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萼木姜子
樟科木姜子属植物
大萼木姜子(Litsea baviensis Lecomte)是樟科木姜子属植物,常绿乔木,高达20米,胸径60厘米;树皮灰白色或灰黑色。小枝灰褐色,幼时有柔毛。顶芽裸露,卵圆形,外被黄褐色短柔毛。叶互生,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先端短渐尖或钝,基部楔形,革质,上面深绿色,下面粉绿色,有微柔毛。伞形花序常几个簇生一起,腋生短枝上,短枝长2-3毫米,被柔毛。果椭圆形,长2.5-3厘米,直径1.7-2厘米。花期5-6月,果期2-3月,但也有在9月采得果实,可能一年内有二次果期。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20米,胸径60厘米;树皮灰白色或灰黑色。小枝灰褐色,幼时有柔毛。顶芽裸露,卵圆形,外被黄褐色短柔毛。叶互生,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1-20(24)厘米,宽3-6.5(7.5)厘米,先端短渐尖或钝,基部楔形,革质,上面深绿色,下面粉绿色,有微柔毛,羽状脉,中脉于叶上面平或微突,在下面突起,侧脉每边7-8条,纤细,于上面略下陷,下面明显突起,小脉不甚明显;叶柄长1-1.6厘米,稍粗壮。
伞形花序常几个簇生一起,腋生短枝上,短枝长2-3毫米,被柔毛;苞片卵形,长4毫米,外面有黄褐色微柔毛;花梗短,被柔毛;花被裂片6,宽卵形,外面有短柔毛,边缘有睫毛;能育雄蕊9,花丝有稀疏柔毛或近无毛,第3轮基部的腺体小。果椭圆形,长2.5-3厘米,直径1.7-2厘米,顶端平,光亮而滑,中间有1小尖,成熟时紫黑色;果托杯状,厚木革质,状如壳、斗,深1-1.5(2)厘米,直径2.5-3厘米,带灰色,外面有疣状突起;果梗长约3毫米,粗壮。花期5-6月,果期2-3月,但也有在9月采得果实,可能一年内有二次果期。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400-2000米的密林中或林中溪旁处。为海南热带常绿季雨林或山地雨林中的常见树种,伴生树种有毛荔枝、拟核果茶、枝花李榄、刻节桢楠、毛叶木姜、红椎、荔枝、海南山竹子等。年平均气温19-24℃,1月份平均气温10℃左右。年降水量1800-2400毫米,喜生于湿度大且无风的山谷缓坡或溪旁,耐荫性中等。在热带山地雨林中大量出现在林窗的附近。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土壤肥沃深厚或岩石裸露的土壤均能生长。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海南、广西(田林)、云南东南部;越南和泰国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该种的花果期较长,与环境关系很大,如海南定安和陵水于1月份采种,而三亚分别在3月和9月采到种子。大萼木姜有2次果熟期,花期达4-5个月,果期长达10个月。一般用种子繁殖,采果后除去杯状果托即可,不用再加处理,条播和点播均可,发芽率在80%以上,播后1个月发芽齐全。10个月苗高40厘米以上,即可上山造林。
栽培技术
栽植
大萼木姜子未曾进行大规模栽种。根据该种在热带常绿季雨林和热带山地雨林中的分布特点和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以及在低海拔的热带树木园中种植的生长表现,宜作为一般的混交造林树种,种植在主林层郁闭度0.6-0.7的林下,如柚木,母生林等,与主林木的株行距宜采用2米×2米或2米×3米,穴状造林。
抚育
由于大萼木姜子在群落中处于中下层,因此,随着主林层郁闭度的增加,应适当进行疏伐,以保证其正常生长;特别是以生产工业性油脂为栽种目的时,为保持较高的年结实量,上层林木的郁闭度应控制在0.5以下,林下层的管理主要是清除杂草及藤本植物。
病虫防治
在天然林中以及热带树木园引种栽培中,均未见有严重的病虫害,在人工混交林中无需进行化学防治,但要加强混交林的抚育管理。
主要价值
木材心材、边材区别明显,心材黄绿色,干燥后少开裂,不变形,宜作家具、细木工、乐器、室内装饰之用。种子含油,是制造肥皂的原料。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参考资料
大萼木姜子.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0:2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