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社交是指用户以
手机、平板等
移动终端为载体,以在线识别用户及交换信息技术为基础,按照流量计费,通过
移动网络来实现的
社交应用功能,移动社交不包括打电话、发短信等
通讯业务。
定义
与传统的PC端社交相比,移动社交具有
人机交互、实时场景等特点,能够让用户随时随地的创造并分享内容,让网络最大程度地服务于个人的现实生活。
兴起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突破6亿
作为
互联网发展历程中的变革性应用,社交网络一度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信息传播渠道。而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社交网络又将迎来新的颠覆性转变,根据
易观国际的分析报告指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4.3亿,环比增长近50%,而2012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有可能突破6亿,超过互联网用户数量,基于庞大用户数的不断增长,移动社交的发展势头正劲。
移动社交综合了移动网络、
手机终端和社交网络服务的优势和特点并互为有益的补充,可谓相得益彰。用户信息的可靠性成为移动社交网络发展的基础。社交网络与其他网上社区、网上交友等方式不同的是,其基本上是基于客户的真实信息建立的人际网络,较为贴近实名制。在大多数情况下,手机用户信息相比互联网来说可靠性更高,这为移动社交提供了一个十分广阔的平台和基础。
移动社交网络多元的方向发展,为众多互联网公司与创业者带来机遇,
马化腾在2010年5月18日
腾讯业务重组时表示:未来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立足点将围绕解决用户的沟通、社交、分享、阅读、娱乐等各种生活需求来发展,
SoLoMo是重要的表现形式。
方向
机遇
Facebook之所以成功很大的关系来源于实名的好友关系链,从Facebook的
招股书中看到,2011年其实名用户达8.45亿,同时Facebook也一度被估值1000亿美元,无疑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成功的社交网络平台。同传统社交网络不同,手机比PC有着天然的联系人属性、实名属性和位置属性,可以大大的减少信任成本,同时又具有很强的便利性,满足了人们时时社交、永不离线的需求,加上智能设备的快速普及,移动实名社交在发展规模和发展远景上都比互联网社交更具有想像力。
同时移动实名社交也会延续互联网实名社交的用户规模优势,以Facebook为例,尽管其在移动社交上起步较晚,但凭借本身在互联网社交上绝对垄断的地位,在移动社交领域依然毫无对手,在
AppStore免费下载榜和全部下载榜中都稳坐第一,这其实就是马太效应的延伸
交友
开放社交
移动互联时代的无界限交流,使得人们有了一个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更具哈弗心里学家斯坦利米创立的六度空间理论“你与陌生人之间的间隔不会超过六个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子不断放大形成一个大型网络,通过熟人的圈子认识陌生人这是早期社交网络的雏形,也是Facebook依托的蓝图,而随着移动化与社交化概念的融合,不在限定以人为中心的转播模式,与传统病毒式传播不同移动社交的开放模式在界定陌生人与熟人之间加入多元化因素,比如基于
LBS的签到、随机发送、兴趣等多种因素。
从AppStore下载数据分析很多移动社交应用正在涉足LBS+陌生交友领域,尤其是在垂直细分的陌生交友领域。对于这些应用而言,陌生交友将会逐步转变为熟人关系。这样形成的熟人关系,因信任感而适合于品牌传播和电商的口碑传播。而基于手机为载体的移动社交凭借着天热的身份与地域属性,让虚拟化的社交途径转化为更为真实的交流平台,而扎克伯格让世界更透明的理想似乎正在实现,在这个隐私无处不被追踪和记录的年代,伴随着开放社交生态的逐渐蔓延,每个人都成了“透明人”。
私密社交
私密社交的原理基于英国人类学家罗宾·邓巴的研究成果,即在任何时候,人们最多能与大约150人维持稳定的社交关系,其中50个是你值得信任的朋友,15个好朋友,5个最好的朋友。只允许150个私密好友,正是打造高质量社交网络的一个基础。不是广播,不是自我推销,私密社交是将生活瞬间和真正认识你的人分享。
“私密社交”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满足了“隐私”这个日益被越发关注的需求,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还在于这个切入点正好契合了SNS发展路径的潜在规律。而说到私密社交我们就不得不谈到Path的成功之道,Path所构建的更为亲密私人化的社交图谱,以更加注重增进私人关系的方式进行对Facebook模式的颠覆和革新。Path创始人表示“私密社交的价值在于能够给用户提供一种家庭般的温暖,而不是宛若Facebook那般的喧嚣尘世。”
社交
(LBSNS)
移动定位社交服务是将LBS与SNS整合起来的新型服务,通过时间序列,行为轨迹和地理位置的信息标记组合,帮助用户与外部世界创建更加广泛和亲密的联系,增强社交网络与地理位置的关联性,LBSNS在国外起步较早,比较著名的包括
Foursquare、
Yelp等,在国内相对划分较为细致包括生活服务类街旁、大众点评等,交友类陌陌、遇见等不同种类。
问答
(Q&A)社会化问答服务是近几年的一个热点,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扩张移动端上面这种问答的需求正在逐渐取代传统PC,国内百度知道、知乎等也都推出了移动问答应用,当然也有团队在专门做基于地理位置的问答服务,但是基于地理位置是一个基于手机的特性,单独基于这个点来做很难做成。比如
Quora在做手机客户端时自然的加上了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在移动上还是多如何从用户需求角度来做问答更有价值。
推荐
社会化推荐,在移动上用户更希望更容易的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不是自己去主动去搜寻内容,在这方面除了兴趣标签的设定以及周边签到之外,还包括基于地理定位的周边店铺推荐。比如Foursuare应用其可向用户推荐周边热门的优质商家,
Zite通过用户选择的兴趣点直接推荐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通过用户的反馈不断改进推荐。对于国内的
豆瓣电台、
虾米音乐等应用就是一种方便的让用户发现音乐的社会化推荐的应用,用户的需求很多,如何让用户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会是未来移动社交逐步的发展方向。
关联服务
(Social Context)社会化关联服务从文字的本身含义我们很难明白,其实社会化关联服务类似于国内的陌陌,但是在本质上还有一些不同,因为社会化关联主要涉及相对熟人之间的关联服务,最明显的为
Sonar应用,通过这款应用用户可以绑定
Linkedin,Facebook、
Twitter和Facebook等账号,然后可以发现自己的好友是否在周围,可以与周围的好友进行交流,其主要是帮助用户找到与陌生人之间的某种联系,严格的说其是将社会化服务进行整合并且基于某种需求或者统一参照实现的整合价值。
通讯
(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在十厘米内)交换数据。而在最新的规范中显示,新的交换协议允许两台NFC设备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受,未来随着NFC的应用面更广,分享和交友只需碰一碰这么简单,相信NFC交友也会成为一种趋势。比较成功的案例就是《
愤怒的小鸟》和
诺基亚合作。用户可以通过与NFC标签以及支持NFC的手机进行交互,对《愤怒的小鸟》的大多数隐形关卡进行解锁,或许NFC将是未来移动社交游戏的爆发点。
形式
文字
文字作为最早的移动社交的形式具备简单、快速、及时等特点,在即时通讯领域文字的地位无人可及,即使在移动社交发展的今天其依然是人们最为常用的沟通形式,虽然新型的交流模式不断出现但基于文字而形成的传统移动社交形式依然会保持长久优势。
声音
很难想象基于手机应运而生的移动社交,声音作为传播载体正在被人们广泛使用,与文字不同声音在进行沟通时让人感觉更为直观、清晰。无论是国外的Kiki还是国内的微信,在移动社交领域已经渐露锋芒。
图片
图片社交形式的突起很大程度上要得力于智能手机拍照功能的逐步强大及Instagram等应用的成功,在以文字为核心的第一代社交化引爆市场后,用户急需一个专注于图片分享的移动社交形式更加简单、生动的分享生活碎片。
视频
视频作为移动化分享的传播形式与前三种形式还有很大差距,这主要来源于其本身对于网络及硬件的要求较高,所以当前还在探索期,不过在国外有很多应用正在专注于15秒视频分享的移动社交网络,比如Shoutz,相信在不久之后视频将成为又一爆发点。
应用类型
根据艾瑞研究,中国移动社交按照用户社交关系不同,以及是否能够在移动终端构成新的移动社交关系,移动社交应用可分为传统的移动社交应用和新型的移动社交应用。传统移动社交主要是熟人社交,而新型移动社交根据产品定位和参与者目的,可以为陌生人社交、多维化社交。
传统移动社交应用和新型移动社交应用对比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