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侯少府
唐代高适诗作
《答侯少府》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前十八句追叙自身经历,中二十句叙述与侯少府相逢之事,后十六句展望自己的归路。全诗语言犀利,写景浑厚博大,抒情豪放激越,表现出高适长期投闲置散的愤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作品原文
答侯少府
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
漆园多乔木,睢水清粼粼。
诏书下柴门,天命敢逡巡。
赫赫三伏时,十日到咸秦。
褐衣不得见,黄绶翻在身。
吏道顿羁束,生涯难重陈。
北使经大寒,关山饶苦辛。
边兵若刍狗,战骨成埃尘。
行矣勿复言,归欤伤我神。
如何燕赵陲,忽遇平生亲。
开馆纳征骑,弹弦娱远宾。
飘飖天地间,一别方兹晨。
东道有佳作,南朝无此人。
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
吾党谢王粲,群贤推郤诜。
明时取秀才,落日过蒲津。
节苦名已富,禄微家转贫。
相逢愧薄游,抚己荷陶钧。
心事正堪尽,离居宁太频。
两河归路遥,二月芳草新。
柳接滹沱暗,莺连渤海春。
谁谓行路难,猥当希代珍。
提握每终日,相思犹比邻。
江海有扁舟,丘园有角巾。
君意定何适,我怀知所遵。
浮沈各异宜,老大贵全真。
莫作云霄计,遑遑随缙绅。
词句注释
①此诗《文苑英华》题作《答侯大少府》。侯少府:名未详。
②垂纶钓鱼。纶,指丝制的钓鱼线。传说吕尚(姜太公)未出仕时曾隐居渭滨垂钓,后以垂纶指隐居或退隐。
③漆园:古地名。战国时庄周为吏之处,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北,高适在出仕前曾长期客居此地。睢水:战国时魏所开鸿沟支派之一,故道自今河南开封东鸿沟出东流经杞县、睢县北,宁陵、商丘市南,又经安徽江苏注入古代泗水。
④逡巡:徘徊不进,犹豫不前。
⑤赫赫:形容炎热炽盛。《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成玄英疏:“赫赫,阳气热也。”三伏:即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咸秦:指秦都城咸阳,唐人多借指长安。
⑥褐衣:粗布衣服,借指贫贱者。黄绶:古代官员系官印的黄色丝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绶。”
⑦北使:指天宝九载冬高适送兵至清夷军之事。经大寒:《文苑英华》作“经天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最冷之时,因此次送兵经冬历春,故曰。
⑧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魏源本义:“结刍为狗,用之祭祀,既毕事则弃而践之。”
⑨燕赵:战国时燕赵两国之地,相当于今河北省、山西省北部一带。此指高适送军所至蓟北之地。
⑩东道:即东道主。春秋时,晋秦合兵围郑,郑文公使烛之武说秦穆公,曰:“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事见《左传·僖公三十年》。因郑在秦东,能接待秦国出使东方的使节,故称东道主。后因以指接待或宴请宾客的主人,此处指侯少府。南朝:据《魏书·温子昇传》,萧衍称赞温子昇的诗文说:“曹植、陆机复生于北土,恨我辞人,数穷百六。”济阴王晖说:“我子昇足以陵颜(延之)轹谢(灵运),含任(昉)吐沈(约)。”此句称赞侯少府的文采无人可比。
⑪性灵:智慧,聪明。风骨:形容诗文有力量有个性。超《文苑英华》作“遗”。
⑫王粲:三国魏山阳郡高平人,博学多才,擅长诗赋颇有风骨,为“建安七子”之一。见《三国志·魏志·王粲传》。郡诜:字广基,晋代济阴单父人。他一生为官廉洁,事母至孝;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出镇雍州,励精图治,鞠躬尽瘁。且郄诜曾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自视为“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见《晋书·郄诜传》。
⑬明时:指政治清明的时代。常用以称颂本朝。蒲津:《元和郡县志》卷十二:“河东县蒲坂关,一名蒲津关,在县西四里。”在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黄河上,是黄河重要的古渡口和秦晋间的重险之地。
⑭薄游:为薄禄而宦游于外。有时用为谦辞。陶钧:本指制作陶器所用的转轮,比喻治国的大道。《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裴骃集解引《汉书音义》:“陶家名模下圆转者为钧,以其能制器为大小,比之于天。”司马贞索隐引张晏曰:“陶,冶;钧,范也。作器,下所转者名钧。”
⑮离居:《全唐诗》下注:“一作忧。”
⑯两河:战国秦汉时,黄河自今河南武陟县以下东北流,经山东省西北隅北折至河北沧县东北入海,略呈南北流向,与上游今晋陕间的北南流向一段东西相对,当时合称“两河”。高适此时在河北,将要回河南,此处可理解为从东北南返之路。
⑰滹沱:即滹沱河,在今河北省西部。
⑱猥:谦辞。犹言辱。
⑲提握:执手,携手。
⑳扁舟:《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后遂以乘舟浮江湖或江海泛指归隐。丘园:家园,乡村。借指隐居之处。《周易·贲卦》:“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王肃注:“失位无应,隐处丘园。”孔颖达疏:“丘谓丘墟,园谓园圃。唯草木所生,是质素之所。”角巾:方巾,有棱角的头巾。为古代隐士冠饰。
㉑浮沉:在水中时而浮起,时而沉下,比喻盛衰或仕隐。全真:保全真性。道家认为,人要顺随自然,不受世俗拘束,才能归真返璞,保全人生来固有的本真。
㉒遑遑:奔忙不定的样子。《文苑英华》作“栖遑”。缙绅:插笏于绅带间,旧时官宦的装束。亦借指士大夫。《汉书·郊祀志上》:“其语不经见,缙绅者弗道。”颜师古注:“李奇曰:‘缙,插也,插笏于绅。……字本作搢,插笏于大带与革带之间。
创作背景
此诗周勋初《高适年谱》据前十句定为天宝八载(749)夏高适赴京途中作,然“北使”六句明确说到是北使清夷军归来途中遇侯少府,所以应从刘开扬孙钦善,定为天宝十载(751)春北使归来,行经燕赵之地而作。
作品鉴赏
此诗前十八句追叙自身经历:前四句述隐居宋中读书、钓鱼、赏景的悠闲生活;“诏书”以下八句叙天宝八载举有道科应诏入京授封丘县尉的经过,既燃起实现抱负的希望,又为结束自由的隐居生活而惋惜;“北使”以下六句写天宝九载(750)送兵清夷军的见闻感受,对“边兵若刍狗,战骨成埃尘”的边塞军中景象甚为不满,并对士兵的遭遇十分同情。“如何”以下二十句叙述与侯少府相逢之事:前六句写客中相逢的惊喜;“东道”以下六句赞美侯少府的智慧风骨、才学德行;“明时以下八句写离别,侯氏是名盛家贫,自己则薄禄宦游,短暂重逢,旋即言别。“两河”以下十六句展望自己的归路:前四句想象归途中早春景物,“谁谓”四句写归途艰难之中得侯赠诗,终日挈携,相思比邻;“江海”以下八句写别后二人之选择,我则将欲归隐,君则去意不明,然则无论沉浮仕隐,均应顺遂己心,不损天性。
高适“五十无产业”,长期“有志不获骋”,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在天宝八载五十岁时得到封丘县尉之职。本来小小县尉与自己的期望已经相去甚远,却不料于天宝九载送兵清夷军,在蓟北目睹安禄山倒行逆施,士兵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更添愁闷。于是在南返途中,诗人借酬答侯少府之机,一吐不快。此诗语言犀利,写景浑厚博大,抒情豪放激越,表现出高适长期投闲置散的愤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作者简介
高适(约702—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1:53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