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电聚焦电泳
化学名词
等电聚焦电泳(Isoelectric focusing (IEF), also known as electrofocusing)是一种电泳方法,即利用一种特殊的缓冲液两性电解质)在凝胶(常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内制造一个pH梯度,电泳时每种蛋白质就将迁移到等于其等电点(pI)的pH处(此时此蛋白质不再带有净的正或负电荷),形成一个很窄的区带。
基本原理
IEF的电泳中,具有pH梯度的介质其分布是从阳极到阴极,pH值逐渐增大。如前所述,蛋白质分子具有两性解离等电点的特征,这样在碱性区域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向阳极移动,直至某一pH位点时失去电荷而停止移动,此处介质的pH恰好等于聚焦蛋白质分子的等电点(pl)。同理,位于酸性区域的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荷向阴极移动,直到它们的等电点上聚焦为止。可见在该方法中,等电点是蛋白质组分的特性量度,将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混合物加入有pH梯度的凝胶介质中,在电场内经过一定时间后,各组分将分别聚焦在各自等电点相应的pH位置上,形成分离的蛋白质区带。
梯度组成
pH梯度的组成方式有二种,一种是人工pH梯度,由于其不稳定,重复性差,现已不再使用。另一种是天然pH梯度。天然pH梯度的建立是在水平板或电泳管正负极间引入等电点彼此接近的一系列两性电解质的混合物,在正极端引入酸液,如硫酸、磷酸醋酸等,在负极端引入碱液,如氢氧化钠氨水等。电泳开始前两性电解质的混合物pH为一均值,即各段介质中的pH相等,用pH0表示。电泳开始后,混合物中pI最低的分子,带负电荷最多,pI1为其等电点,向正极移动速度最快,当移动到正极附近的酸液界面时,pH突然下降,甚至接近或稍低于pI1,这一分子不再向前移动而停留在此区域内。由于两性电解质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使其周围一定的区域内介质的pH保持在它的等电点范围。pH稍高的第二种两性电解质,其等电点为pI2,也移向正极,由于pI2>pI1,因此定位于第一种两性电解质之后,这样,经过一定时间后,具有不同等电点的两性电解质按各自的等电点依次排列,形成了从正极到负极等电点递增,由低到高的线性pH梯度。
载体介质
理想的两性电解质载体应在pI处有足够的缓冲能力电导,前者保证pH梯度的稳定,后者允许一定的电流通过。不同pI的两性电解质应有相似的电导系数从而使整个体系的电导均匀。两性电解质的分子量要小,易于应用分子筛或透析方法将其与被分离的高分子物质分开,而且不应与被分离物质发生反应或使之变性
pH梯度制作利用的两性电解质(ampholyte,商品名为ampholine),是脂肪族多胺和多羧类的同系物,他们具有相近但不同的pKapI值。在外电场作用下,自然形成pH梯度。
技术特点
①分辨率高,可将等电点相差0.01~0.02 pH单位的蛋白质分开;②灵敏度高,可以分离浓度很低的样品,且重复性好;③随电泳时间的延长,区带越来越窄;④样品混合液可以加在电泳系统的任何部位,通过等电聚焦作用,各组分均能聚焦到各自等电点的pH位置;⑤可以准确测定多肽、蛋白质等两性电解质的等电点。
主要缺点:①对某些在等电点时溶解度低或可能变性的组分不适用;②由于电泳过程要求使用无盐溶液,而有些酶和蛋白质在无盐溶液中溶解度较低,因此可能会产生沉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0 20:00
目录
概述
基本原理
梯度组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