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以其深厚的红学功底、丰富的资料占有及强烈的史学意识,概述了红学在一个多世纪里所走过的风雨历程:从20世纪初的蔡胡论战到九十年代的学术迷失;从王国维的美学探索到20世纪七十年代的政治红学;从绵延不断的红学索隐到多元的红学歧说……从而将红学这一20世纪的文化奇观,以通俗易懂的描述展现在读者面前,为广大的红学爱好者打开了一扇步入红学殿堂的方便之门。
杜景华1938年2月16日生于北京良乡,2004年11月19日在北京逝世。 杜景华196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1964年7月起在中联部拉丁美洲研究所工作,1973年4月调至北京语言学院任教,1979年7月调入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工作, 198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曾任红楼梦研究所副所长、《红楼梦学刊》副主编、中国红楼梦学会秘书长等职,对于组织和推动中国红学研究的繁荣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4 蔡、胡二人争论的结果,以新红学成立告终
在20世纪的中国学术史画卷上,红学无疑是其中色彩最为斑驳的一页。其参与人数之多、参与面之广、论争程度之激烈、研究局面之复杂在中外学术史上都是十分少见的,
红学史对中国近现代学术史而言,也因此而具有一种透视窗口的意义。对百年红学的风雨沧桑进行回顾与梳理,自然是一个十分诱人的学术课题,其学术价值和重要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近些年来,相关专著出版屡有出版,《红学风雨》虽然面世较晚,却是其中十分有特色的一部。
较之同类著作,《红学风雨》是写得最为通俗流畅的一部,可以说是一本红学的入门教科书,这与该书面对一般公众的定位有关。基于这样的准确定位,作者力求平实地介绍百年来红学发展的整体情况。全书采取点面结合的叙述方式,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着力突出红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派别及事件,由点及面,提纲挈领,要言不烦,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作者为著名红学研究专家,对相关材料十分熟悉,无论是评述人物还是叙述事件,皆是从容不迫,娓娓道来。这种富有亲和力的叙述方式使全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因而对红学的普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红学研究纷争不断、局面复杂,加之媒体失真走样的着力渲染,一般公众如雾里看花,不少人因此而产生误解,甚至置疑红学存在的合理性,因此普及红学、消除研究者与公众间的隔膜就显得十分必要。但愿意做这种工作的研究者很少,或有人想做而限于功力才情难以做到。该书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唯因其通俗而有着特殊的价值,这是一般的红学史研究著作所难以代替的。
自然,通俗与否只是表述方式的不同选择,而并不意味着肤浅。作者述而有作,在介绍红学重要人物、事件基本情况的同时,也表述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比如其对评点派、索隐派的客观评价、对胡适考证红学不足的清醒认识,对近年来红学论争的具体看法、对红学研究规范的着意强调等,皆有一定的新意,这对今后的红学研究也是具有启发意义的。
此外还要指出的是,该书在追述百年来红学的发展轨迹时,有意将其置于中国近现代学术产生演变的大背景下进行观照,着眼于红学而又不局限于红学,以此凸现红学研究在近现代学术史上的特别意义,作者的眼界是十分开阔的,不少问题因此可以得到更为透彻的理解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