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舞
舞蹈艺术
竹竿舞又称“跳竹竿”,黎语意为“跳柴”,原是黎族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是人在两竹竿滑动相撞的空隙中跳动的一种游戏娱乐活动。每年在哈尼族的十月年、“耶苦扎”、祭寨神等传统节目或重大祭典的时候,哈尼人民会跳起竹竿舞,祈求消灾避邪、五谷丰收。
历史沿革
起源
竹竿舞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发展
早在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结束流放生活离开海南时,得到黎族父老乡亲的“黎歌变舞祝公归”的欢送,写下了“蛮舞与黎歌,余音犹沓沓”的诗句。可见,黎族的歌舞不但历史长,更有其独特的魅力
黎族人性格豪爽、能歌善舞。黎族的歌舞有其独特的魅力。黎族人喜欢跳“竹竿舞”,通常是在庭院或打谷场上跳这种舞。舞时,两边各蹲4个人,每个人双手平握竹竿末端,按节奏张合敲打,舞者随着竹竿的张合,两脚不断上跳下踏,做出各种美妙动作,舞蹈颇为热烈,引人入胜。
舞蹈表演.竹竿舞也叫跳竹竿黎语意为“跳柴”,因其是一项健身运动,外国的游客又称作“世界罕见的健美操”。这个运动项目盛行于海南岛五指山区的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等黎族自治县黎胞聚居地区,据考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跳柴”原是黎族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据传,跳柴是黎族一种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老祭祀方式。黎家经过辛勤耕作,换得新谷归仓时,村里男女老少就喜气洋洋,身穿节日盛装,家家户户炊制新米饭、酿造糯米酒,宰杀家养禽畜,祭祀祖宗和神灵。
随着时代的变迁,跳柴习俗在黎族中传播、演变。如今,祭祀色彩已逐渐消失,它已成为一种既是文化娱乐,又是体育健身的活动。过去那种只限“女打男跳”的习惯,如今也换之为“男女混合打跳”。过去,“三月三”为黎寨的山恋节,现今也增进了跳竹竿等富有健康意义的活动内容。青年男女凭借跳竹竿活动,寻找“搭档”,架设“鹊桥”,建立情谊。
后来,经过专业文艺、体育工作者的加工整理,发展成为具有艺术性和欣赏性的跳竹竿比赛。它的节奏将有力、欢乐奔放,小伙子和姑娘们用轻盈的步伐在竹竿上表演各种动作,有的穿着木鞋、手持红绸、头戴彩帽翻跟斗,也有的踩着高晓做各种高难动作。跳竹竿比赛的种类很多,一般可分为表演赛、邀请赛、友谊赛、选拔赛和教学比赛等。表演赛的形式以集体协作为基础,队员分为打竿者和跳竿者,跳竿者可以是单人、双人、三人及六人以上。
舞蹈特色
动作特点
竹竿舞因以八根竹竿为道具和打节奏而得名。因为舞蹈者随竹竿和锣鼓的节奏在闭合变换的竹竿间蹦跳,也叫跳竹竿。一般八根长竹竿平行排放成四行,竹竿一开一合,随着音乐鼓点的节奏不断变换形式,而且随着锣鼓节奏的变快而由慢变快,竹竿开合、上下,有节奏地发出整齐的声响。身着节目盛装的哈尼青年男女,用单脚或双脚在四对竹竿之间灵巧地跳动,当一对竹竿分开时,会在竹竿的空隙中左跨右跳转身腾挪,时而双腿跳,时而单腿跳,时而侧身跳,时而腾跃跳。
舞前,人们或在庭院里,或在晒谷场,或在平坦的坡地上,平行置放两根4米长的大竹竿或木条作垫架,间隔为2.5米半左右,其上横放着4或5对3.5米半长的竹竿作跳杠。舞时,两边各蹲4或5人,各人双手握住竹竿的末端,按照一定的节奏,在垫架上张合、敲打,或站起来在舞者颈部合击等,使之发出响亮、悦耳之声。舞者(单人、双人或更多的人均可)趁各对竹竿张合、敲打或高举击打之前的间隙,两脚不断地替换,敏捷地上跳下踏,前冲后跃,左转右躲,以及下蹲等,在避过双竿张合、击打的同时,跳出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每当舞者机警巧妙地避过各种险关时,拍击竹竿者则齐呼“嘿!呵嘿!”如舞者被竹竿夹住脚或颈部,就会引起围观群众的哄堂大笑。
表演形式
壮族竹竿舞还成为一种可以与客共舞的娱乐性较强的活动,在旅游区,一般是由十几名或几十名工作人员敲击竹竿,在跳竿者的引领下让游客参与其中。苗族的竹竿舞已赋予了剧情供游客观看欣赏,一般分山间偶遇、搭桥过河、相恋、抬新娘回家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流露出苗族青年男女真挚的情感与古朴自然的美。跳竹竿已成为黎族青年男女平日里的一项娱乐活动,每逢“三月三”,黎族的青年男女身穿着节日服装,聚在一起跳竹竿舞,增加交往,增进友谊。
主要流派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随着海南旅游经济的发展,竹竿舞不仅被文艺工作者搬上了艺术舞台,而且还成为海南欢迎中外来宾和游客的一种礼节与仪式。小小的竹竿,已成为海南旅游文化和民族风情的一种象征符号。
竹竿舞的动作是以人们的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刺激内脏器官,改善人体心血管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机能状态,增强人体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提高了人体的工作能力。它是一种肢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竹竿舞需要音乐伴奏,能促进人们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谐运动,增强韵律感
传承状况
随着时代的变迁,竹竿舞的祭祀、娱神色彩逐渐消失,成为一种极具娱乐和健身功能的休闲活动,被称为“东方的健美操”。在广西壮乡,每逢“三月三”歌圩,千名壮家青年男女以跳竹竿舞来庆祝自己的节日,形成了千人齐跳竹杠舞的景象。
保护措施
2011年,四川省洪雅县实验小学开设了竹竿舞队等“智趣课程”。
宁国市云梯畲族中心小学将竹竿舞作为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全校所有师生都会跳竹竿舞。
每到农闲和节日时节,云南水族的乡文化站组织面向古敢全乡的农民文艺演出,主要演出的是竹竿舞等节目。其次,聘请专业人员收集、整理、编排水族传统的竹竿舞等民间舞蹈,每逢节日及大型活动期间在多地进行表演。
社会影响
荣誉表彰
1991年11月,京族的“跳竹竿”在南宁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大会上获得第一名。
重要演出
文物苑是广西南宁的每天免费对外表演的少数民族民俗展演场地,表演队的白天演出分为两场:11:00—11:50,16:30—17:20,每场40—50分钟。互动类表演有壮族的竹竿舞等。
2010年5月5日,竹竿舞在贵州电视台现场直播“2010中国·贵阳避暑季”开幕式暨大型文艺晚会中亮相。
2011年4月1日,温州市第二届瓯越“三月三”奋族风情旅游节在西坑族镇龙麒源景区举行,表演了竹竿舞。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4 14:1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