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JNU),历史可追溯到1907年
宣统帝的老师
陈宝琛创建的
福建优级师范学堂的国文系科,是全国较早创办的中文系学科之一。建国以后,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
福建协和大学、
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
福建学院等单位经过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保留发展了中文系,1972年改为
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
近年来,承担相关国家级重大、重点等项目56项,获教育部、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近60项(其中一等奖16项)在《
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语文》《文学遗产》《新华文摘》等国家一级刊物发表论文 50多篇;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精品课程4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2门,省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省级教学团队1支,校级创新团队2支。
学院对外交流十分活跃。近年来,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致力于开展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充分利用闽台地缘相近、文缘相承的区位优势,通过包括两岸教材合编、学术合作、期刊合办、青年合聚、学科合力的“五合工程”,先行先试,逐步形成两岸文教交流合作的特色和品牌,促进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心灵契合。
学院学科支撑平台完备,教学科研成果丰硕。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文科基地、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文秘师资培训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中央与地方高校共建实验室各1个,省社科研究基地、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省高校特色新型高端智库、省高校创新团队各1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3个。
近年来,师资队伍持续优化,有中组部“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暨全国文化名家3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暨“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科和中国文学学科评审组审专家各1人,教育部“
青年长江学者”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福建省优秀专家2人,省高校领军人才4人,省“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4人,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4人,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7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文化名家2人。
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2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持续保持省内高校同类系科的龙头地位,处于全国中文学科的先进行列,在2017年教育部
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中国语言文学进入全国同类学科的前20%,入选B+档,位居全省高校中文学科第一名,已被省政府列为“双一流建设”的高峰学科。戏剧与影视学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2019年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第二级认证。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