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对
律诗的平仄规则
含义及解释
即:
⑴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⑵平
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⑴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
如果首句用韵,则首联的平仄就不是完全对立的。由于韵脚的限制,也只 能这样办。这样,五律的首联成为:
⑴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或者是:
⑵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首联成为:
⑴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者是:
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
对句
第二字相 一致。具体说来,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 第六句相粘。上文所述的五律平仄格式和七律平仄格式,都是合乎这个规则的。
平声
作用
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长律
的平仄。不管长律有多长,也 不过是依照粘对的规则来安排平仄。
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做
失粘
⑤;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在王维等人 的律诗中,由于律诗尚未定型化,还有一些不粘的律诗。
失粘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
过居延。
征蓬出
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萧关
逢候骑,
都护
在燕然。
这里第三句和第二句不粘。到了后代,失粘的情形非常罕见。至于失对,就更是诗人们所留心避免的了。
参考资料
使至塞上
.百度汉语.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17 14:43
条目作者
小编
资深百科编辑
目录
概述
含义及解释
参考资料
Copyright©2024
闽ICP备2024072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