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林蛇
有鳞目林蛇属动物
繁花林蛇又名赤斑蛇、南大头蛇、褐斑蛇,是蛇目游蛇科林蛇属蛇类。全长70~90厘米,头大,略呈三角形;头顶有成对大鳞片,两侧有黑线两条;眼后到口角也有黑线,颈细;体形细长,略侧扁;背面红褐色,背鳞显著扩大;体尾背面有三行粗大的黑斑数十个,其间还有较小的黑斑,大黑斑往往交错排列;体最外侧另有一行黑褐斑,腹面灰黄,每一腹鳞有2~4个褐色斑。
形态特征
全长706-875毫米,吻端较圆,头大,颈明显;眼较大,瞳孔椭圆形。上唇鳞8(2-3-3)枚,少数7或9枚;眶前鳞1(2),眶后2(3)枚,颊鳞1枚,不入眶;颞鳞2(1,3)+3(2,4)枚。背鳞光滑,19-19-15行,或19-17-15(13)行,被鳞扩大;腹鳞169-230枚。肛鳞1枚,尾下鳞82-98对。背脊有1条淡褐色纵纹,其两侧各有1行彼此交错的深褐色大斑,其腹侧为深褐色小斑;头背有深褐色v状斑,自吻两侧经眼至口角亦有带状斑。后槽牙类毒蛇。
分布范围
浙江 福建 江西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贵州 云南 香港 澳门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武夷山(福建) 武夷山(福建) 内伶仃岛--福田 壶瓶山 东洞庭湖 鄱阳湖 鄱阳湖 武夷山(江西) 大围山 金平分水岭 高黎贡山 铜壁关 南洞庭湖湿地和水禽 南靖南亚热带雨林
生活习性
生活在山区的灌丛树林上,以鸟、蜥蜴为食,被掠动时颈弯成“S”形,以待攻击。有微毒。
饲养观察其捕食壁虎、蜥蜴;根据广州龙洞附近采集的标本,解剖发现胃里有未消化完的暗绿绣眼鸟
毒性
林蛇属蛇具有产生毒性分泌物的毒腺一杜氏腺(Duvernoy′Sgland)及皮下腺,且不同的毒腺具有不同的毒性作用,表现为出血不止、溶血呼吸困难肾损害等。杜氏腺分泌物主要具有凝血酶原激活物、蛋白水解酶和出血活性物质,具有突触神经毒直接纤溶组分和/或含有不同强度的PLA2活力等活性成分。杜氏腺液体作用于小鼠所产生的病理特征与注射蝰科蛇毒的特征相似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参考资料
繁花林蛇形态特征.西北师范大学官网.
科学数据库-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中国植物主题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8 16:05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