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
依托北京邮电大学建立的实验室
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北京邮电大学,于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
实验室-沿革
实验室1988年初开始筹建,1992年3月正式运行并对外开放,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2002年5月通过科技部主持的评估。
实验室-团队
实验室设智能网研究中心、网络管理研究中心和宽带网研究中心三个研究中心和一个培训中心。孟洛明教授任实验室主任,李晓峰研究员任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及工程院院士陈俊亮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工程院院士李乐民教授(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任副主任。目前有固定人员33人,其中两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6人、教授和研究员10人、副教授和副研究员12人。此外还有若干名兼职研究人员。目前在读研究生359人,其中博士生87人,硕士生272人。在站博士后3人。通过十年的建设,实验室建立起了良好的实验和研究环境,并培养了相当一批优秀人材,共有8人次获部、市级荣誉称号,1人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及全国模范教师称号,4人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入选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的2人,并有1人当选为ITU-T 研究组副主席。
实验室-领域
实验室的主要学术方向和研究内容如下:
(1)智能网研究:结合智能网与宽带IP网、移动网的互连与融合,研究新一代通信网的业务支撑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将研究领域由电信增值业务的提供逐步扩展、深入到全方位电信支撑服务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和体系结构的建立;
(2)网络管理研究:研究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及模型化方法、网络管理测试理论及技术、综合网络管理方法及技术、多厂商设备环境下网络管理方法、网络管理系统实现技术及接入方法、网络管理接口技术等;
(3)宽带网研究:研究宽带网的体系结构、通信协议、性能和服务质量、业务源的数学模型、业务流量的控制和路由算法、网络可靠性和生存性、网络安全、多媒体应用方法和技术、宽带网设备的实现技术等。
实验室-成果
自1992年正式运行至2001年,实验室在智能网技术及相关理论、自动智能网系统、网络管理体系结构、网络管理测试、ISDN、宽带网技术等领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 成绩。共完成科研项目80余项,获奖23次。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次,邮电部科技进步奖5次,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奖8次,北京市科技进步奖4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进步奖1次,国家“八五”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表彰奖2次。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232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00余篇。出版专著15册。
在标准研究方面,有3项成果作为中国的建议文稿提交给ITU-T,并被完整地采纳为ITU-T标准,其中M.3208.3和M.3108.3是我国首次提出的系列化建议被ITU-T采纳。有1项成果作为中国的建议文稿提交给ITU-T,并被采纳为起始文件。有1项成果作为中国的建议文稿提交给ITU-T,被采纳为ITU-T标准的主要内容。
此外,一批重要的关键技术转让给有关的企业进行产业化,转让技术的价值4千余万元,其中移动智能网CMIN02系统1012万、智能网独立智能外设等1020万、宽带网网管系统1532万,受让技术企业已顺利实现了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销售额超过7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形成了实验室和受让企业“双赢”的局面。
实验室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加拿大北方电讯、贝尔北方研究所、比利时阿尔卡特,芬兰诺基亚等研究机构及公司进行技术交流或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与此同时,实验室和国内产业部门也进行广泛联系,并成立了研究所以及公司。实验室多次对外发布开放课题、通过教育部高校访问学者基金支持资助了一批研究课题,对于吸引国内外优秀学者开展稳定合作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十年的发展当中,实验室在本研究领域提出了具有创新的系列化方法,创造性地解决了若干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丰富和完善了相关的理论,掌握了成套的关键技术,完成了一批示范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信息产业部评价实验室“在VPN业务管理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是我国第一次以起草人身份提交建议被ITU-T采纳,使我国在VPN业务管理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CIN系列智能网技术及系统“是我国首次在一个完整的技术领域将国外跨国公司的电信网络大型设备完全挡在国门之外”。这些成就使我国成为国际上少数几个掌握网络管理成套技术、智能网成套技术的国家之一。实验室目前已成为国家解决智能网、网络管理、宽带网方面重大问题的研究基地。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22 10:08
目录
概述
实验室-沿革
实验室-团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