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珠薪桂
汉语成语
米珠薪桂(拼音:mǐ zhū xīn guì)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三》。
成语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米珠薪桂”。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有个有名的纵横家名叫苏秦,他提倡合纵抗,主张联合齐、楚、燕、赵、韩、魏六国共同抵抗秦国。
有一年,苏秦访问楚国。他请宫廷掌管接待宾客的官员代为通报,要求会见楚王。没有想到一直等了三天也没有通知他前去会见。他心里十分不高兴。
一直等到第四天,楚王才决定召见他,通知他进宫。苏秦见到楚王后,说完话就告辞说他要马上离开楚国。
楚王听了以后很奇怪。他说:“我听了先生的一席话,像仰慕古代的圣贤一样。今天您不远千里驾临我这里,居然一刻也不多留,我愿意听听这是什么原因。”
苏秦回答说:“你们楚国的粮食比白玉还贵。你们楚国的木柴比桂树还贵。我去见你们的礼宾官,像去见鬼一样困难。拜见您像拜见天帝那么难,难道您让我在楚国吃的像白玉一样贵的粮食,烧的像桂树那样贵的木柴,等候小鬼来引见我拜见天帝吗?”
楚王说:“我明白您为什么要离开楚国了。请先生不要走,就在宾馆住下,我还要向先生请教一些问题,我的大臣们也都想见见您。”
成语寓意
粮食和柴火在当时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存和生活的问题,这二者物价奇贵说明楚国不关心民生,在发展社会经济方面措施不力;负责接待宾客的人和国君都如此难以见到,说明楚国外交渠道不畅通,吏治不明。而显然,像这样经济状况、民生状况和吏治状况都不如意的国家,不宜久居。苏秦虽然没有直接说出这一点,但将意思表露得很明显。楚王完全会意,但也无言以驳。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始终是一个国家第一位的大事,如果忽视了粮食生产,肚子吃不饱,人心就不能稳定,社会就不会安定,其它经济建设也就无法进行。所以只有正确执行价格政策,制订合理的农产品比价和工农产品交换比价,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利益关系,才能使农商均衡发展,保护人民利益不受损害,国家稳定发展。
成语运用
“米珠薪桂”指粮食比珠玉贵,薪柴比桂木价高,形容物价极高。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米珠薪桂”也作“薪桂米珠”“谷玉薪桂”。
宋·邱葵《七歌效杜陵体》:“十家九室厨无烟,儿夫仆后妻僵前。米珠薪桂肉如玉,野无青草飞乌鸢。”
明·桂有根《敬陈末议恳乞圣明采纳以保民生疏》:“乃今江北、河南、山东水潦为灾,是处米珠薪桂,人皆菜色枵腹。”
清·李绿园歧路灯》八回“要之,鸡鱼降而为蔬,此即米珠薪桂之渐也:绸帛降而为布,那肘见踵决之况就不远了。”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宋曰:‘都中薪桂米珠,勿忧资斧舍后有窖镪,可以发用,即示之处。’”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艳梅》:“如是三岁,滇忽大饥。当谷玉薪桂之年,艳梅十指不足以赡二人,并日而营,浸以饥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7 08:07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