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铁芬,男,京剧琴师。满族。为
程砚秋早年(一九三二年程先生出国之前)
琴师,也正是这个时期形成了鼎世“程腔”,程砚秋的个人代表剧目也都是这个时期完成的。“程腔”是包括
罗瘿公、
王瑶卿、
白登云、穆铁芬、
周长华、
钟世章等人辛勤劳作的艺术晶体,这其中穆铁芬的琴技象一片荷池中的荷叶,衬托得
程砚秋艳丽无比。
在鸣盛社支持一年有余后,社长
果湘林先生不胜劳烦,
程艳秋亦不忍老岳受累,决定自行出面组班,特聘梁华亭先生任社长,经理内外社务,改组鸣盛社为鸣和社,班底成员有
郝寿臣、
侯喜瑞、
曹二庚、
慈瑞泉、
郭仲衡、
文亮臣、
金仲仁、王又荃、
周瑞安、
李洪春、
张春彦、
董俊峰、李多奎等原和声社老伙伴。请
高登甲先生抱本子任后台管事,文武场面则有琴师穆铁芬、鼓师
杭子和、
陈鸿寿及
锡子刚等。由
金仲荪任编剧,
程艳秋挂头牌自兼编导和唱腔身段设计。
程艳秋重组鸣和社,以
郝寿臣易侯喜端,
李洪春、李洪福易周瑞安,王少楼易
郭仲衡,
姜妙香、程继仙易王又荃,新聘
傅小山、扎金奎、
马连昆、刘春立、李多奎、
金少山搭入,言菊朋被邀短期搭入,使“鸣和社”阵容愈加壮大。演于鲜鱼口内小桥路南华乐戏院。
本次重组是因1929年程率班社赴沪演出后首次转赴汉口,时某坤伶出重金策动将
程艳秋本戏戏本及“鸣和社”的一半班底拉了出来,加紧排练
程派新剧上演,只有程艳秋的老伙伴们
曹二庚、吴富琴、
张春彦、
文亮臣、李四广和琴师穆铁芬、鼓师
杭子和仍坚守鸣和社阵地未曾离去。后经梁华亭筹措复于本年初在原班底基础上将班社重建。
那年是1929年,
程砚秋25岁,
程派艺术发轫未久。当时,程的班社叫“鸣和社”,不是鲁文所称“秋声社”(此名1937年始称)。
据“
四大坤旦”之一章遏云女士《自传》,她证明穆铁芬为
程砚秋伴奏一直到1932年,因程要赴欧考察,解散了班社,穆铁芬才受聘章女士,专为她吊嗓、编腔、排戏,她说:“我之后来得名,渐有成就,得穆铁芬先生之功不少。”所以她用亲身经历更正关于穆铁芬“叛离”的传闻。
程永江先生还引述
新艳秋1983年写的《忆学
程派》,当事人对当年“偷戏”之无奈与失当表示了极为诚恳的态度。诚如新先生所言:“旧社会,为了舞台上站住脚能红,在艺术上竞争得很厉害”,“偷戏”“捋叶子”并不少见,如何做到得体互益、皆大欢喜,确实不是哪一方能够周全的。
提此“旧案”,并不为揭谁的底,这本就是梨园行公开秘密。只因近阅唐鲁孙随笔再次看到,趁着闲暇就简单捋一捋脉络,也让后学者了解无论是艺术创造还是艺术摹习,都是历尽风霜万苦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