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BOT
2025年张艺谋导演、杭州宇树科技和新疆艺术学院表演的创意融合舞蹈
《秧BOT》,是张艺谋导演、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新疆艺术学院表演的创意融合舞蹈,于2025年1月28日在《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
演出背景
杭州宇树科技创办于2016年,是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自2023年推出第一款双足人形机器人以来,宇树科技已经突破机器人在复杂地形下的通过性与稳定性等技术难题。在总台牛年春晚上,宇树科技的机器牛“犇犇”就曾登台亮相,和刘德华隔空互动表演。
2023年8月,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H1第一次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亮相。2024年底,H1登上张艺谋导演的《澳门2049》长期驻场舞台剧,和国际大师一起玩科技与艺术的跨界融合。总台2025年春晚舞蹈类节目负责人刘惠子认为,与以往春晚科技类节目不同,这个节目从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与众不同的使命。
此次蛇年春晚登台表演的人形机器人拥有19个关节,为了完成转手绢的动作,给每条手臂又额外增加了3个,让机器人拥有极高的灵活度和精准度,像人类一样完成手臂旋转、抛掷回收等动作。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介绍,传统机器人基本上是按照人编写的程序完成特定任务,具有专属性,也就是说一种机器人只能干一件事情。而人工智能驱动的人形机器人更加智能,能够在多种场景中执行任务,极大地提高了通用性。
具体来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人形机器人更准确地理解人类语言,听懂人的指令,识别环境信息,并做出更合理的决策和行动。
人形机器人企业优必选相关负责人谭旻表示,此轮人工智能的发展意味着,大家在想象中或者科幻电影中看到的真正智能化的机器人,实现的可能性不再远在未来,而是近在眼前。优必选CEO周剑曾公开表示,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是目前人形机器人的三大应用场景。
节目编排
要想让机器人跳得有“味道”,实现舞蹈的律动,节目编排需要将每一处节奏、韵律的变化精准到毫秒级,计算出每个动作的速度与轨迹。从牛年春晚的四足机器牛到今年的双足人形机器人,第二次上春晚的宇树科技准备了超过130个舞蹈动作,进行了充分的技术测试。
团队为春晚特殊制作了一套从视频直接生成动作的程序。舞蹈演员在镜头前的动作,被AI软件精细捕捉,形成指令代码,再由工程师精细调整,导出程序放在机器人上就能直接运动。为了实现手绢的旋转、抛掷和回收,团队专门为机器人设计了额外的关节,开发了精密的结构和控制算法。
除了对舞蹈演员的动作进行学习,团队还特别设计了机器人舞步。以往机器人需要通过踏步调整位置,此次表演的机器人能够将调整动作融入舞蹈,看起来更加自然流畅。
为了能让机器人在舞台上更加生动活泼,工程师们还设计了小细节,给机器人转手绢留下悬念。“我们用黑色袖套把技巧手绢套上,观众看起来只是手帕。舞蹈过程中,机器人通过背后的卡槽掰掉袖套,更换手绢,电机一旋转,手绢就能转起来。
为了确保机器人在直播中万无一失,团队在前期进行了大量仿真测试。张阳光介绍,在虚拟的物理仿真平台上,单台机器人的测试次数达上万次。通过测试,团队能够规避潜在风险点,确保在实际表演中机器人的稳定性。机器人每一个舞蹈动作的背后,凝聚着十几位工程师夜以继日的计算、试验,舞蹈演员和编导的反复打磨、默契配合,这才有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与传统艺术的融合表演。
演出信息
2025年1月28日,《秧BOT》在《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
演职员表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7 09:40
目录
概述
演出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