0.4米,水泥浆砌石英岩石重力坝结构,砌石1804立方米,用工1.28万个,投资2.5万元,由任村公社修建。渠源引水隧洞上口位于溢流坝以上18米处的浊漳河右岸,长105米,洞后经55米的明渠至进水闸。进水闸共3孔,单孔宽2米,设计流量25立方米/秒。冲沙闸在进水闸上游左侧共2孔,单孔宽2米,该闸底低于进水闸底1米,闸上游作成约1/20的陡坡导沙廊道,同时在进水闸前设立与渠道水流方向呈30°夹角的直墙导沙槛,防沙入渠,退水冲沙流入浊漳河。当河水小于25立方米/秒时,可将河水全部引入总干渠。发洪水时除渠引水外,其余分别由溢流坝和冲沙闸泄入坝下游。
空心坝位于总干渠任村白家庄村西露水河支流段——浊河上。该工程是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设计,正确解决渠水与河水交叉的典范。1960年2月动工,中间停工两次,分三个阶段施工,1964年4月5日竣工,共完成挖方5624立方米,砌石方16296立方米,投工13万个,用款22万元,由姚村、东姚公社修建。该坝长166米,底宽20.3米,顶宽7米,高6米,坝基埋深1米~2米。其坝体呈弓形,以增强对上游河水抗压能力;坝腹设双孔涵洞,单孔宽3米,高4.5米,洞底纵坡1/1818,总过水能力23立方米/秒;坝下设消力池,再下为干砌大块片石护滩;坝南北两头各设有高4.4米的导水墙,使洪水聚向河中导入坝外,行洪能力可通过百年一遇洪水1500立方米/秒。1975年8月通过860立方米/秒的洪峰,大坝安然无恙。
隧洞
青年洞位于红旗渠总干渠任村卢家拐村西,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从太行山腰穿而过。原洞长616米,1960年2月由横水公社320名青年先行施工,经过一年零五个月,于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亲笔题写了洞名。在券砌洞脸后,洞长度为623米,高5米,宽6.2米,纵坡为1/1500,设计流水量23立方米/秒,挖砌石方19800立方米,投工13万个,用款20.3万元。
曙光洞为红旗渠第三干渠穿过卢寨岭的隧洞,于1964年11月17日动工,经过一年零四个月,到1966年4月5日凿通。共挖凿山石3.08万立方米,砌料石0.9万立方米,投工25万多个。其起于下燕科村南到东卢寨村东止,全长3898米,宽2米,高2米,纵坡1/1000,设计流量3.1立方米/秒,是通往东岗乡和河顺镇北部的咽喉,也是红旗渠最长的隧洞。为便利施工,挖凿有34个竖井,其中20米以上的竖井有23个,最深的18号竖井,深61.7米。利用竖井建提灌站5个,发展灌溉面积4500余亩,其中18号竖井建有曙光扬水站,提程62米,浇地2000余亩。
渡槽
曙光渡槽位于东岗村东部4公里的丁冶岭上,是三干渠第三支渠的重要建筑物,也是红旗渠灌区配套建设中群众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力更生修建的较大建筑物。该渡槽由东岗公社和
安阳县都里村修建,于1969年4月2日动工,同年6月25日建成,共完成挖土石0.69万立方米,砌石1.7万立方米,投工36万个,投资38万元,其中社队自筹资金占92.6%。曙光渡槽全长550米,最高16米,底宽5.4米,顶宽3.5米,共20孔,中3孔,跨径10米,其余孔跨为8.5米,属于石拱结构。其过水断面底宽1.1米,高1米,设计流量1立方米/秒。
南谷洞渡槽位于
南谷洞水库下游700米处,横跨露水河,始建于1960年2月15日,1961年8月15日竣工,由茶店、河顺两公社修建,共挖石方5264立方米,砌石9318立方米,用工5.6万个,用款14万元。其长130米,宽11.42米,高11.4米,另加基础2米~3米,单跨9米,石砌拱形结构,拱券厚0.5米,共10孔,故又称“十孔渡槽”。该渡槽挡水墙高4.3米,底宽6.2米,槽底纵坡1/3600,设计过水流量23立方米/秒,桥下排泄露水河272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洪水。为提高抗洪能力,1977年对主河道各桥墩分水尖进行了加固处理,1982年8月1日7时40分,安全地通过了南谷洞水库修建以来的最大泄洪量1650立方米/秒。
夺丰渡槽位于
河顺镇东皇墓村东北,总长413米,宽4米,最高14米,单孔跨5米,共50孔,中间越一小丘,分为上下两段,上段17孔,长172米;下段33孔,长241米。渡槽过水断面高1.8米,宽1.7米,纵坡1/900,设计流量2.7立方米/秒。该渡槽于1965年12月1日动工,次年4月5日竣工,仅用125天,共完成挖土石方0.5万立方米,砌券石1.02万立方米,投工21.5万个,用款12万元,整个工程都用“寸三道”(一市寸宽锻三道纹)“五面净”的大青石砌筑而成。
桃园渡桥
桃园渡桥位于红旗渠第一干渠桃园村附近,横跨桃园河,故称为此。其长100米,宽6米,最高处24米,共7孔,每孔跨8米,拱券厚0.5米,渡槽两侧槽墙高2.7米,底宽2米,顶宽1米。该渡桥纵坡为1/1700,设计流量6.8立方米/秒,槽顶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桥板,路面宽4.6米,渡槽上连涵洞长100米,下接涵洞长170米,槽下排洪水,槽中通渠水,槽上钢筋混凝土盖板通汽车,合理地解决了渠水与洪水交叉和通水通车的矛盾,充分发挥了通水、通车的双重效益。桃园渡桥于1965年9月25日动工,1966年4月1日竣工,工期186天,由采桑公社南景色、南采桑、下川三个大队修建,共挖土石方5400立方米,砌石5600立方米,投工6万个,用款5.4万元。
红英汇流
红英汇流位于
合涧镇西,是红旗渠第一干渠与英雄渠汇合的地方,该汇流工程为合涧公社1966年4月修建。1966年4月,一干渠竣工通水,红英汇流至油村改称“红英干渠”,灌溉合洞、原康、东姚等7个乡镇16万亩耕地。红英汇流南边是红英汇流一号电站,水头38米,装机2台,共2500千瓦。红英汇流右上边是使用英雄渠水发电的红英汇流二号电站,水头18米。
分水闸
总干渠分水闸为河顺公社1965年3月修建,位于分水岭新(乡)河(口)公路右侧。分水闸以上是长102米、高10米的防洪矩形明渠,再上是长346米的分水岭双孔隧洞,单孔宽4米,高4.5米。1973年建成的红旗渠纪念亭横跨在隧洞与分水闸之间的明渠上,为古今结合式建筑,三开间四周14柱,琉璃绿瓦挑檐,古色生辉。“红旗渠纪念亭”匾牌,为中国佛教协会主席、现代书法家
赵朴初手迹。
一、二干渠分水闸设于总干渠终点,长6.5米,高12米,宽13.5米。其闸底高程454.44米,低于渠首进水闸底10.31米;闸房内安装启闭力15吨的启闭机3台,闸房上悬空高擎
郭沫若手书“红旗渠”三个大字。分水闸一干为双孔,二干为单孔,孔宽均为2.5米。其中,一干渠沿林虑山东侧向南至红英汇流,长39.7公里,设计流量14立方米/秒,灌溉面积35.2万亩;二干渠沿林县盆地东北边山腰蜿蜒东去,到马占村东止,长47.6公里,设计流量7.7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1.62万亩;三干渠分水闸位于一、二干渠分水闸上游560米处的总干渠左侧,由此向东北穿过3898米的曙光洞到东卢寨村东止,长10.9公里,设计流量3.3立方米/秒,灌溉面积4.6万亩。
东岗公社曙光扬水站
东岗公社曙光扬水站,位于红旗渠三干渠曙光洞62米深的18号竖井上。1969年6月,
北京水利水电学院(现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教育革命小分队36名师生来林县参加社会实践,进行扬水站和水库设计施工。该提水工程于1969年11月动工,1970年10月竣工。工程开挖土石2.9万立方米,砌石6200立方米,夯土3500立方米,投工11.44万个,投资8万元。安装深井泵2台,共60千瓦,扬程70米,管道直径191毫米,单机提水量140立方米/小时,泵房旁修一小水库,库容量4.3万立方米,库底南北各有3个放水闸。东岗公社曙光扬水站于丰水季节抽水入库,供早季灌溉。该站除解决东、中、西卢寨、燕科等4个大队人畜吃水外,还可灌溉耕地2000亩。
景区布局
红旗渠风景区由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组成。分水苑景区位于红旗渠游客中心西北部,由分水苑牌楼、千军万马战太行浮雕、红旗渠纪念馆等建筑物及文物组成。青年洞景区位于分水苑景区的西北部,内有虎口崖、凌云亭、一线天等多个景点。络丝潭景区位于青年洞景区的西部,主要景点有小三峡、神龟洞和铁索桥等。
重要景点
分水苑景区
红旗渠分水苑景区距市区19公里,为一处园林式景区,是红旗渠总干渠分为一、二、三条干渠的地方,也是红旗渠纪念馆所在地。红旗渠总干渠通水后,在这里分为三条干渠,故也被称为“分水岭”。分水苑景区内有分水苑牌楼、千军万马战太行浮雕、红旗渠枢纽工程分水闸、红旗渠纪念碑、
红旗渠纪念馆等建筑物及文物。
分水苑牌楼是进入分水苑风景区的大门,为仿古式山门牌坊,由安阳市园林设计室设计,林州市红旗渠施工队承建。该牌楼于1994年3月动工,同年7月告竣,共投工日2000多个,投资10万余元。其正门高8.5米,两侧门高6.5米,总宽度10米,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雕梁画栋、古朴典雅。正门牌楼上嵌有原中共林县县委第一书记、红旗渠建设总指挥部政委、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顾问杨贵题的“分水苑”三字。
红旗渠主要工程壁画共六幅,依次描绘了“红旗渠源”“青年洞”“空心坝”“南谷洞水库”“桃园渡槽”“红英汇流”工程。其中,“红旗渠源”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是将漳河水引入红旗渠的枢纽工程;“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红旗渠最艰险的工程;“南谷洞水库”已被开辟成了“
太行平湖”景区。
千军万马战太行浮雕位于牌楼院墙上,由安阳市园林设计室袁建国设计,长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个。其以丰富的内涵展现了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20世纪60年代初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组织千军万马上太行、修建红旗渠的场面。
红旗渠技改工程军民共建纪念碑由中共林州市委、林州市人民政府立于1994年4月,初立于红旗渠渠源,后复制一通立于分水苑,正四方体,高3.8米,面宽0.8米,其正面是原国务委员
陈俊生题写的碑名;第二面是原国务院总理
李鹏的题词:“军民情谊深,红旗渠流长”;第三面是原中共河南省委书记
李长春的题词“军民情溢红旗渠”;第四面是碑文,由原林州市志办公室主任张旺增撰写。
红旗渠纪念碑为纪念红旗渠通水25周年而建,于1990年4月5日建成揭碑。碑体通高2.2米,共六面,每面宽0.74米,碑帽为仿古式屋檐护顶,第一面雕刻着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彭冲题“红旗渠纪念碑”六个大字;第二面为红旗渠简介,记述了红旗渠修建全过程;第三面为红旗渠示意图;第四面雕刻着毛泽东语录“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由城郊乡小屯村人常振华书丹;第五面为主要建筑物简介;第六面是碑文,刻有“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的论述;正面碑座上为“碑记”。红旗渠纪念碑的碑文由王宏民撰。
红旗渠纪念馆于1973年建成,为仿古式建筑,三开间,四周立柱相托,绿色琉璃瓦封顶。红旗渠纪念馆匾额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赵朴初题。2002年,在其后边进行了扩建。它是一座收藏、展示红旗渠历史,研究、传承红旗渠精神的一座展馆,形态设计为舞动的红色水渠,是红旗渠精神的升华,红旗渠形态的延伸。截至2022年10月,纪念馆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布展面积4000平方米,展线515米长,展馆分为五个部分:“千年旱魔 世代抗争”“红旗引领 创造奇迹”“英雄人民 太行丰碑”“山河巨变 实现梦想”“继往开来 精神永恒”,采用了空间环境、雕塑、绘画、多媒体等艺术手段。
青年洞景区
青年洞景区位置处于豫、晋、冀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说的牛岭山村下方,修筑在太行山腰的峭壁之上。它是红旗渠水工、建筑和自然景观结合最为精妙的地段,也是红旗渠建设最艰巨的地段。青年洞景区内景点众多,如虎口崖、神工铺、凌云亭、一线天等。
从青年洞景区西入口处,拾级而上,迎面一通形制高大的石碑矗立于红旗渠岸之上,这就是
郭沫若题“红旗渠”石碑。其碑高2.3米,宽0.8米。在该石碑上,“红旗渠”三个大字笔力端庄、浑厚,背面则为原天津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王学仲所题的“开山造渠,功侔禹夏”八个大字。
凌云亭是登上一线天的门户,建于1992年3月,全部为钢筋水泥结构,依山傍水,上是赤壁万丈,下是滔滔红旗渠水,地势险要。该亭为仿古建筑,挑檐绘彩,东边两根主柱上书有“不登高山焉知山高,未临幽谷何晓谷幽”的对联。
虎口崖位于凌云亭东,崖峰耸天,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象老虎张开的大口。修建红旗渠时,山崖上时有松散的石头掉下来砸伤修渠民工。为了减少伤亡事故发生,除险队长任羊成带着他的伙伴们腰系绳索,下崭除险,在崖上飞荡数次,才能荡进虎口,除掉险石,人们称这种作业叫“虎口拔牙”。任羊成在一次除险中被掉下来的石头砸掉了三颗牙,有一次摔到圪针窝里,差点送了性命。
神工铺位于虎口崖下,是20世纪60年代修渠民工住过的山崖。由于当时修渠民工多达三四万人,漳河沿岸村庄少,修下崭除险渠民工没有住房,就住山崖,搭席棚,打土洞,常年顶风冒雪,抗严寒战酷暑,度过建渠艰苦岁月。虎口崖壁上,留有修渠民工的豪迈誓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
过凌云亭,登上旋梯,进入一条山缝,这就是鬼斧神工的“
一线天”。其长50余米,只能一人单身独行,遇到体壮身肥的人还需侧身吸肚才能通过。仰头望,一条尺把宽的白线当顶;回首看,外部成为线条世界。山缝中阴森森暗沉沉,十分怵人,造形奇特。
步云桥位于阳凤垴与禹王庙之间的峡谷上,是用钢索凌空架设的软桥,由河南省公路交通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设计,北京远望工程建设公司第二分公司承建。该桥为简易加力单跨悬空索桥,跨度146米,由四根直径54毫米的钢缆组成,桥上吊杆采用25毫米元钢;横梁采用两块14毫米热轧普通槽钢焊接而成;纵梁采用10毫米普通槽钢;桥面踏板采用厚度为4毫米花纹钢板。整座索桥所有构件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索桥跨度之长在中国华北地区罕见。桥南北两头吊杆门框上各刻有一幅对联,朝南联为“春风扶我腾云过,秋山迎宾驾雾行”;朝北联为“有志敢行天上路,无胆惊看云中人”。
天河亭是一座跨渠
凉亭,于1994年建立。其长10米,宽4.8米,高5米,为仿古建筑,因座落于被称为“人造天河”的红旗渠之上,故名天河亭。该亭有10根朱红油漆园柱托顶,五脊四檐、四挑角,黄瓦封顶,四周檐梁上彩绘着24幅以修建红旗渠为背景的水彩画,长亭檐下还有杨贵题的“天河亭”匾额。
“山碑”二字是电视片《山碑》摄制组于1990年请时任全国政协主席
李先念题写的片名,字高两米,镌刻月余告竣。山就是碑,碑就是山,将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口的山崖上,以教育子孙后代永远不忘当年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创业历程,激励他们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
摩崖石刻是1996年6月1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江泽民视察红旗渠时的亲笔题词,题词内容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林州市委、市政府将题词携刻在青年洞石壁上,以激励后人。
青年洞东侧壁立万仞的悬崖上建有游览栈道,向上通往阳凤垴,总长176米。该栈道于1997年10月开工,1998年6月告竣,同年7月投入使用,共投工日1500个,投资10万元。行走在悬崖栈道上,向上可仰望千寻山崖,向下可俯视万丈深渊。
络丝潭景区
络丝潭景区是红旗渠景区的主要景区之一,位于红旗渠青年洞西约1公里
牛岭山东垴村下方,景区中有络丝潭、豫冀索桥、络丝潭碑、望潭亭、神龟洞等景点。
络丝潭因其潭深一络蚕丝而得名,又因浊漳河有“九峡十八断”,此处是一较大断崭跌水,上有连接豫、冀两省的峡谷索桥,故称“天桥断”。络丝潭是著名胜迹漳河九峡十八断中最为壮观的一断,水在上游谷底汇集下跌形成半环形瀑布,势如壶口。络丝潭亦名“泪思潭”,相传七仙女与董永分手后,日夜思夫而无法越过王母娘娘划定的天河,终日涕哭,泪似断线珠串,天长日久,滴成这一深潭。高高的崖壁上镌刻有北京大学著名地理与环境学教授陈传康题“小三峡”三字。游客可乘游船,领略“小三峡”风光。
豫冀索桥是一座横跨于浊漳河上的铁索木板桥,桥南是河南省,桥北是河北省,因此叫“豫冀索桥”。其由四组铁索凌空架设在峭壁对峙的峡谷间,全长25米,上铺2米宽的耐腐木板。据碑文记载:过去河南、河北两省群众隔河而居,往来不便,清顺治四年,两岸十几个村庄群众推首领共议,捐集钱物,悬空凿石,立桩挂绳,在两壁对崖的深潭之上建成了绳索桥,行人横渡,攀援往来,改变了隔河相望的历史。由于年久日晒雨淋,河水冲刷,绳索断落,木板被冲,行人被阻。林县解放后,两岸群众又将麻绳改为四组铁索,该桥才成为铁索悬桥。
络丝潭碑是立于
络丝潭风景区的一座四方体碑,由红旗渠灌区管理局立于1993年5月。其碑体高1.5米,面宽0.5米,上有四角挑檐碑帽。络丝潭碑第一面刻“络丝潭”三个大字,由原
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莽原》杂志主编
王绶青题;第二面刻有王宏民撰写的《络丝潭碑记》;第三面刻《络丝潭景点简介》;第四面刻有李斌题“神龟赐福”四个大字。
望潭亭坐落在络丝潭南岸的岩石上,游客立于亭内可以尽情观赏山水风光,故名“望潭亭”。亭为六角挑檐,攒尖顶,六根红漆园柱托顶,挑檐高达1米,杏黄色混凝土雕瓦封顶,一只丹顶鹤立于顶端,展翅欲飞。亭内檐梁上各绘有一幅水彩山水画,并配有唐诗。主梁上龙腾风舞,翠丹楹刻,整个凉亭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彩绘灿烂,造型美观,气势雄伟。
神龟洞位于络丝潭南壁险崖之上,洞深60余米,高12米,宽8米,传说浊漳河过去水源充沛,洞被河水淹没,是神龟居住之所,故曰“神龟洞”。据专家考证,该洞为古时人们开凿的避难洞。神龟洞内可容千人,有神龟塑像,栩栩如生,翘首睁目,环视洞口。洞里还雕有南海观音、水神等神像,神龟家族“拯救”落水难民、“兴水”以利四方居民等造型逼真。洞中渗水滴沥,如若细雨,汇成涓涓细流。洞口则有一水窖,清澈见底。
漳河左岸高高的赤壁险崖,嶙峋参差,状如九个龙头伸向潭中,故称“九龙戏水”。每到酷暑,雨水充沛,河水陡涨,汹涌而下,来此赏浪,能听到涛声如虎啸龙吟,巨大的浪花喷出的云雾,在阳光的辉映下,呈现条条彩虹,如龙出潭,上下翻飞。
文化活动
红旗渠文化节
2017年11月12日,由人民日报社《
民生周刊》杂志社指导,河南省委《
党的生活网》和林州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首届红旗渠文化节在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举行。该活动旨在进一步发扬和传承红旗渠精神,培养当代人居安思危、忆苦思甜的意识,缅怀老一辈革命家为社会主义建设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光辉事迹。在首届红旗渠文化节期间,还举行了“红旗渠精神的当代价值体现”主题论坛,多位中国权威专家学者齐聚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林州市,围绕红旗渠精神的当代价值体现进行论道。
红旗渠直播文化节
2021年4月28日,“遇见最美安阳”中国安阳首届红旗渠直播文化节在林州市举行开幕式。“遇见最美安阳”中国安阳首届红旗渠直播文化节由中共安阳市委宣传部主办,共举办3天。此次文化节通过快手、抖音、淘宝等直播平台进行同步直播,直播主会场设在红旗渠国际酒店礼堂,直播分会场有林州红旗渠风景区、林州
林虑山风景区、
殷墟博物苑、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其创新引入“互联网+主题宣传+文化展示+旅游推介+直播带货”的新经济形态,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宣传互动,主要呈现红旗渠精神、安阳优秀特色文化、名特优农产品等五大亮点。
实景演出——凌空除险
凌空除险为红旗渠景区
实景演出之一,是旧时修渠民工为了在悬崖峭壁上开山放炮、去除险石而独创的一种高空作业法。在红旗渠修建的过程中,因为总干渠大部分修筑在悬崖绝壁之上,经过劈山爆破之后,许多被炸松动的石头还挂在崖壁上,严重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于是红旗渠总指挥部从各乡抽调了三十多名身强力壮的民工,组成凌空除险队。他们腰系绳索,在悬崖峭壁间飞来荡去的除险。在红旗渠青年洞景区,该演出由“除险英雄”
任羊成亲自指导训练的小伙子表演。
实景演出——铁姑娘打钎
铁姑娘打钎同为红旗渠景区
实景演出之一。当游客走在青年洞景区渠墙之上,就会听到叮叮当当悦耳的打钎声,这就是以红旗渠铁姑娘的故事为原型所创作的铁姑娘打钎表演。铁姑娘打钎表演由四人抡锤一人扶钎,这种工作模式在旧时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凤凰展翅”。在该表演中,游客也可以抡上一锤扶上一钎,体验铁姑娘抡锤打钎、开山放炮的感受。
其他看点
“千军万马上太行”红色雕塑
红旗渠畔立有一组红色雕塑,展示了千军万马上太行的壮观场景。这组红色雕塑以浩浩荡荡的修渠队伍为原型,他们高举红旗,有的背着钢钎铁锤,扛着行囊,有的挑着担子,有的推着小推车,目标坚定,朝着
太行山出发。
十水言碑
十水言碑于1990年立,碑文由原
国务院扶贫办顾问、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所撰,全文是“祖祖辈辈缺水盼水,红旗渠引来漳河水,水库蓄住了山谷水,红旗渠灌满库池水,浇地渠库池齐放水,一渠水可顶两渠水,平整土地合理浇水,大家都来节约用水,关键保好渠管好水,林县就不再愁缺水”。
老炮眼
老炮也叫烧炮,因老炮眼所在地的岩石属于石英砂岩,石质非常坚硬,锤子砸下去也只有一个小白点,修渠民工就决定在这里放老炮,就这样有了在修渠过程中“一炮崩开半架山”的故事。
鹊桥
鹊桥为一钢索悬桥,横跨于红旗渠之上,桥上有栏杆扶手。因桥建在人工天河之上,故名“鹊桥”。民间有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传说,因此有很多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到青年洞旅游时,都要在鹊桥上相拥留影。
虎口椿
走过鹊桥,在红旗渠里岸山崖上,有一棵椿树从崖壁石洞中自然长出,树枝伸出洞外,洞如虎口,故名“虎口椿”。这棵椿树为了求生存,将整个根部扎进山崖的石缝中,已与崖石溶为一体。
创建凤凰台碑记
创建凤凰台碑记位于一线天及凌云亭一侧,碑高2.2米,宽0.72米,厚0.2米,于1992年3月由红旗渠景区开发建设委员会立,为王宏民撰文、李斌书丹。碑记记载了青年洞景区开发时艰苦的环境和创业的不易,告诫后人要倍加珍惜,不断修葺,使之更加完善。
凤凰台
凤凰台是大山的第二层山崭,一个平台之上天然洞穴相连,各有奇特之处。这里人迹罕至,幽雅静谧。站立凤凰台,凭栏俯瞰,万丈悬崖,笔直如切,崖下渠水滔滔;举目远望,云蒸雾翻,峰峦相连,近观眼前,村落房舍,袅袅炊烟。
开发与保护
开发
1965年4月5日,红旗渠干渠胜利建成。所以每年的4月5日,就成为了红旗渠通水纪念日。1975年,红旗渠纪念馆的前身——红旗渠纪念亭在红旗渠总干渠枢纽工程分水闸处建立。1990年,红旗渠风景游览区始建,于次年对外开放。1993年4月,红旗渠技术改造工程正式实施。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期从河口至南谷洞渡槽段,共完成清淤9.1万立方米,浇灌混凝土2.2万立方米,砌石1777立方米;二期工程从河口到渠首,共完成清淤14.47万立方米,浇灌混凝土13604立方米,砌石3200立方米。
2000年,红旗渠纪念亭扩建,更名为
红旗渠纪念馆,并于2002年6月8日正式开馆。2011年,红旗渠风景区整体升级改造工程启动。2012年4月,红旗渠风景区作为红色旅游项目进行了整体升级改造:对青年洞景区投资5000万元,建成连线景观廊桥、游客中心、110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等;对分水苑景区投资7000万元,建成红旗渠纪念馆新馆、180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900平方米的多功能游客服务中心区等;景区道路改线投资6500万元。
截至2014年,红旗渠的总干渠、二干渠、红英干渠、红英南分干渠、红英北分干渠等5条渠道的险工险段已完成第二轮改造,累计改造渠道113公里,其中衬砌渠道85公里,改造建筑物64座。截至2015年3月,红旗渠风景区升级改造全部工程已经全面完成并投入运行。
2016年7月份,
河南省水利厅批复,工程投资1.49亿元。从2017年开始分3年实施完成,主要对红旗渠总干渠、二干渠、三干渠、红英南分干、淅南干渠及天桥渠等干渠重要地段,以及26条灌溉面积较大的支渠进行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
保护
1970年10月,红旗渠总干渠林英洞至通天沟维修加固工程动工,于次年4月完工。1972年10月,红旗渠总干渠阳耳庄至分水岭维修加固开工。1973年7月,林县革命委员会颁发《关于加强红旗渠等水利工程管理和合理用水的规定》。同年10月,红旗渠总干渠河口至阳耳庄维修加固工程,包括总干渠寺沟洞改线工程动工,均于1974年8月完成。
1986年5月8日,林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防止淇、淅、洹、漳及红旗渠水污染的布告》。1992年9月30日,《
人民日报》刊登“国务院召开水事协调会,将对漳河上游实行统一管理”的消息,会议决定:由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对漳河侯壁水电站至岳城水库段,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为此,设立海河水利委员会漳河上游管理局。会议还决定,对于破坏水利工程案件要严肃处理。
2005年7月,红旗渠开始着手申遗,时任安阳市文联副主席的赵河铭首次提出了红旗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2006年,红旗渠被国务院公布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河南省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向全国两会提交了红旗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提案、议案。2015年红旗渠通水50周年之际,林州市召开红旗渠申遗工作动员大会,成立了红旗渠申遗工作委员会,正式启动申遗的前期工作。
2017年,河南省文物局报请将红旗渠纳入《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8年2月,《红旗渠总体保护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复。从2019年开始,林州局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在河道两侧栽种了2000多亩以柳树、楸树、雪松等为主的生态林,并加固加高河堤,有效降低了红旗渠沿线的地灾风险。2020年6月,《红旗渠总体保护规划》经河南省政府公布实施。在安阳市和长治市的沟通下,林州、平顺两地政府成立了联合申遗领导小组,安阳和长治两市文物部门也进行了沟通,召开了2次晋豫两省文物部门红旗渠联合申遗工作推进会。
自红旗渠运行起,截至2021年8月,为确保红旗渠“水长流”“渠永固”,林州局每年都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积极配合各乡镇政府及红旗渠渠管所、水利等部门,全力做好红旗渠沿线地灾防治,以处理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灾引发的淤塞、断流、决口等状况。
相关文化
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即“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一精神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2019年9月,红旗渠建设者等22个集体被授予“
最美奋斗者”称号,红旗渠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红旗渠精神入选其中。
相关人物
在红旗渠10年建设过程中,共有81位优秀儿女为红旗渠建设献出了宝贵生命,涌现出杨贵、任羊成、李贵、李改云、吴祖太等一大批模范人物。
吴祖太为共产党员,是修建红旗渠时的牺牲者之一。他从黄河水利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新乡专署水利局工作。1960年初,吴祖太参与红旗渠工程设计,解决了不少建设难题。当年3月,王家庄隧洞洞顶出现裂缝掉土现象,他进入洞内察看险情时遭遇洞顶坍塌,不幸殉职,年仅27岁。
杨贵是红旗渠总设计师,也是中共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原河南林县县委书记。他在担任中共安阳地委办公室副主任时,曾两度带领工作组到林县帮助抗旱。1954年5月,杨贵被任命为林县县委书记,又对林县县域作了多次调研。在分析了林县县情后,他带领林县人民修建了几十座中小型水库,但这些水库在1959年的大旱中未能发挥作用。1960年2月,杨贵带领林县干部群众开始动工修建红旗渠。1995年6月,杨贵离休。2018年4月,其逝世于北京市,后安葬在河南省
林州市。
任羊成,共产党员,红旗渠建设者之一,因修渠中“凌空除险”被人熟知。1958年,为响应林县县委“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任羊成和村里90余名社员奔赴南谷洞水库,加入到红旗渠建设中。1960年,任羊成主动报名加入专业除险队,带头下悬崖播石除险,扫清障碍。由他率领的12名扒山能手组成的人工除险队,是人类工程史上的一个特殊工种。1965年和1966年,总干渠和三条干渠竣工通水典礼时,任羊成被评为“红旗渠建设模范”和“特等模范”。2023年6月,任羊成逝世,享年95岁,一生没有离开过太行山深处的红旗渠。
影视作品
有关红旗渠的影视作品并不算少,如《红旗渠》《红旗渠之恋》《红旗渠的儿女们》等。
《
红旗渠》是1971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发行上映的一部纪实电影片。该影片描述了红旗渠的修筑建设情况。红旗渠从1960年开始动工,一修十年,而电影《红旗渠》也跟着拍了10年。十年间到底有多少人参加了《红旗渠》的摄制已经难以道明,但在十年中共留下了一万多尺胶片。1971年,影片于中国播出。加上其他媒体的传播,致使红旗渠的知名度得以提升。
《
红旗渠之恋》原名《红旗渠2017》,是一部旗帜鲜明的主旋律电影,也是中国首部“分众电影”。该电影由河北东方视野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金彭车业有限公司首次联合摄制,导演赵华卫执导,演员杨欣、李博主演,已于2023年9月上映。其以红旗渠畔父女两代人为原型,采用20世纪60年代和当代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生动讲述了河南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建设家乡造福桑梓的真实故事。
《
红旗渠的儿女们》是一部年代家庭电视剧,由陈思成、段奕宏、韩童生等人主演,于2007年2月首播。该剧通过对红旗渠两代人人物命运和观念的冲突,揭示了“红旗渠人”新旧观念的矛盾和碰撞,“红旗渠”的后代们经过打拚由穷人变成了有钱人、由打工仔变成了小老板、大老板、由“乡巴佬”变成了“城里人”,展示了由农业文明进入城市文明的艰难嬗变过程。
文学作品
书籍《
中国那条红旗渠》系“红色文化进校园”丛书的第一本,由常河山编写,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从教育的视角,用史家的笔法,系统地介绍了红旗渠浩大工程、建设初心、感人故事、伟大精神和深远影响。
《人工天河——中国红旗渠》为绘本图书,由德国职业画家、绘本作家昆特·国斯浩里兹与他的妻子、绘本作家、绘画教育家万昱汐共同创作,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出版。此绘本是一本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先期介入、主动约稿、全程跟踪的作品,是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继绘本《高山流水》《小E》之后与作者的又一次合作,也是用国际视角讲述中国故事的生动案例,已被列入了“九神鹿”系列绘本作品。该绘本以图文映现方式,再一次将已经成为中国AAAAA级景区的红旗渠的创造场景,直观地拉近到读者的面前。
《
中国红旗渠》为纪实文学作品,由郑雄编写,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作者多次采访红旗渠工程的策划者、建设者、报道者,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书中不仅还原了这一工程建设的前前后后,更认真地探究了红旗渠精神如何诞生,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了修建红旗渠的这些人,以及这种精神对他们、对一个民族、对一个国家究竟有什么意义。
重要事件
所获荣誉
热门事件
1992年8月22日凌晨,红旗渠总干渠盘阳段两处渠墙同时破炸,炸毁长度达33米,形成60米严重裂缝,盘阳村遭到渠水袭击,损失惨重。中共林县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
政府、县
政协及县人民武装部领导赶赴现场,分头做群众工作,组织救灾。红旗渠灌区管理局及时组织抢险,昼夜不停,冒雨奋战,于同年9月3日恢复通水。此事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罕见的爆炸破坏水利工程案件,在沿漳河三省(山西、河南、河北)三县(平顺、林县、涉县)反映特别强烈,事件震动全国。
2011年5月,有网民在大河论坛“深度河南”发帖,称红旗渠东岗镇武家水村段受到无证开挖山体的威胁,违法开采者逍遥法外。帖子中还称,2010年元月,武家水村村长牛红海、支书石根生在未办理矿山开采证和森林采伐证的情况下,以合伙人的方式让东卢寨村付志强在龙山沟自然村南边、红旗渠二支渠北50米处的山体上,大量炸山毁树、开挖土石方。
在记者调查中,村民称,毁山毁林事件自发生后,他们就多次向林州市
森林公安、林业等部门举报反映,但都无果而终。不仅如此,对方开挖山体的行为更加肆无忌惮。林州市森林公安、
公安局、
林业局等相关单位则称,已对共计9.97亩的毁林现象进行了多次处罚。
2002年,红旗渠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
小学语文教材。2018年,红旗渠被写进
教育部审定的
八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该书于同年2月第一次印刷。八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中《课后活动》栏目写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热情高涨,斗志昂扬,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社会风貌。‘人造天河’红旗渠的修建,就是这种风貌的典型代表。查阅资料,了解红旗渠的修建过程,谈谈你对红旗渠精神的理解。”
2018年4月10日凌晨,红旗渠总设计师、原河南林县县委书记
杨贵在北京市去世。2019年3月23日,杨贵同志的骨灰从
北京市运回河南省
林州市,安放在红旗渠纪念馆东侧小山坡之上。
价值意义
历史价值
红旗渠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民群众集体合作开凿民用水利设施的历程,是一代林县(今林州市)人发扬“战太行”的精神和智慧,改善自然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记忆载体,也是
平顺县和林县人民历史情谊的重要见证。推广开来,红旗渠是特定历史时期,特殊自然和社会条件,特有的组织形式、生产力水平和精神状态下,党领导人民建设水利设施的历史见证。
社会价值
历时十年修建长达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林县(今林州市)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解决了67万人民基本用水问题,故被称为“生命渠”“幸福渠”。红旗渠建成后,林县水浇地面积从不到1万亩扩大到60万亩。它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快速提升,经过“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时代演进,林县已由原来贫困落后的农村风貌转变为崭新的城市风貌。
文化价值
红旗渠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缩影和历史见证,十年修渠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伟大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闪亮坐标。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不再单纯是一项水利工程,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已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科研价值
红旗渠是林州人民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巧妙地将水利科学技术与民间经验智慧结合在一起的典范。其总干渠整体设计方案很富有创造性,对水流量有着精确测算,渠道水平长度达到70公里,而高程仅仅下降10米,是山区等高线灌溉渠的杰出代表。有专家认为,红旗渠是一系列水利设施巧妙组成的复杂水利工程,与中国古代的都江堰、郑国渠和以色列的沙漠滴灌技术一样,都是人类治水用水的伟大智慧结晶。
商业价值
1999年,林州市成立了“中国红旗渠集团”,并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红旗渠”商标,“红旗渠”从此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形态登上了历史舞台。截至2022年11月,“红旗渠”旗下的产品有香烟、啤酒、白酒、水泥、汽车配件、铝型材、扑克、食品等25类230种。
艺术价值
红旗渠体总干渠处于
太行山崖壁处,与山势浑然一体,展现了水利工程与环境有机结合的壮美场面,在干渠经过的平原地区,形成优美的农业景观风貌,渠道、渡槽、枢纽等宏伟壮观、工艺精巧,体现了独特的工业美学特质。多数红色水利工程与高山峡谷、江河湖泊等自然元素,以及农田村落、道路工厂等工农业设施像依存,共同形成了优美和谐的人文自然景观,因而具有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旅游信息
景区收费
交通路线
酒店住宿
红旗渠·水岸民宿位于G234国道红立方东侧,紧邻林州红旗渠青年洞,属于红旗渠青年洞景区提升项目。其依托红旗渠景区特有的旅游资源建造而成,为“宿在野外、游在山水、乐在自我、活在感悟”的精品民宿。
红旗渠国际酒店位于太行山脚下,采用安阳市首家圆形设计建筑风格。该酒店集休闲、会议、拓展训练、娱乐、旅游、商务为一体,休闲设施一应俱全,同时也是红旗渠景区内举办商务会议及大型活动的首选场所。
餐饮美食
红立方餐厅位于红旗渠青年洞景区,地处红旗渠畔,紧邻228国道,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其由林州市红旗渠风景区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承建,集餐饮、购物、商务、体验、休闲文化等丰富业态于一体,主要经营中高档自助餐、零点、团餐等,提供多样化、全天候服务,拥有超大规模的餐饮、购物平台,是国际化、体验型的消费场所。红立方餐厅装饰风格充分体现了红旗渠文化及林州地域特色,整个项目分为三层,可同时接待顾客600余人,团餐可同时容纳500余人就餐,自助餐可同时容纳100余人就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