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国
汉语词语
立国,周代偃姓诸侯国(?-----公元前622),世系不明。立国为楚国所灭。
词语
立国:lì guó【ㄌㄧˋ ㄍㄨㄛˊ】
引证解释
1.分封诸侯国。《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共苦战鬭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2.建国。 汉徐干《中论·谴交》:“古之立国也,有四民焉。” 《东周列国志》第一百零八回:“项燕曰:‘吴、越有长江为限,地方千余里,尚可立国。’”陈毅 《潜艇上留题》诗:“人口六万万,立国 太平洋 。”
3.即位。六,通“ 莅 ”。《史记·苏秦列传》:“寡人年少,立国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也。”
4.对立抗衡之国。《六韬·军势》:“故知神明之道者,野无衡敌,对无立国。”
典籍相关
作品简介
“立国”是古籍《管子》里记载的一篇文章,见于《管子》第五篇。
《管子》是一部记录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言行事迹的书籍。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刘向编定《管子》时共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馀10篇仅存目录。
管仲(公元前723年-约公元前645年) 汉族,名夷吾,字仲,又称敬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
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 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作品赏析
【立国】
凡立国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译文】
凡是营建都城,不把它建立在大山之下,也必须在大河的近旁。高不可近于干旱,以便保证水用的充足;低不可近于水潦,以节省沟堤的修筑。要依靠天然资源,要凭借地势之利。所以,城郭的构筑,不必拘泥于合乎方圆的规矩;道路的铺设,也不必拘泥于平直的准绳。
参考资料
立国.在线汉语字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4 20:37
目录
概述
词语
引证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