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
民国初期创办的私立学校
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医学高等院校之一。
校史沿革
抗日战争之前
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为响应武昌起义,南通成立了军政府,张詧为军政府总司令,熊辅龙为军医处军医,在城南昭武院创办了通州医院。
1912年3月,张謇张詧在南通城南昭武院旧址创办“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设西医科。8月,张謇、张詧出资13700余元,将南通城南古庙昭武院改建为校舍。
学校起初无校舍,借南通庙宇招生授课。张謇派熊省之去日本千叶医学专门学校学习。熊省之获学士学位即回国协助张謇、张詧创办南通医学专门学校,设西医科,学制为预科1年、本科4年,校名和教学内容等基本仿效日本。创校初期,张謇请熊省之担任学校第一主任兼南通医院院长,并聘请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希贤(毕业于千叶医学专门学校)、赵铸(毕业于长崎医学专门学校)任教师兼医师。
1913年4月,建成房屋73间,回廊雨道37间。同年,张謇兄弟又出资16400余元,在学校附近购地11.7亩,扩建南通医院,供学生实习。
1914年6月,医院建成,张謇题写院名”南通医院“,后改称附属医院(即今天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12月,张謇题写校训:“祈通中西,以宏慈善”。
1916年1月16日,学校举行首届毕业典礼,张謇到会致训词,勉励学生“存不欺心”。
1917年,增设中医科,学制为预科1年、本科4年。张謇主张学生先学中医数年,然后再学西医,规定中医科学生毕业后再学西医科者免缴学费。
1918年7月,张謇出钱向德国购买X光机、手术器械、化学仪器等大小数百件,充实学校和医院。
1919年下半年停办预科。是年,张謇选派10多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去日本三井医院、顺天堂医院、上井医院进行毕业实习。之后又派教师和学生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大阪医大、神户医大等高等学校参观访问。
1920年,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聘德国外科专家夏德门(Dred Schel Demann)医学博士,任南通医院总医长兼教员。
1921年在教育部立案后,遵部章取消中医科。自1912年学校创办至1926年张謇逝世,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先后毕业西医本科生168名,中医本科生37名。
1927年,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更名为私立南通医科大学,医院更名为南通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改为医科大学后,学制五年,办了三届,第四届起学制改为六年。
1928年8月,经过私立南通大学筹备委员会五次会议的认真讨论和慎重研究,张孝若将私立南通医科大学、私立南通纺织大学和早在1919年就已定名的私立南通农科大学合并,定名为私立南通大学(Nantung University),农、医、纺三所高校分别成为私立南通大学的农科、医科、纺科,张孝若出任校长,李希文、王志鸿、张谊分任医、农、纺织三科科长,医院更名为南通大学医科附属医院。私立南通大学成立后随即上报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备案待批。
1928年9月17日,私立南通大学筹备委员会在私立南通大学农科校区召开第五次会议,讨论礼聘校董事宜,决定敦聘李煜瀛于右任李宗仁秦汾何玉书钱永铭、张轶欧、许璇荣宗敬、周威、吴兆曾、徐肇钧、褚民谊张孝若王志鸿李希贤、陆费执、戴尚文、张谊之社会名流、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十九人组成私立南通大学校董会(Nantung University Board of directors)。校董会阵容如此强大、校董威名如此显赫,为当时私立大学所罕见。
1929年,私立南通大学的经费总额为32300银元。
为让师生在课外能有更多的学习、研究、休息和游乐场所,张孝若校长还将张謇先生创办的图书馆、博物苑划归南通大学。私立南通大学一时声名鹊起,享誉全国。张謇先生的由小学到大学循序渐进的办学思想,至此已完整展现。
1930年11月,私立南通大学暂更名为私立南通学院,继而成为私立南通学院医科。
1932年,聘请意大利籍医学博士贝贡新(Bergonzlnl),担任细菌学、医化学教授。
张謇一贯重视教育,他在自订年谱中写到”自见乙未马关订约,不胜愤耻,即注意实业、教育二事”。他还说:“父实业,母教育”。张謇本着“实业救国,教育为本”的宗旨,于19世纪90年代创办一批工厂的同时,还兴办了师范、农业、纺织、水利、商科等三百七十多所大、中、小学。
张謇认为“医之发达与否,有关民族之强弱,人生所需不可无医”。1919年张謇在《为沟通中西医学致阎督军函》中说:“医但言理则空,药各有则实。必实而后空可证,必空而后实可神”。学校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人员既是教师又是医生,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毕业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自1912年创办至1926年张謇逝世,南通医学专门学校毕业的西医本科生共168名,中、西医兼修本科生共37名。
张謇重才爱才惜才用才,先后有熊省之、沈尧阶、俞国钧、赵铸、李希贤、黄鸣鹄等留学生和国内医科大学毕业生愿意投身于西医教育事业,慕名到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任教。与此同时,张謇还积极从自己的学校选派并资助优秀毕业生到国外学习深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学成后回母校工作。
在教师的选聘方面,张謇、张詧坚持五湖四海、唯才是聘的原则,用人不但打破了地方观念,甚至打破了国界。张謇和张詧不拘一格,广纳贤才,选聘优秀教师,主要采取了两种办法。
第一,是“采访本国散在各国大学毕业之学生,招致回国”,或“访已在各国学高等各科学者,助其学费,令入大学,分门学习,订立志愿书,学成归国,尽大学教员与助费年期相当之义务”。由于张謇重才爱才惜才用才,先后有熊省之、沈尧阶、俞国钧、赵铸、李希贤、黄鸣鹄等留学生和国内医科大学毕业生愿意投身于西医教育事业,慕名到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任教。与此同时,张謇还积极从自己的学校选派并资助优秀毕业生到国外学习深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学成后回母校工作。
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私立南通大学医科),不仅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医务人才,而且为本校培养了一批师资。毕业生戴尚文毕业后曾担任过南通医院院长,后去日本留学,回国后又到母校担任教学工作;张念和、朱宏之、殷士豪等毕业后到日本留学,回国后到母校任教;瞿立衡毕业后,到德国留学,在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担任南通学院医科科长兼任教学、医疗工作;徐光明、黄思宪、张炎等毕业后,都曾在母校任教。这批本校毕业生中,择优选送出国的留学生,学成归国后都成为20年代末期学校教学、医疗、科研、管理的骨干。
第二,是聘用外国的专家学者。张謇主张“于用人一端,无论教育实业,不但打破地方观念,并且打破国家界限。人我之别,完全没有的,只要那个人能担任,无论中国人外国人都行”。1920年,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聘德国外科专家夏德门博士,任南通医院总医长兼教授。1932年,聘请意大利籍医学博士贝贡新担任细菌学、医化学教授。
抗日战争期间
1937年下半年,因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略战争,南通学院被迫停课。医科和附属医院人员设备全部被迁到扬州。
1938年2月,南通学院医科附属医院被国民政府军政部正式命名为第七重伤医院,投入到抗战第一线,先后救治了600多名从上海等地送来的重伤病员。之后,第七重伤医院辗转来到湖南衡阳。
1938年8月,农、纺两科迁沪复课,医科则随军移至湖南源陵,与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合并组建“国立江苏医学院”,南通学院医科由此中辍,1927年至1938年医科毕业生共237名。12月,江苏医学院迁到了贵州贵阳借当地校舍办学。
1939年,学校迁到了重庆的北碚,并成立了附属医院,由于重庆当时经常受到日本飞机的轰炸,学校组建了多支空袭救护队和流动医疗队,每次敌机一来,便上街救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南通学院师生准备迁回南通,在南通学院本部成立了还校办事处,接管已满目疮痍的校舍校具。是年,国立江苏医学院准备整体迁至镇江,私立南通学院报告要求在原址恢复医科,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随即批准了此报告,于是,远在重庆的国立江苏医学院部分(原南通学院医科)师生从重庆码头登船,一路顺流而下回到了南通。
医科的恢复等于重建,教师队伍系重新组织,仪器设备系重新添置,为了办好医科,南通学院当时的常务校董张敬礼(原医学专门学校首任校长张詧之子)特从大生纱厂拿出16亿法币,买下了国民党政府接管的日寇所办“江北医院”,作为医科附属医院,充实医科、重建南通学院医科附属医院。
1946年秋,在沪农、纺科一年级迁回南通复课。是年,国立江苏医学院其余部分迁至镇江。(1957年,江苏医学院由镇江迁至南京,并更名为南京医学院,南京医学院之后发展出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扬州大学医学院江苏大学医学院)
1946年,私立南通学院(Nantung University)医科正式恢复,并招收新生。
1949年2月,南通解放后,医科招收五年制本科生。
1951年8月,南通学院医科受苏北人民行政公署卫生局委托,创办苏北第二医士护士学校。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南通学院(Nantung University)农科、纺科分别迁往外地。南通学院医科于1952年11月7日改为公立,定名为苏北医学院。1952年秋,南通学院医科附办了一期三年制医疗专科班。同年,苏北第二医士护士学校更名为苏北医学院卫生学校。
1954年,苏北医学院卫生学校更名为江苏省南通医士护士学校。同年7月,南通医士护士学校医士专业迁入扬州医士学校,同时将扬州医士学校护士专业迁并南通。
1955年7月30日,苏北医学院(南通)的100余名师生和部分教学设备由南通迁到扬州,并入扬州医士学校(1984年7月16日更名为扬州医学院;1992年5月参与组建扬州大学,成为扬州大学医学院)。
1956年,因苏北区党委建制合并,苏北医学院又改名为南通医学院。
1957年7月,南通医学院被迁往苏州,改为“苏州医学院”,在南通留设“苏州医学院南通分部”,并保留附属医院。
1958年8月,苏州医学院南通分部又更名为南通医学院,隶属省管。
197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改为交通部和江苏省双重领导,以交通部为主。
1992年11月,南通医学院、苏州医学院相继举办八十年校庆,两校元老、教授互访致贺。南通医学院前院长顾尔钥曾为此赋诗为证:“夹岸弦歌源一家,育才除疾绩堪夸;春秋八十同声颂,江北江南姐妹花”。
1996年9月,日本德岛大学校长武田克之访问南通医学院时曾赋诗两首盛赞通医、苏医两校:“两校成挚友,真心慧眼求;互勉争贡献,医技千古秀”。“濠碧江泓,人情醇浓;我爱南通,两校互敬;友情丰美,一帆风顺,宾至如归”。
2000年,苏州医学院于并入苏州大学,成立苏州大学医学院(2008年,更名为苏州大学医学部)。
2004年,参与组建公立南通大学(Nantong University),成立了南通大学医学院,后分出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至今,通大医学院与苏大医学部仍然经常交流、共同成长。
杰出校友
瞿立衡(南通严家灶人,1918年考入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时年仅15岁,学了四年中医、四年西医,1925年在张謇的自助下远赴柏林大学继续深造,1930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担任过两任南通学院医科科长,总时长达10年);
顾尔钥(1919-2000年,江苏南通人。1939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至1956年先后任私立南通学院、苏北医学院、南通医学院院长;1952年至1956年先后任南通学院、苏北医学院、南通医学院党委书记)等。
参考资料
历史回眸.南通大学.
历史沿革.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18 08:05
目录
概述
校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