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长天,源于:
王勃(约650年——676年)的《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表述一种远方水天相接之处的茫茫渺渺,因此成为了千古名句。
滕王阁坐落在
南昌赣江东岸,与湖北
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并称
江南三大名楼。《
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作为初唐
王勃盛赞
滕王阁的佳句,与唐代
崔颢吟咏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宋代
范仲淹慨叹岳阳楼“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享文采、意妙之奇。
滕王阁建于唐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是唐高祖
李渊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
李元婴任
洪州都督时所建,阁以其封号命名。滕王阁饱经沧桑,历史上屡毁屡建达28次之多,世所罕见。滕王阁屡次重建,有不少人以为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文字魔力的驱使。
王勃的笔墨,确乎具有超越时间的传世力量。
本来,静默是一种特殊的永恒。王勃却发现落霞不落寂,孤鹜不孤独,“
落霞与孤鹜齐飞”作为一种发现、一种定格,把静中之动、寂中之欢,写成了一句绝唱。在这里,王勃特别着笔于大自然的意妙、博远、浩渺,通过彩霞飞缕、孤鹜争翅,表达经纬交错相携、明暗暖冷相加、色彩明丽流动变幻的万千气象。
“
秋水共长天一色”,则描绘了碧水与远天相融合,水天因色彩接近而水雾模糊的景象。先把视线引领至
水天相接之处,再从
天水相接返回,塔楼上下浑然一体,揭示了大自然的原色与永恒。这已是人的视线所能涵盖到最远的地方了,但天地悠悠的无限空间的意象已尽在胸间。
有哲人说过,“心灵里没有音乐,决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音乐韵律是内在的,不能发现这种音乐韵律就是一个诗的门外汉。具体来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乐感,是一个高潮一个高潮地起伏,一浪未平又起一浪的,它来源于推动天地运动变幻的自然之灵,但在每一个高潮上又散逸出许多细碎的浪花和风情,反过来给大自然的高潮诗章镀上美丽的金边,使人品赏不绝直至着迷。从声音方面来说,该句因为对偶的文字此开彼和、此收彼放,声音抑扬顿挫,显得节奏鲜明、和谐悦耳。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不仅词语相对而出,平仄起伏讲究,其抑扬之美,如同
冲浪运动员在波峰浪谷间轻盈起降,表面看似随心所欲,其实技艺娴熟于起转迎合之间。正是因为文字舞蹈与音乐变化的巧妙衔合,造就让读者心游遐想之外的审美神工。反复诵读,
机杼自出,泱泱华夏诗国能成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句,大概源于王勃“诗为心之音,歌为口而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