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S是
基于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s)的简称,是利用各类型的定位技术来获取定位设备当前的所在位置,通过移动互联网向定位设备提供信息资源和基础服务。首先用户可利用定位技术确定自身的空间位置,随后用户便可通过移动互联网来获取与位置相关资源和信息。LBS服务中融合了移动通讯、互联网络、空间定位、位置信息、大数据等多种信息技术,利用移动互联网络服务平台进行数据更新和交互,使用户可以通过空间定位来获取相应的服务。
定义
基于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s,LBS)是指围绕地理位置数据而展开的服务,其由移动终端使用无线通信网络(或卫星定位系统),基于空间数据库,获取用户的地理位置坐标信息并与其他信息集成以向用户提供所需的与位置相关的增值服务。
服务提供商获得移动对象的位置以后,用户可以进行与该位置相关的查询。LBS是将移动通信技术和定位技术相结合而提供与位置有关的一种增值服务,用户通过使用移动设备的定位技术来获得自身的地理位置,LBS并根据用户的位置信息和查询信息以及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与位置相关的各种服务。
产生背景
21世纪之后,空间定位技术与移动网络迎来了快速的发展,互联网的使用形式开始转变,由PC等“固定终端”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发展。据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表明,近年来我国卫星导航和位置服务业发展迅速,其中2017年相关领域的总产值高达2550亿元,较前一年增长20.4%。其中,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等与卫星导航技术直接相关的产业核心产值占35.4%,达到902亿元。到2017年底,与卫星导航和北斗应用相关的共有58家上市公司(包含新三板),卫星导航和位置服务领域的企业数量保持在1.4万家左右。涉及到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上市公司的相关产值占到全国总产值的11.85%。据统计,2017年,中国带有
导航定位的终端产品的销量超过了6.1亿台,其中智能手机销量达到了4.91亿台。随着移动终端和导航技术的不断发展,精确定位和个性化导航满足了人们日益频繁的交通需求,同时也推动了基于位置服务应用的普及。LBS最初用于军事领域,美国国防部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来监控和跟踪目标。1996年,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宣布了对E911定位的需求,网络运营商必须能够为发出E911紧急呼叫的移动设备用户提供准确的位置服务,使LBS得到了真正的发展。
后来,日本和欧洲也提出了类似的要求,最终导致了LBS的出现。然后,通信网络和定位系统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基于位置服务的应用的出现。许多商业公司已经开始广泛使用LBS来根据其地理位置提供服务。目前,LBS为人们提供了交通导航、近邻兴趣点查询、网络交友和广告推送等多个方面的便捷服务。根据
维基百科统计,截至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数量达到了7.13亿部,占全球智能手机数量的30%。通过对美国智能手机用户使用基于位置服务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美国的商业统计数据网站statista指出,超过90%的智能手机用户使用了基于位置的服务。
LBS发展历程
1、市场胚胎期(2001~2003年)
我国LBS商业应用始于2001年中国移动首次开通的移动梦网品牌下的位置服务;2003年,中国联通推出了“定位之星”业务,用户可以在较快的速度下体验下载地图和导航类的复杂服务:随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启动在PHS(小灵通)平台上的位置服务业务,这标志着我国LBS业务开展进入了萌动阶段。
2、市场缓慢增长期(2004~2006年)
继国内几个大的运营商相继推出位置服务业务后,LBS市场一直不温不火,并持续到2006年。主要原因,一是定位精度和定位准确度较低,GPS数据的时效性欠缺。二是互联网地图发展未形成规模,POI点或者是位置信息量少,用户担心自己的隐私可能被暴露。三是商家没有好的商业模式。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导致LBS市场需求不旺盛,制约了LBS的发展。
3、市场高速增长期(2007~至今)
2006年,互联网地图的出现加速了LBS产业的发展。众多地图厂商、软件厂商相继开发了系列在线LBS终端软件产品。后伴随着无线技术和硬件设施得到完善。在国内,LBS行业迎来一个爆发增长期。市场研究数据显示.我国LBS服务个人应用市场2008年市场规模为3.35亿元,2009年突增为6.44亿元,2010年,达到9.98亿元,同比增长135%。受美国Foursquare公司刺激,2010年国内一夜之间曾冒出三十几家LBS公司。
虽然市场在高速发展,但是在个人应用领域的市场发展还没有进入理想状态。2011年底提供LBS服务的企业从最多50家已经降至仅剩15家。2011年10月,我国最早发展LBS业务的嘀咕网出现高达70%的裁员。可见目前LBS在个人应用领域还处于爆发式增长前的探索阶段。
2021年,盛趣游戏与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合作,承担起了国内首个公益性红色文化互动空间“复兴·颂”的运营工作。在打造趣味互动性方面,游戏企业拥有天然的优势,运用了大量“科技+游戏+互联网”的展示方式让“复兴·颂”更具时代特征。通过VR、AR、LBS定位和雷达感应等前沿技术来结合趣味的游戏机制,用年轻人的“语境”来唤起他们对红色记忆的“共情”。目前,“复兴·颂”不仅成为了上海网络出版单位党建联盟实习基地,也是黄浦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分类
根据信息的获取方式不同,位置服务分为主动获取服务和被动接收服务两种。主动获取服务是指用户通过终端设备主动发送明确的服务请求,服务提供商根据用户所处的位置以及用户的需求将信息返回给用户。比如用户通过手机终端发送一个请求“离我最近的加油站在哪里”给服务提供商。被动接收服务与主动获取服务相反,用户没有明确发送服务请求,而是当用户到达一个地点时,服务提供商自动将相关信息返回给用户。最常见的就是在坐火车的长途旅行中,每到一个城市,用户就会接收到该城市的天气预报以及住宿相关的广告信息。
根据服务的查询技术不同,又可以分为点查询服务和连续查询服务。点查询服务是指根据查询条件一次执行,返回查询结果。主动获取服务中常采用这种查询技术,如用户查询最近的公交站牌。连续查询是根据用户位置的持续变化更新查询结构。通常情况下,被动接收服务通过连续查询来实现,如天气预报短信提醒服务。
根据使用服务的对象不同,又可以分为特定服务和通用服务。特定服务是指为特定服务对象(特定用户或特定区域)提供的服务,如博物馆中的文物讲解服务。特定服务需要维护特定数据集合,如博物馆文物的相关信息等。通用服务是指通信提供商对其所有用户提供的通用服务。常见的通用服务有目录、网关、位置工具、路径和导航等。
位置服务的共同特点是服务提供的过程,首先用户定位,然后将位置信息以及上下文信息传输给信息处理中心,之后通过上下文信息查询相关服务,最后将服务提供给用户。
特点
LBS的主要特点包括:
(1)覆盖范围广。对于LBS服务体系,企业一方面要求定位服务需要覆盖足够大的范围,另一方面要求一定要将室内也进行全覆盖,这是因为LBS的设备或者用户,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室内的,所以需要保证可以对每个角落进行覆盖。根据LBS定位系统覆盖的范围,大致可分为3种定位服务:整个本地网、覆盖部分本地网、提供漫游网络服务类型。
(2)定位精度高。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不同程度的精确服务,并且提供用户选择精确度的便利,这是手机定位的一种优势。
(3)操作简便。LBS功能主要基于Web服务器和LDAP服务器二者之上。
(4)应用广泛。LBS包含很多内容,多个行业、多个领域都在应用LBS服务,可以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分为:家庭应用、行业应用、公共安全应用、运营商内部应用。
关键技术
1、地理无线标记语言标准
目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GIS服务发送通过基于位置服务及位置信息,提供移动用户需要的信息和服务,对空间信息进行标记、存储及传输的方式。对地理空间信息迅速存储和传输的方法已成为对基于位置服务和无线应用发展产生制约的一个瓶颈,也是建立位置服务的一项关键技术,并集中在可扩展标记语言、地理标记语言及地理无线标记语言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地理标记语言是基于XML存储传输地理信息的编码规范,在网络环境下对存储、传输及应用地理数据的规范问题得到解决。地理空间可扩展标记语言是利用网络在计算机系统及移动设备之间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存储、传输和交换的一种编码方法。虽然地理标记语言在国际上已制定,但因各国并非采用相同的空间数据存储格式,国际标准只作为参考,各国应结合本国国情制定相应标准。基于对各种标记语言的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支持位置服务的中国地理无线标记语言标准,主要分为文档类型定义、最小组件、复合模块、语法四部分。该标准使各网络及应用都能提供一致的信息与服务数据格式,在网络系统和应用终端之间直接存储与传输信息和服务,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和标准不再需要网络中心转换。此外,该标准分离了内容数据和表现形式,可结合不同终端设备研发不同终端表现工具,进而享受个性化的空间信息和服务。
2、空间定位技术
位置服务应利用移动终端配合
无线网络,对移动用户的地理位置进行确定,进而为用户提供所需的位置信息服务。位置服务定位过程分为测量和计算两部分内容,结合不同的测量和计算实体,定位技术一般分为基于网络和基于移动终端两种。基于网络的定位技术主要由网络实现位置解算功能。起源蜂窝小区、到达时间及差分、增强观测时间差分等都是通常采用的定位技术,起源蜂窝小区定位技术利用采集移动终端识别号对用户位置进行确定,相对于其他技术而言具有最低的精度。基于移动终端的定位技术主要由移动终端实现定位解算功能。用户采用接收机将空中卫星导航信号接收,位置解算软件内置于接收机中,无需网络参与定位过程,该解决方案对于导航应用比较适合。辅助GPS定位最常用,无线信号利用卫星向接收机发送对接收机位置进行确定。在位置服务系统中,辅助GPS技术结合基于网络的定位技术是定位技术的主流。GPS可用性不仅由网络定位技术进行弥补,在室内等比较微弱的GPS信号区域,主要手段就是基于网络定位。而且GPS参考网络引入
移动通信网络中,可使基站间的时间保持同步,网络定位精度明显提高。
3、地理信息服务系统
地理信息服务系统中涉及的基础地图数据包括不同城市区域及对数据进行管理、地理分析等功能,由位置服务运营商搭建或其他供应商提供。一个位置服务运营商可连接多个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发布多个地图及路径搜索引擎等。该系统主要负责地理信息服务数据查询、分析及发布等功能,包括数据库管理、地理信息引擎、地理信息服务三个不同层次,数据库管理主要对运营平台的数据进行管理;地理信息引擎管理、操作底层数据库,并对基于平台的二次开发提供相应支持,通常采用的地理信息平台及软件比较成熟;地理信息服务由核心服务和应用服务框架两部分内容构成,基于地理信息引擎提供地理信息分析、发布及路径搜索等功能是其核心服务;应用服务框架基于对各种地理信息核心服务的综合提供城市黄页服务、个人导航、公交换乘、地址查找等应用服务框架。
体系结构
由移动设备(用户)、定位系统、网络服务提供商以及位置服务提供商四部分组成基于位置服务的体系架构。
在LBS的体系结构中,用户通常具有定位功能的移动设备用来获得其地理位置信息,同时,用户可以通过基站或WiFi热点访问互联网来发起基于位置的服务查询请求。此外,在P2P分布式结构的隐私保护方案中,我们认为移动设备还有另一个无线网卡,可以通过各种传输协议或特定的Ad hoc网络协议(如AODV协议或
LANMAR协议)自发组织成移动点对点网络,并相互交换信息。
2、定位系统
定位技术是指由移动设备及时确定该设备所在地理位置的技术,其结合了硬件(例如
GPS芯片)和软件(例如从多个基站信号中确定位置的程序)的技术。使用基于位置服务是以精确的定位技术为前提的,也是此服务最重要的保障技术之一。目前,常用的定位技术包括四种:
(1)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使用卫星和移动设备通信时根据多个卫星与同一装置之间的通信延迟,使用三角测量方法获得移动对象的经纬度,精度可达5米以下。GPS定位方法是目前最精确的经纬度定位方法。但是,该方法的缺陷是无法实现室内定位。
(2)
WiFi定位:建立WiFi接入点与其准确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并预先存储在数据库中。当移动对象连接到某个WiFi访问点时,用户的位置可以通过访问数据库中相对应的表检测较精确的经纬度,如Google WiFi定位。WiFi定位的精度在1到10米的范围内。
(3)
IP地址定位:当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时会被分配一个IP地址,IP地址的分配是与地域有关的。通过使用现有的IP地址与区域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将移动对象的位置定位到城市大小的区域。
(4)三角测量法:三角测量在三角学和几何学上是借由测量目标点与固定基准线的已知端点的角度,测量目标距离的方法。当移动设备在三个移动电话基站的信号范围内时,三角测量可以获得用户的经纬度。三角测量法和WiFi定位克服了GPS不能在室内进行定位的缺点。用户在发送位置服务请求时,需要通过移动设备的定位系统获取自己的精确位置坐标,然后将自己的位置信息和查询内容一起发送给LBS服务器。
3、网络服务提供商
网络服务提供商是移动用户和LBS服务提供商之间通信的网络载体。一般情况下,网络服务提供商不能保证信息传播的安全性。恶意攻击者可以监控网络传输的内容。
4、位置服务提供商
位置服务提供商接收移动用户的查询请求信息并给于该信息计算查询相应的结果,然后通过网络把查询结果发送到移动用户。现实中,LBS服务提供商主要以盈利为主,所以位置服务提供商很可能将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卖给第三方来获取利润,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
隐私保护体系
目前,基于位置服务的隐私保护的体系结构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结构:
1、独立式结构
由客户端与LBS服务器构成独立式体系结构,移动用户直接和LBS服务器通信进行服务查询请求,移动终端需要有定位功能,并且具有计算能力和匿名处理的能力。
独立式结构的匿名方案的一般流程为:移动用户首先使用定位装置获取自己的位置信息,并自己实现位置匿名。使用处理后的位置或者匿名区域代替自己的真实位置向LBS服务器发起查询,服务器根据用户的查询信息计算查找相应的结果并返回给查询者,最后客户端根据自己的查询信息完成结果候选集的过滤和求精。
该结构简单且容易实现,易于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实现位置隐私保护。并且该体系结构没有第三方
匿名服务器系统瓶颈的限制。然而,在基于该结构的方案中移动用户生成假位置或匿名区域时完全忽略了周边环境中其他用户的位置分布,例如,如果用户的密度非常稀疏,用户的匿名区域里只有他自身一个用户,则攻击者可以推测出发送查询请求的用户就是该用户,会导致用户信息的泄露。并且,计算和匿名处理都在移动终端完成,移动终端的负担较重。
2、中心服务器体系结构
中心服务器体系结构是通过将可信第三方匿名服务器加入到在客户端和LBS服务器中来形成集中式体系结构,匿名服务器负责对用户提交的位置信息进行匿名和查询结果的求精处理。匿名服务器需要完成用户的位置匿名处理和结果求精,为了保证用户的隐私安全,要求匿名服务器绝对可信。匿名服务器的主要功能是:
(1)将查询用户发送的位置信息根据其设置的隐私需求参数转换为匿名区域,并将将此区域信息以及用户的查询内容发给LBS服务器进行服务请求。
(2)接收从位置服务器返回的候选结果,并从中选择正确的查询结果返回给查询者。接收和筛选从LBS服务器获得的结果,并将求精后的结果发送给查询者。中心服务器结构一方面可以满足用户的安全性需求同时可以保证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将客户端的计算匿名处理全部交由匿名服务器来处理,减少了客户端的系统开销。但是,如果某一时刻有大量的移动用户进行LBS服务请求可能会造成匿名服务器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的降低甚至导致其崩溃而使得用户无法获得LBS服务。并且,当匿名服务器中包含用户的精确位置信息,很容易成为攻击者攻击的目标,当存在漏洞被恶意攻击者发现并劫持,则所有接入用户的真实位置信息将会被泄露,从而构成严重的安全风险。
3、分布式点对点结构
移动用户组和LBS服务器组成分布式点对点(Peer-to-peer,P2P)结构,移动用户可以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匿名处理,并要求每个移动终端都有计算处理和存储信息的能力。基于P2P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案的基本步骤如下:
(1)移动用户通过通信基础设施(例如基站)与其他对等邻居用户进行通信,通过不同的通信跳数来找到至少k1个邻居节点。并且当组中的移动用户发送位置服务请求时,该组中的所有用户相互协作来构建匿名组。
(2)移动用户与找到的k1个邻居用户形成一个匿名集合,该集合的移动用户选用某个代理用户位置或者使用形成的匿名区域中的一个点作为锚点来代替用户的真实位置进行查询请求服务。
(3)为了防止攻击者和LBS服务器识别出发送查询的真实用户,在匿名集内查询用户随机选取一个邻居用户作为代理,查询用户将查询信息和匿名处理后的位置信息通过P2P通信的网络发送给代理用户,由该用户收到查询信息后转发给LBS服务器进行服务查询请求并将得到的结果返回给查询者。最后查询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位置对候选集进行过滤求精。
4、混合式结构
由移动终端、可信匿名服务器和LBS服务器构成混合式体系结构。当用户移动发送LBS服务请求时,用户会发送相关协议的协助广播信息,当其它用户收到该协助广播信息后,判断是否能够协助该用户,如果满足则对该协助广播进行响应,直到最后达到满足匿名需求的匿名组。该匿名组中的所有移动用户都能够使用该匿名组集合进行匿名区域的生成及请求,这种方案就是目前P2P分布式结构的处理方案。如果组中的用户数量达不到匿名需求时,则用户可以通过第三方匿名服务来实现隐私保护。混合式结构结合了集中
匿名P2P匿名两种隐私保护方案的结构特点:
(1)在无法保证第三方匿名服务器安全性的时候或者当该地理区域的用户密度较大时,可以使用P2P分布式结构的形式,能够解决匿名服务器带来的性能瓶颈问题,能够减轻客户端和匿名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负载。
(2)当用户数量较少时,使用用户协作形成匿名组的方式进行查询就很难实现了,但是可以使用第三方匿名服务器来进行位置服务查询,以达到更好的通讯服务质量以及提高匿名成功率。
安全分析
安全隐患
1、敏感地区信息泄露。
比如,国外反动组织预先建立一个SP,让所有位于中国的间谍在该SP上注册。在间谍到达敏感地区时,便可以使用类似于时下非常流行的“报到”业务在SP上“报到”,将自己目前所在敏感地点的坐标传送给SP。如此以来,中国敏感地点的坐标便能轻易地被反动组织掌握,从而危害国家安全。
目前,国家对于提供“报到”业务的SP(特别是国外的SP)采取了更加严格的审核措施。例如著名的美国LBS社交网站Foursquare,因为频频有用户在中国的敏感区域报到,中国政府便利用GFW将其屏蔽。但是,如若换一种形式,不是让间谍在敏感区域“报到”,而是通过使用POI业务(如搜索其附近的餐厅、旅馆或者加油站等),变相地让SP获知间谍所在区域坐标,则中国会因为拿不出相应的证据而无法将该SP屏蔽。
2、用户自身位置泄露。
目前LBS在无线传输过程中的安全由现有的GPRS和GSM(3G网络)所提供的机制保障,并且在IP网上,所有服务器都安装了防护系统(如防火墙设备、防病毒黑客系统)。这种安全措施显然不够,一旦发现现有的机制漏洞,就可以获得在LBS在定位过程中没有被加密的数据。如在处理紧急业务时,运营商与LBS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信息交互直接采用移动台的MSISDN,而不是伪号码。若这种信息被他人截获,很可能就能掌握用户的MSISDN和其对应的地理方位。另外,目前有很多LBS并不是通过运营商提供的,如Google提供的GeolocationAPI服务。该服务要求终端的应用按照Google所规定的格式,通过分组交换网向Google的服务器发送GPS定位结果(经纬度)、基站信息(包括Cell-id、LAC、信号强度等),Wifi接入信息(包括
MAC地址、信号强度等)三者中的一个或多个至服务器中,经过计算,而后再返回经纬度、海拔、精确度、地址等信息到手机中。在整个消息传递过程中,没有对与信息的传输进行加密。显然,这也会使得服务用户面临暴露自身位置隐私的风险。
3、用户身份泄露。
假如不法分子在已知某重要人物的住址之后,建立一个SP,持续观察所有来自该住址的定位请求,若发现所有来自此处的定位请求都来自同一个用户,那么就可以断定该用户就是这位重要人物或者与其亲密的人。由于伪号码和用户IMSI的一一对应关系便可利用已知的用户伪号码持续对该用户进行跟踪,威胁重要人物或与其亲密的人的安全。
保护措施
1、SP对于LBS用户的鉴权。
用户在使用SP提供的各种LBS业务之前,要在SP中注册自己的个人信息(如设置用户名、密码或使用自己的电话号码注册,同时SP还要对用户的资格进行审核)。SP还要管理每个用户的业务权限(允许使用哪些业务、禁止使用哪些业务)。使用LBS业务时,SP根据用户的注册信息和业务权限来决定是否为该用户提供服务。但是这些仅仅是移动运营商对于SP的要求(必须具备这些机制才与之签约合作),SP是否能够充分执行则是未知数。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SP为了抢占市场、扩大用户群,往往没有采用严格的用户资格审核机制和用户业务权限机制。同时,一些非法的SP本身就扮演了窃取用户隐私的角色,关于这一点将在文章后面具体说明。
2、LSP对于SP的鉴权。
只有预先在运营商注册过的SP才能接入LSP平台。在提供用户位置数据之前,LSP必须鉴别SP的身份、判断此次服务的业务类型、了解SP具有的权限。SP的权限有高有低,其中最高的是紧急服务类业务,它可以使LSP在不考虑用户隐私设置的情况下,直接定位用户,并将结果返回给SP。然而权限较低的增值服务类业务则需要考虑用户隐私设置。
3、用户隐私设置。
用户可以随时更改存储于归属地LSP的LBS业务相关数据。其中包括黑名单(禁止向名单中的SP发送位置信息)、白名单(可在不被提示的情况下向名单中的SP发送位置信息)、灰名单(向名单中的SP发送位置信息前询问用户)、时间范围(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被定位)、地域范围(处于一定的位置时将不能被定为)等。另外,在用户要求的情况下,LSP应可以在定位结束后,先将定位结果发送给移动台,再由移动台用户决定是否将该位置信息发送给SP。
4、用户伪号码的使用。
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SP和LSP之间的通信使用的是用户伪号码,而不是IMSI或MSISDN。在移动台的本地环境中设有PMD(pseudonym mediation device),专门负责伪号码和IMSI之间的转换。目前IMSI和伪号码是一一对应的,这为非法SP挖掘用户隐私提供了便利。
5、网络安全
在无线传输中的安全由现有的GPRS或GSM提供的安全机制来保障;在IP网上,LSP对外开放,其所有服务器均应安装安全防护系统(如防火墙设备、防病毒防黑客系统等);对于和第三方合作的外部增值应用平台,应具备验证、授权和加密的功能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发展问题
1、定位精度
定位精度是LBS技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移动运营商所采用的定位技术基本是以Cell ID为基础的,该定位技术误差较大,能满足部分商业领域的应用,提供的定位业务非常有限。精度最高的是GPS定位技术,但GPS在深度室内环境下将无法进行定位。而基于网络的定位精度较低,精度高的定位技术(如E-OTD)需要对网络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大量投资。因此,可行的做法是,对业务进行划分,将各种不同业务对定位精度的要求进行分类。对于精度要求高的业务,由网络端判断是否能够满足要求,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当然,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是能提出更先进的和受地理环境限制小的定位技术,目前已开始研究在室内实现高精度定位的技术。
2、动态位置信息的实时采集和高效组织
LBS主要是向用户提供与位置有关的服务,位置信息包括各个层次的电子地图以及POI信息。在电子地图方面,我国各个部门都有一些专门的地图数据,但这些数据没有有效的整合,地图的现势性在各个地域也参差不齐,需要国家统一将各种地理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为各行各业使用。POI信息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着用户对业务的满意度,LBS需要提供丰富的POI信息;大量的POI信息采集工作需要运营商和各个内容提供商互相协调,将POI信息整合,统一提供给用户。
3、移动终端地图数据快速浏览
移动终端地图数据快速浏览对于LBS业务,尤其是对于三维导航、实景导航业务的普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通过网络来实现地图的实时下载,数据不能太大,否则用户的使用成本会很高,不利于推广。通过矢量地图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矢量地图与各个GIS厂商系统内容矢量数据的格式密切相关,目前无法统一成相同的格式。因此,如果存在多种GIS系统共存时,业务的覆盖范围将存在局限性,这可以通过终端支持多个矢量的地图浏览器来解决,但对终端的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要求较高。
4、隐私保护
隐私保护是LBS的重要内容,用户并不想由于接受了服务而泄露了当前的具体位置和移动习惯。要达到避免用户与某一精确位置及某一敏感查询匹配的技术已有很多,比如设置位置相关者、假位置、时空匿名、设置权限、空间加密等,但是每种技术仍有待优化,比如:加密技术安全但查询的代价高,而时空匿名高效却不够安全。因此,面对大量的移动用户,如何快速高效地为其寻找匿名集,在位置区域被匿名后提供令用户满意的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隐私需求,仍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应用服务
位置信息服务的价值,是指通过固定的或者移动的网络,将基于位置的信息与服务发送到任何人、任何位置以及任何设备等。其实人们生活中使用的很多信息与服务都和位置有关系,正是由于有广泛的用户基础,才使位置服务拥有广阔的市场。无论是公众还是行业用户,对于获得位置及其相关服务都有着广泛的需求,特别是在新闻、交通信息、车辆向导、
互联网广告、运程信息等领域。
1、商业化服务
LBS的商业化发展,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与电子商务的结合,随着4G网络的不断完善,手机支付技术的改进以及消费者移动购物习惯的养成,LBS与电子商业的联合将是大势所趋,必然会成为一种重要的盈利模式。对于不同的对象,LBS所能提供的服务也有所不同。
2、信息搜索服务
公众用户才是位置信息服务最大的用户群,普通用户对于位置信息服务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仅需要能提供与用户自身位置相关的信息服务,并且可以发布与用户自身位置相关的信息。不过也有一部分用户,迫切希望位置信息服务能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如根据用户位置提供内容广播、娱乐游戏、移动黄页等功能和服务。又如,当移动定位设备的用户准备购买某一商品的时候,定位系统与信息数据库结合可引导用户购买。移动互联网技术与移动定位业务相结合,可以轻易地实现移动环境下的信息查询。当用户想要查询距离自己最近的酒店、银行、公园等地点时,可通过互联网首先对用户所在位置进行定位,然后发送相关信息给用户,用户往往只需要数秒就能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3、交通服务
交通物流方面,对于LBS的应用其实比较早,主要体现在智能交通系统和物流管理系统方面。
4、救援服务
在预防水灾、火灾、地震自然灾害和灾后救援方面,LBS定位服务也有着卓越的贡献。通过LBS的定位系统,可以为公众提供基于位置的公共安全业务,向用户提供飓风、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警报,并且提供有危险的用户的精准地理位置,从而使救援可以及时、准确、有效地进行。
发展趋势
LBS可以广泛支持动态地理空间信息的应用。从寻找乘客、急救服务到航海,它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1)电子地图:已经成为个人生活出行的必不可少的应用功能。移动地图用户对驾乘导航、三维真实导航、步行AR导航等新功能有越来越多的了解。更多个用户将增加移动地图的使用频率,因为新功能的增加。
(2)O2O:改变所有传统行业的交易模式。移动互联网的关键部分将在多个维度上被解释,共享的自行车和短视频的主题区域将被分析。
(3)社交服务,盈利模式规范化。LBS与SNS融合的发展空间是有限的,但是LBS+SNS+O2O模式是有非常大的发挥空间的,
移动社交网络与离线消费的创造性整合。
(4)个人应用,满足用户个性化、智能化的需求。LBS的发展趋势是为用户提供智能化和个性化的定位服务。在用户行为轨迹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兴趣点匹配和习惯分析,建立用户行为特征模型,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定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