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阁峰为终南名山,又名佛掌峰。每年晚春早秋之时,在朗朗晴日之下,山顶三道紫色石层在阳光照射之下,紫气氤氲升腾,蔚为壮观,紫阁山由此而得名。紫阁峰雄险无比,其海拔2150米,峰体两侧皆是千仞绝壁,其风景绝美,自古“紫阁青冥”被称为鄠邑区12景之一。
沿途山崖上有多达30多处的摩崖石刻。最著名的就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
司马光题名摩崖石刻。司马光题名石刻是在敬德塔下一巨石上。题字附近有十多处北宋摩崖石刻。该题名为竖写的隶书“迂叟来”三字,字体长宽均15厘米,字体古朴秀整,雅正苍劲,由于刻写于外倾的石壁之下,虽历经九百多年风雨沧桑仍完整无损,清晰可辨。迂叟为司马光别号,在其所著《司马温公集》中,多处自称迂叟。因与
王安石政见不和,司马光请求外任,于宋神宗熙宁三年九月至熙宁四年四月(1070—1071)以端明殿学士身份出任永兴军宣抚使(治所在今西安市)。在任期间,他六上奏章,减免旱涝交加中的百姓义勇徭役,颇有德政。此题名当为司马光在陕期间游历紫阁所题写的。
紫阁峰内砖塔为宝林寺塔。相传为尉迟敬德监修,俗称敬德塔。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高约17米,为四面七级楼阁式实心砖塔,每边长2.79米。塔体宏伟挺拔,雕工精细,造型秀丽,装饰典雅。第一层出两挑单昂华拱,二层以上均出一挑。此塔历经多次地震,至今仍保存完好。
1988年5月,维修宝林寺塔时,在第五层北面塔龛内发现一块石刻,高26.5厘米,宽24.5厘米。现证明宝林寺砖塔为北宋元佑七年(1092)所建。经过多方考证,唐僧玄奘遗骨即葬于紫阁寺敬德塔下。玄奘是我国唐代著名高僧和佛学理论家。他由印度取经归国后,在长安大慈恩寺翻译佛经,在玉华宫圆寂后遗骨曾先后葬于白鹿原和长安兴教寺内。唐末,
黄巢起义波及兴教寺塔。后世弟子迁其遗骨于幽僻的紫阁山中。宋端拱元年(988),长干演化大师可政传得顶骨,由紫阁寺带至金陵(即南京)天禧寺建塔归瘗。剩余玄奘遗骸于宋元佑七年葬于现存紫阁寺敬德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