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木津川口之战
日本战国时代天正六年发生在日本木津川口的战争
第二次木津川口之战(又称第二次难波冲海战)是日本战国时代天正六年(1578年)于木津川口(今大阪湾)爆发的一场海战。交战双方是:九鬼嘉隆率领的织田水军和儿玉就英、村上武吉率领的毛利联合水军。
战争背景
毛利家在石山合战中支持石山本愿寺,与信长敌对。
天正四年(1576年)7月13日,毛利家受石山本愿寺请托运送物资支援,派遣村上水军前去运送补给。信长方面派遣九鬼嘉隆率军前往阻止。双方在大阪湾的木津川附近发生了第一次木津川口之战。在数量上有绝对优势的毛利水军以焙烙火矢攻击,导致了织田水军重大伤害,几乎全军覆没。毛利方面取得了大阪湾的制海权;本愿寺方面成功获取了极其珍贵的作战物资,极大延缓了织田方面石山攻略的进度。
战争详解
战前准备
自第一次难木津川口之战后,织田信长令九鬼嘉隆针对毛利军的“焙烙火矢”制造出“耐烧”的,表面铺设3毫米厚铁甲,载重量1500石的大型安宅船。从天正四年(1576年)至天正六年(1578年),九鬼嘉隆从纪州熊野地方调来适宜用来建造船只的上等木材,回到居城鸟建立起造船基地,设计制造铁船。嘉隆吸取旧式的军船、明朝船只以及欧洲船只的优点,设计制造了一种全新的军船。这种军船宽七间(约12m),全长十二间(约21m),相对于当时其他的军船来说,是庞然大物了。巨大的船体是用最好的木材构筑而成,最外层覆盖铁板用于加固和阻燃。这就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铁甲船”。经过两年的精心准备,嘉隆建造了6艘这样的安宅船。同时为了发挥九鬼水军擅长的炮击术,又在船头和侧面各安装了3门大炮。舰体全身覆盖铁板的军舰,在当时的世界是非常珍贵的。在传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给葡萄牙王国的报告信中提到,“(这)和王国的船相似,这种船在日本能够被建造出来实在令人吃惊”。
而由于消息封锁的严密,毛利水军对此毫无察觉。
战事起因
织田信长为雪第一次难木津川口之战之耻辱,重夺大阪湾的制海权,完成对石山本愿寺海上补给线路的切断,织田信长开始第二次进行对石山本愿寺的完全封锁包围。应本愿寺的邀请,毛利家再度派出水军前往支援。
淡路海首战
天正六年(1578年)6月26日,九鬼嘉隆率领铁甲船六艘,泷川一益率领大船一艘,从熊野浦出发,向大阪湾前进。途中经过淡路海上的时候遭到杂贺众众多小船的攻击,九鬼嘉隆采取一齐射击的战术,轻松将其击溃。7月17日抵达堺港,次日抵达大阪湾,在重要地点完成兵力配置以后,再度对大阪湾开始进行封锁。
9月27日,九鬼舰队接受信长的检阅。信长在参观后对铁甲船极为满意,赐给嘉隆黄金二十枚及九人扶持。
再战大阪湾
得到大阪湾再度被封锁的消息后,同时应本愿寺的邀请,毛利家再度派出村上武吉、儿玉就英率水军前往支援。天正六年11月6日晨,毛利水军出现于木津川附近,九鬼嘉隆率队迎击。
战争伊始,九鬼嘉隆将舰队呈“一”字排开。而毛利军依然展开“蝴蝶之阵”,由儿玉就英率队开始对九鬼水军进行分割包围战术。九鬼嘉隆看起来无法抵御敌军,铁甲船上火绳枪的也攻击无法阻挡行动迅速的村上水军的逼近,行动迟缓的铁甲船不久就被村上水军包围。
铁甲船显威
由于在第一次木津川口之战中大败织田军,因此,对于曾经的手下败将显得不屑一顾。村上武吉在儿玉就英队将织田军包围后向南移动,企图直接越过封锁线。此时,九鬼嘉隆引船冲击毛利船队,由于小早船吃水浅,毛利军的数艘战船竟被直径撞翻了。村上武吉大惊。
毛利水军故伎重演,用“焙烙火矢”对织田军进行火攻,因铁甲船高大而覆有铁皮,使得火矢命中船体后不能插入,纷纷落入水中,铁炮发射的弹丸亦被弹开。
一计不成,毛利水军只好改变战法,利用数量和速度上的优势逼近铁甲船,企图进行跳帮接弦战。村上武吉遣五路船队杀向织田军,就在毛利水军接近之时,织田军用大炮攻击对方大将所在的指挥船。在九鬼嘉隆的指挥下,织田采用集火战术,将所有火力集中在一艘船上,一次齐射直接打掉了毛利水军数艘先发的指挥船。被震慑后,毛利水军不敢再靠近。
毛利军败退
随后,九鬼嘉隆率船队主动推进,接连击沉数十艘毛利战船。毛利水军毫无应敌之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战船一艘接一艘的被打掉。村上武吉和儿玉就英只得下令撤军。
至此,第二次木津川口之战以织田军取得压倒性胜利而告终。
战后影响
这一战使得大阪湾的制海权归于织田,淡路岛以西仍归于毛利。同时石山本愿寺方面对毛利氏方面支援的希望彻底断绝,本愿寺士气低落。一年后本愿寺显如与信长在正亲町天皇调停下下达成和解,显如撤出本愿寺,前往纪伊,长达十一年的石山合战画下了句号。
历史意义
第二次木津川口之战的胜利使得织田信长再次控制了大坂湾的制海权并确立了在石山合战中的优势,直接推动了织田家统一近畿。九鬼嘉隆则从信长那里获得了摄津野田、福岛一带共七千石的领地的奖赏,使得总石数高达三万五千石,被称为海贼大名。
同时,此战是世界史上最早出现铁甲船的战斗,具有划时代意义。
学术争议
此战的争议在于铁甲船的真实性。否定者的依据是从当时的技术及各方面来是看不可能造出铁甲船的。
但从《信长公记》、《多闻院日记》、传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给葡萄牙王国的报告信的记载来判断,确有此事。包裹铁板装甲的问题,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因为在此之后的五十七年后,即1635年,由德川幕府的海军总将向井忠胜主持建造的史上最大的安宅船“安宅丸”(又名“天下丸”),其以船体及橹杆的防火、防侵蚀为目的而采用的铜板包裹技术在幕府的官方文献中是有确凿记录的。也就是说在1635年,在军舰表面覆盖金属板的构思和技术是可以确认其存在的。既然在德川幕府时期已经存在,那么,在此之前如果没有可供参照的标本,幕府作为日本当时的合法的政府,其官方记录上应该会有详细明确的记载为首次。而事实上并没有。因此对于“铁甲船”是否包裹铁板装甲一事,是肯定的。加之,当时织田家领地纵贯近畿平原与浓尾平原,又有“乐市乐座”的商业政策,财力充足,因此造船所需物资钱银,不成任何问题。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1:49
目录
概述
战争背景
战争详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