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收录15篇中短篇报告文学,其中《三分钟读懂人民海军》通过“4·23”“租船”“初战”“阿基米德定律”“捍卫西沙”“流动国土”“家书”“远航、护航”“辽宁舰”“一词道破天机”十个小故事,解读了中国海军70年的风雨历程;《两封旧函的光泽》揭示了中国海军创立初期的艰辛;《三个太阳》写极地科学考察船的科考过程,讲述了一代科技工作者向科技高峰攀登的故事;《壮哉罗阳》则讲述了中国海军舰载机首席设计师
罗阳短暂而充实的一生,展现了他将知识、智慧献给建设强大海军伟大事业的高尚品格与追求。
该书彰显了黄传会的社会责任感和作家的使命感,以及他对中短篇报告文学独特价值与意义的别样理解。该书中15篇作品只是黄传会中短篇报告文学作品的一小部分;但从这些作品,尤其是其中描写军旅生活的作品里,可见他承继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学“轻骑兵”的写作伦理,他被当代中国社会急速变革的生活所感染和震撼;尤其是21世纪初叶,以实战为手段,以打赢一场局部战争为目的的中国新军事革命,正进行得
如火如荼、日新月异,让世人惊讶不已,读者急需了解国防和军队建设方方面面的情况。当代军旅文学显然没有跟上这次军事革命的现实步伐,许多作家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和平时期,其写作还滞留在那些琐碎的军营生活以及官兵内心深处某种不无灰暗的困境中,又或者沉浸于历史话语的重新阐释与故事的传奇讲述,以寻找新的叙事空间。文学未必完全与生活同步,但如此严重错位不仅悖离了文学的本质,也与读者的期待相去甚远,这种境况显然需要加以改变。黄传会在写作长篇报告文学的同时,不忘经营形式上更为短小精悍的中短篇报告文学,显示了他对急速变革的现实生活的敏锐回应。
《海天魂》是个短篇,它的产生过程典型地诠释了文学“轻骑兵”的精髓。黄传会采用第一人称,以及元小说的方法,展开了对“辽宁舰”舰载机飞行员
张超在陆基模拟训练时,因战机突发机械故障壮烈牺牲事件的叙述。作家抓住了人物活动的几个关键的时间结点进行结构,“完整”地将英雄张超的面貌与内心的状态细致地描写出来;而对险情的描写则采用了摄影中的特写镜头的方法,清晰地将惊险的细节推至读者的眼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黄传会的语言既不华丽,也不夸张,相反很朴实;但由于他注重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状态的细节,仍然产生了撼人心魄的文学性效果。比如,“戴明盟在辽宁舰那‘惊天一着’,让张超血脉贲张,他记住了这个英雄的名字”。“如果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舰载机飞行员无疑是‘刀尖上的舞者’。航母虽然是个庞然大物,但驾机从空中看,却像海面上漂浮着的一片树叶。着舰区域就更小了,加上航母不断地纵横摇摆、上下垂荡,海上气流也不稳定,驾驶战机精确地陷落在阻拦索之间,好比是百步穿杨。”“从飞机突发故障到坠地,短短4.4秒——在这生死一瞬间,张超‘推杆’,制止机头上扬。正是这个选择,让他错过了跳伞自救的最佳时机。生死关头,张超,做出了一个‘最不应该’的选择……”简洁有力是黄传会中短篇报告文学的另一特征。
《站在辽宁舰的甲板上》的写法与风格与《海天魂》同出一辙,也是第一人称。从结构的角度讲,黄传会利用了第一人称叙述上及转换场景的方便,将现时态描写与历史的回叙融合得浑然一体,了无痕迹,这一点也显示了作家的文学性功力。该短篇其实主要是对历史的回叙,仍然是选择几个历史结点上的具有典型性的细节,站在辽宁舰的甲板上只是一个叙述的支点,用这个支点来撬动历史。黄传会报告文学的画面感较强,比如开篇第一句“我站在这片甲板上”,既有实在的物像存在,又给读者留白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我终于站在这片用特殊钢材锻造成的甲板上”,既有递进的关系,又有丰富的隐喻。从结构上,它又前后照应,结尾还是这一句,“我站在这片用特殊钢材锻造成的甲板上”,“墨绿,浅蓝,深蓝……”对未来的无限想象与憧憬。
2020年10月12日,该书被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
读书》栏目推荐。
黄传会,浙江苍南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原常务副会长,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主任。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希望工程纪实》《中国山村教师》《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国家的儿子》《中国海军三部曲》《中国海军:1949—1955》《
大国行动:中国海军也门撤侨》等。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