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毓鎏(1879-1937),江苏无锡人,字效鲁。1898年入上海南洋公学,参加戊戌维新运动。1901年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东渡日本留学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科。与同学张继、苏曼殊等创建清末留学生中第一个革命团体——“青年会”,并编辑出版《法兰西大革命史》、《中国民族志》等新学书,鼓吹反清革命。1903年创办《江苏》杂志社任总编辑,并组织成立拒俄义勇队,后将其秘密改组为“军国民教育会”,该会成立后便推举同志返国分省起义、活动,秦毓鎏旋回国活动。是年七月在上海创设国学社,编译革命书籍,兼为运动机关。五月应黄兴之聘赴长沙任高等实业学堂教务监督,后结成华兴会,众举秦毓鎏为副会长。1906年任广西龙州边防法政学堂监督,编《中国历代兴亡史略》二卷。1907年与黄兴等参加镇南关起义,事败赴上海任《神州日报》编辑。1911年11月在无锡领导起义,无锡、金匮光复,成立锡金军政分府,被推为总理,继称司令。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被孙中山委任总统府秘书,仍兼锡金军政分府司令,并任同盟会无锡分部部长。1912年5月任民政长、临时稽勋局审议员,江苏革命勋绩审议专任。1913年宋教任被刺,遂与黄兴谒见孙中山决定起兵讨袁,后被捕入狱。1924年国民党改组,成立省党部,任执行委员。后历任无锡县长、江苏民政厅长、国民党党史编纂等职,1937年卒于无锡。
人物生平
秦毓鎏,字效鲁,晚年别号天徒,1879年生于无锡。青年时期读
梁启超所办《
时务报》,深受影响,同情变法。1902年赴日本,肆业早稻田大学,思想逐渐转向革命。同年在日本发起成立“中国青年会”,会员有苏曼殊、陈独秀等。又参与组织留日学生“
拒俄义勇队”和“
军国民教育会”等革命组织,并与江苏旅日人士创办《江苏》杂志,任总编辑,进行激烈的反满革命宣传。当时秦毓鎏在日本的住宅成了组织活动的中心。1904年回到上海,设立丽泽学院和青年学社,“以招求同志,鼓吹共和主义”。同年夏赴湖南与黄兴等共谋在长沙举事,立华兴会为机关部,
黄兴任会长,秦毓鎏被举为副会长,事败离湘。1905年,华兴会、兴中会光复会三大革命团体联合组成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一一
同盟会,制订了较为完整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秦毓鎏成为同盟会会员。此后几年,他历游皖、粤等地办学,编译书籍鼓吹革命,著有《中国历代兴亡史略》。
1909年,秦毓鎏在无锡与孙保圻等创办了无锡第一张日报——《锡金日报》。4开8版;1至4版登告白(广告),第 1版为头等告白,第2、3版二等告白,第4 版短行告白。5至8版为正文,辟有社论、国事要闻地方新闻、教育新闻、邑评、小说等栏目。除城乡有专门访员探寄新闻外,还登报招请城乡义务访事,“以便消息灵通”。这是无锡第一份由革命派创办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报纸,抨击时弊较为有力。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1月5日,秦毓鎏从上海秘密回到无锡,组织和领导光复无锡事宜。11月6日,他指光复队占无锡和
金匮两个县衙门,无锡宣告光复。秦毓鎏、孙保圻、吴廷枚分任无锡军政分府正副司令。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秦毓鎏被孙中山委任为总统府秘书。临时政府解散后,任无锡县长。1913年因参加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失败被捕入狱。在狱3年读《庄子》,成书2卷,名《读庄穷年录》。
1916年袁世凯死后出狱。1924年国民党改组,任江苏省党部执行委员。1927年复任无锡县长,在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镇压共产党人和革命组织,查封四乡农民协会。1928年8月辞职退,从此不复谈天下事,以佛教徒终其余生。1937年病逝于乡里。
人物事迹
少年时期谋求中国独立富强
秦毓鎏18岁时,时常听闻生父与华衡芳议论变法,于是购买梁启超的《时务报》等新潮时报大量阅读,读后常常夜不能寐。20岁时,他入上海南洋公学,后又入江南水师学堂,于23岁时肄业。在校期间,他“因时势之刺激,师友之切磋,志趣因之大变。”
1902年,秦毓鎏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这时的驻日公使
蔡钧为防革命,不允自费生
蔡锷、顾乃珍等入成城学校,
吴稚晖等人与之力争,结果被押送回国,史称“成城事件”。秦毓鎏与同学前往公使馆诘问,公使不见,却嘱日本警方逮捕他们,后虽释放,但仍被监督。于是,他决定主张革命,发起青年会,会章第一则是:“以民族主义为宗旨,以破坏主义为目的。”这青年会,是留学界中最早的革命团体。
1903年,俄兵进占奉天,举国大愤。秦毓鎏与
钮永建、
叶澜等人发起建立“拒俄义勇队”,派员回国劝说袁世凯抗俄,并表示“愿以学生之组织,隶其麾下”,回国与俄军作战。后来,“拒俄义勇队”被日本政府强行解散,于是,黄兴与秦毓鎏重新秘密组织“军国民教育会”,把矛头转向清廷。秦毓鎏撰写《发起军国民教育会意见书》,洋洋数千言,实行革命之法为“鼓吹、暗杀、起义”三部。
参与推翻清朝的起义活动
1904年,黄兴、秦毓鎏、
刘揆一、
陈天华等在长沙集合,创立“华兴会”,黄兴任会长,秦毓鎏等任副会长。会所设于长沙连升街,假名林公馆,又名旅湘俱乐部,先后加入华兴会的有四五百人,以学界人士为多。
这一年夏秋之间,华兴会议决起义,定于十月初十在长沙、岳州、衡州、宝庆、常德分五路起兵。这一天,恰是西太后寿诞,义军准备预埋炸药在长沙万寿宫下,等全省文武百官朝贺时一网打尽,乘机占领长沙,各地响应时再推翻清廷。起义机密不料泄露,于是清廷缇骑四出搜捕,黄兴避居出险,秦毓鎏秘密离湘。
1905年起,秦毓鎏先任安徽高等学堂西史教习,后任广西浔州府中学堂监督,再任广西边防法政学堂监督。在为广西陆军步兵教导团演讲历史时,他自编的《中国历代兴亡史略》 尤重民族主义,听者无不感动。1907年,秦毓鎏追随黄兴谋划云南镇南关起义,又失败;后至上海任《神州日报》编辑,不久因肺病咯血回锡休养。
1911年,武昌起义。秦毓鎏时年33岁,奔走沪锡,密谋响应,在与陈士英等光复上海后,由沪返锡。11月5日深夜,他在小娄巷私宅秘密召集钱鼎奎、吴千里、孙保圻、吴廷枚、许嘉澍、
钱基博等数十人,密谋无锡起事。
这时的无锡知县孙友萼、金匮知县何绍闻,效忠清廷,戒备严密。但秦毓鎏早有准备,之前无锡县议事会推举秦毓鎏为副议长,武昌起义后,他以副议长的名义掌握了吴浩的敢死队、顾忠琛的民团、商会的商团,计有武装人员近千人。他又下力诱说各防营队官刘秀宽等及其士卒,晓以大义,劝其归诚。11月6日,起义队伍在公园多寿楼前誓师,秦毓鎏命日本士官毕业生华承德率光复团敢死队进攻无锡、金匮两县衙,清兵弃械投降。于是,兵不血刃,两县光复。11月7日,起义军召集地方人士会议,公议设立军政分府,公推秦毓鎏任锡金军政分府总理,继称司令。
人物作品
《天徒自述(节录)》系秦毓鎏在二次革命失败被囚苏州狱中时所写的自传, 分甲、乙两篇,叙述自1879年,至1935年的经历。这里节录1902年至1913年秦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活动情况,对于研究秦毓鎏其人以及辛亥革命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故居
“国保”佚园,位于无锡福田卷8号,址系秦氏福寿堂第七进,从小娄巷50号备弄到底也可到达。1921年,秦毓鎏年已五十,便解甲归田,造园养老。造园就小娄巷“先人遗地”营建,翌年竣工,起名“佚园”——佚园,隐“辛亥革命风云”,安逸养老。
佚园原有龙形围墙,中西合璧建筑。园内有主房、辅房、杂屋三座,坐南朝北。住房之南,是一略带长方形的花园,面积约两百平方米,园偏东是一泓清池,南部靠围墙处是土丘,植有花木,西部是小树林,间以石笋数枝。园成之时,秦效鲁族侄秦淦,画“十景图”。佚园虽只近两亩,但在画家秦淦笔下却是风云万千,丘壑林深,无限风光。
广义的佚园住宅有两组,一组在花园佚园内,一组在花园佚园之东泛称佚园中。这两组住宅现今虽然油漆一新,但都是原真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