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品质是1999年Hillson和Made提出的“Positive personality”(积极品质)概念,后来,seligman在其著作中分别使用了“positive personal trait”、“Positive quality”和“Positive character”。
积极心理学倡导研究人们正面的、积极的心理品质,使研究者从多方面探讨能促进个体能产生积极状态的各种
心理因素。Seligman在《积极心理学导论》中认为“Positive personal trait”由
主观幸福感、乐观、快乐和自决等构成。两年后他用“Positive character”(积极品质)一词,并认为美德和力量是个体积极品质的核心,具有
缓冲器的作用,能成为战胜
心理疾病的有利武器。在某种意义上,seligman是将
美德和力量与积极品质等同看待的,对美德和力量的考察也成为积极心理学兴起后研究的重点。
2000年7月在Christopher、Peterson等人的领导下,研究者们通过拜读大量名人著作,并从中归纳出了两百种人类拥有的美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普遍著作和观点都支持的6种美德,包括:(1)智慧与知识;(2)勇气;(3)爱与人性;(4)正义;(5)节制;(6)灵性与超越。
人类积极心理品质的概念就是由以上6种人类核心品质组成。但是这些概念都比较抽象,测量起来较困难,为此,人们开始转向研究实现这些美德的途径。比如,节制能通过自律、谦虚、谨慎等来达到;人性可通过仁爱、爱与被爱的能力、同情等属于“力量”的概念来获得。因此,“力量”是培养人类积极品质的途径。
Christopher Peterson和George Vaillant领导的小组通过研究发现了与这六种美德相对应的24种力量:(1)智慧与知识包括:好奇心(Curiosity)、爱学习(Love of learning)、判断(Judgment)、灵活性或
独创性(Ingenuity)、
社会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观察(perspective); (2)勇气包括:英勇(Valor)、坚韧性(perseverance)、正直(Integrity);(3)人性和爱包括:仁慈(Kindness)、爱(Loving);(4)正义包括:公民的职责和权力(Duties and powers of citizenship)、公平(Faimess)、
领导能力(Leadership);(5)节制包括:自控(Self-control)、审慎(prudence)、谦卑(Humility);(6)超越包括:美的欣赏(Appreciation of beauty)、感谢的心情(Gratitude)、希望(Hope)、灵性(
spirituality)、宽恕(Forgiveness)、幽默(Humor)、风趣(Z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