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个现代化
习近平提出的概念
第五个现代化被外媒称继1964年“四个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正式确定为中国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新四化”之后,习近平2013年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设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解读
看看习近平对“第五个现代化”的解读,就可以打消外界一切的猜测。他对于“第五个现代化”的解读,在2014年2月17日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就已经向外界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在这个面向几乎所有中共省部级以上高层官员的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可以说,在习近平眼里,从政治属性来看,国家治理体系是在中共的政治领导和政策推动下治理国家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其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集中体现,而并非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
国家治理体系,顾名思义,强调的是一国整个治理结构的重新架构和分工。在过去中国的国家各部门架构中,党政不分,分工不明,机构重叠,人员臃肿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些情况的直接后果就导致了政策的上下不畅,大量人员人浮于事。而伴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可以发现中共中央希望对这种过去式体系进行的改变。以最受关注的反腐为例,在《决定》中曾提到,要“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任职回避等方面法律法规,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
在经济问题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也正在用“第五个现代化”来转变观念。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定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到习近平对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辩证性认识,到李克强的定向刺激,调整结构,不仅计划经济和西方经济理念有着完全的不同,与以往的简单、粗放比,也有着更为现代化的转变。
“多一些治理,少一些统治”是21世纪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变革的重要特征,这也是当前中国变革的方向。
理解
习近平提出“第五个现代化”是现代化视野下的概念,它强调“国家治理”而非“国家统治”,强调“社会治理”而非“社会管理”,这不是简单的词语变化,而是思想观念的变化。正如习近平强调的:“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
如果说“四个现代化”所要面对的是中国长期一穷二白的现状,旨在大力发展生产力,那么“第五个现代化”则是从上层建筑的层面来减少“四个现代化”在新的阶段进一步发展的阻碍。所以说,“第五个现代化”是建立在“四个现代化”基础上的现代化。
习近平提出和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现代化的含义十分明确,不仅是国家机构、官员素质的现代化,也是执政党的现代化。“第五个现代化”回答了坚持改革总目标必须解决好制度模式选择、价值体系建设等重大问题,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可以预知推行“第五个现代化”将真正使中国走出以往人治的阴影,使治理国家变得文明规范,也将使中共成为全面现代化的执政党,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
其它现代化
1964年12月20日至1965年1月4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周恩来在报告中号召全国人民“在不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从那个时候开始,“实现四化”成了中华民族追求的目标。继1964年中国提出 “四化”之后,邓小平又于1979年对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家的现代化。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一个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为特征的“新四化”名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新四化”被认为是中国实现1964年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同时,促进“新四化”的发展,是保持中国经济较快发展的重要条件。
参考资料
四个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16 06:15
目录
概述
解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