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朓》是
唐代诗人
李白的作品。此诗通过对谢朓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前四句写秋夜天宇和金陵远景;中间四句写秋江月色;最后四句点明题旨,直抒胸臆。诗里描写秋夜清朗幽静的景色,抒写思古人而恨不见的寂寞凄清情怀,是一首令人读之悠然神远的抒情佳作。
作品原文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朓⑴
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绳⑵。
斜低建章阙⑶,耿耿对金陵。
汉水旧如练⑷,霜江夜清澄⑸。
长川泻落月,洲渚晓寒凝⑹。
独酌板桥浦,古人谁可徵⑺?
玄晖难再得⑻,洒酒气填膺⑼。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板桥浦。地名,遗址在今南京西南。《
水经注》:江水经三山,又湘浦出焉,水上南北结浮桥渡水,故曰板桥浦。《
太平寰宇记》;板桥浦,在升州江宁县南四十里,五尺源出观山三十六里,注大江。谢朓《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云:“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谢朓:字玄晖。
南朝齐诗人。诗风清俊秀丽,为李白所景仰。
⑵玉绳:星宿名,李善《文选》注引《春秋元命苞》说,玉衡北两星为玉绳星。谢朓《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有“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的诗句。
⑶建章:宫殿名,南朝宋时建。《
宋书》卷七“前废帝纪”云:“永光元年,以石头城为长乐宫,以北邸为建章宫。”
⑷汉水:即
汉江,长江最长支流,源出今陕西西南宁强县,流经湖北,在武汉注入长江。这里即借指长江。
⑸霜江:此指长江。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有“澄江静如练”的诗句。
⑹洲渚:水中小块陆地。
左思《
吴都赋》:“岛屿绵邈,洲渚冯隆。”
⑺“独酌”二句:谢朓有《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徵:即”征“。
⑻玄晖:即谢朓。《
南齐书》:谢朓,字玄晖,陈郡阳夏人。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
⑼“洒酒”句:暗用
江淹《
恨赋》“置酒欲饮,悲来填膺”句意。李善注:“填,满也。”洒酒,一作“洒泪”。
白话译文
夜半天上何所有,只有这遥远的玉绳星白光闪闪。继而又斜挂在建章宫门前,低吐地对着钟山。寒江夜来显得更加清澈,静水依旧像一条素练。天将晓时川流不息的长江水像要把落月也泻到大海。沙洲上还凝结着夜里的秋寒。我独目酌酒在板桥浦,寻找着古人描写这里的诗篇,可惜谢朓这样的诗人再也不得见了,洒酒江上惆帐填满胸间。
创作背景
开元十四年(726),李白二十六岁,游襄汉,上庐山,东至金陵、扬州。此诗即作于这年秋天游金陵之时。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缅怀谢朓的诗。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南齐著名诗人。他和谢灵运是同族,所以有“小谢”之称。曾任宣城(今属安徽)太守等职。他的诗对于南齐的黑暗现实尤其是仕途的险恶流露了不满和畏惧情绪。他的山水诗成就很高,不但彻底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而且更为清俊秀丽。然而。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竟横遭诬陷,含冤死于狱中,年仅三十六岁。李白非常崇仰谢的才华,同情他的悲惨遭遇。板桥浦在金陵城南三十里,是长江南岸的一个津渡。当年谢朓出任宣城太守,曾经过板桥,写下了山水行旅诗名篇《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中“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一联,是千古传诵的景句。此时,李白秋夜于板桥浦泛月独酌,自然忆念起谢朓这位才高命蹇的前代诗人。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此诗的前四句写秋夜天宇和金陵远景。起首二句:“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绳。”一问一答,天真活泼,明快自然,饶有民歌风味。诗人仰望秋空,看到在这寥廓空明的天宇上远远地闪烁着两颗银亮的玉绳星。三四两句写玉绳星照耀下的金陵城。诗人放眼远眺,但见玉绳星斜斜地、低低地嵌镶在建章宫高大的楼阙旁边,发出格外耀目的光芒,对着整个金陵古城。这四句从大处落墨,先写天空,后写地面,连接自然,展现出碧海般的青天,白玉般的明星,以及星光照耀下的金陵城巍峨宫阙的剪影,境界空阔高远,正融注了诗人秋夜泛月时那种萧散自然、风流自赏的意绪。如果更深细地品味,这四句诗已隐隐透露,出怀念前代诗人谢朓的情思。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中,有“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等写景佳句,李白诗的三、四句,显然是有意点化了谢诗,借以寄寓对谢朓的缅怀、追慕。而且,这两颗璀灿的玉绳星,一颗斜照建章阙,一颗耿对金陵城,仿佛具有象征的意蕴。它们在浩渺秋空中互相映照,仿佛正是谢朓、李白这两位古今相通、精神契合的天才诗人的化身。
中间四句写秋江月色。这里“汉水”借指长江。诗人不说“长江”而说“汉水”,是为了避免同下句“霜江”字面重复和音声相混。在板桥浦信步泛月的李白,俯视着脚下的大江,但见清澄的江水静静地流淌着,像是一条银光闪烁的白练。此刻,谢朓描写大江黄昏美妙景色的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自然跳上心头。对景吟诗,使他产生一种悠然神远的感变,仿佛自己已超越古今的界限,同小谢一起联袂步月,同赏秋江美景,推心置腹地纵论人生、品评诗文了。李白整个身心都沉浸在与古人神游的幻想境界里,以致忘怀了一切。他久久地凝望着明月逐渐西斜,月光如乳汁般倾泻在长江之中。直到月落星隐,天将破晓,朝雾弥漫洲渚,寒气侵袭发肤。这四句写秋江月色,明丽皎洁,清幽飘逸,动静相生,空灵迷人。而在这幅秋江月色图中,隐然一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这里表现出他的神态和心绪的变化:先是缅怀遐想古人,继而是与古人神游的畅快,接着是从遐想中醒悟过来发觉古人不可得见的寂寞与怅惘,这四句妙在不是静态的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而是从时间和景色的变化之中暗示出诗人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不着痕迹,纯乎天籁。
最后四句点明题旨,直抒胸臆。诗人在板桥浦自斟自酌,没有知音同欢共饮,虽追慕谢朓,但毕竟相隔数百年,谁也不能把古人找回来。而在当今现世,像谢玄晖这样才华高妙、志趣相投的人,是很难得再遇到的。想到这里,诗人深深感到孤独寂寞,挥杯洒酒无心再饮。一股悲凉抑郁之气,充满了他的胸中。结句暗用梁代诗人江淹《恨赋》“置酒欲饮,悲来填膺”句意,而融化无迹,如同己出。至此,诗人不仅婉曲尽致地抒写了对古人的缅怀遐思,而且借痛感斯人之不可复遇,宣泄出世无知音的深沉感喟。
名家点评
《
辽宁大学学报》主编
宋绪连:这首诗由情融景中转为直接抒情。写景疏朗有致,并不细致刻画,却创造出空明澄澈、清幽高远而又带着寂寞意味的境界。写情则直泻而出,不求含蓄,强烈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苦闷,给予读者强大的感情冲击力,而不同于他的《
谢公亭》、《
夜泊牛渚怀古》采取以景结情的手法造成悠然不尽的
韵味。由此看来,在写作同一题旨的诗时,李白能根据特定环境、心态以及所选取的不同诗体,创造出情调、风格、意境绝不雷同的作品。有趣的是,《夜泊牛渚怀古》为五言律诗,都通篇无一句属对,饶有古诗的气格;此篇虽是五言古诗,却骈散结合:第二句的“迢迢”与第四句的“耿耿”隔句相对,五六两句与七八两句大体相对。整散结合,使古诗章法既紧凑又流畅。全篇注意平仄互换,以求音调抑扬顿挫;用韵方面,为两句押韵,皆押平声(“绳”、“陵”、“澄”、“凝”四韵均为阳平声,“征”、“膺”为阴平声),韵脚声音清美悠扬,恰切地表达了诗人凄清寂寞的情怀。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
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天宝十五载(756年),即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
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
李阳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诗歌以抒情为主。他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李白是
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
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
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
李太白集》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