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剪裁是与平面剪裁不同的一种剪裁方法,是完成
服装款式造型的重要方法之一。
服装立体裁剪在法国称之为“抄近裁剪(cauge)”,在美国和英国称之为“覆盖裁剪(dyapiag)”,在日本则称之为“立体裁断”。 它的操作方法是将布料直接覆盖在
人台或者人体上,通过分割、折叠、抽缩、拉展等技术手法制成预先构思好的
服装造型,通过剪裁后,然后再从人台上或者人体上取下裁好的
布样在平面修正,并且转换得到更加精确得体的纸样,再制成服装的技术手法。
渊源
这一
造型手段是随着服装文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西方服装是对服装造型的分类为;非成型,半成型和成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代表了西方服装史的发展过程,而立体剪裁产生于服装发展的第三个时期,也就是历史上的哥特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西方
人文主义哲学和
审美观的确立,在北方
日耳曼窄衣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强调女性
人体曲线的立体造型,这种造型从此成为西方女装的主体造型,因此,欧洲历史上的哥特时期,也是欧洲服装史上窄衣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随后,在服装的定制过程中逐渐得到发展,因为
定制服装要求合体度高,所以以实际人体为基础进行立体裁剪是必然的,这种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的
高级时装制作。随着
成衣业的发展,人们开始采用一种标准尺寸的
人体模型来代替人体完成摸某个服装号型的立体裁剪。
应用范围
立体裁剪技术广泛地运用
服装生产、橱窗展示和服装教学中。
服装生产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即产量化的成衣生产和单件的度身定制形式,因此,立体裁剪在服装生产中也常常也因生产性质的不同而采用的技术方式一种为立体裁剪与
平面裁剪相结合,利用
平面结构制图获得基本板型,再利用立体裁剪进行试样、修正;另一种为直接在标准人台上获得款式造型和
纸样。立体裁剪在服装生产中要求技术操作的严谨性。
2 用于服装展示的立体裁剪
立体裁剪因其在造型手段上的可操作性,除用于生产同时也较多地运用于服装
展示设计,如橱窗展示、面料
陈列设计、大型的展销会的会场布置,其夸张、个性化的造型在灯光、道具和配饰的衬托下,将款式与面料的尖端流行感性地呈现在观者眼前,体现了商业与艺术的结合。
3 用于服装教学的立体裁剪
在服装教学中,除了上述两方面的学习与运用外,应更加注重造型能力和材料的运用能力的潜能的开发,通过设计、材料、裁剪和制作等环节的研究,逐步掌握立体裁剪的
思维方式和
手工操作的各种技能,从而熟练地将创作构想完美地表达出来。在教学实践中应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大胆实践,从造型到材料的选择都应具有一定的
独创性,同时建立造型、材料和缝制间的相互联系,并对其进行相关评价。
表现手法
立体构成在服装立体裁剪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造型方面的技法应用。服装立体裁剪造型加工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抽缩法:抽缩法主要表现为
服装面料的抽褶形式。运用抽缩法加工出来的面料效果有波浪起伏并带有对
光的折射效果,多用于
装饰性的服装造型加工中。
<2> 包
缠法:包缠法,顾名思义将面料直接包裹缠绕在对象身上,不经过剪裁或尽量少进行剪裁加工破坏面料的
整体性,以一种近乎原始的加工手法设计服装造型。
<3> 堆扎法:堆扎的概念可分为两种:一是按照事先画好并有一定规律可寻的局部堆扎;另一种是按照造型设计,任意的堆缀,后者在大形体上给人震撼的视觉效果,而前者主要在肌理设计上发挥所长。
<4> 编结法:编结法可理解成,将布料或剪裁或搓叠成条状或绳状,使用编织的形式进行造型加工的方式,也可以应用结绳的方法加工。
<5> 撑填法:为达到造型目的,在面料里层使用材质较硬、重量较轻的添加材料做为撑填材料,将面料撑起形成设计所需要的轮廓造型的加工形式。撑填法在
立体裁剪中多用在
泡泡袖造型设计、婚纱设计等服装部位造型中。撑填
法能塑造出单层面料无法设计出的膨胀造型。
<6>
折叠法:与抽缩法原理相同,也是使面料形成折光效果,区别于抽缩法的方法是,折叠法叠出的褶是相似造型的叠加形式;抽缩法
抽成的褶为不规则的波浪形式。因此,折叠法制作出的面料褶皱造型形状相似并基本呈
均匀分布的形式。折叠法也是立体裁剪中常用的造型方法之一。
<7> 扎缀法:将面料进行捆扎、装缀成一种象形造型装于服装的某个造型部位,起到突出造型重点的作用。扎缀的形式多以自然界中的生态形式为依据。灵活地运用以上介绍的立体
造型手法,在进行服装造型设计和立体裁剪制作过程中,不断创新设计思路,开发出适合所设计的服装使用并有独特外观造型的面料。这样对于造型设计的强化训练大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