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镇,隶属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
富川瑶族自治县,地处富川瑶族自治县东北部,东与
湖南省
白芒营镇交界,南临
古城镇和新华乡,西与
富阳镇相连,北靠
葛坡镇和
石家乡。辖区总面积90.8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福利镇户籍人口22839人。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年(1931年),设福利乡,属阳朔县。
1950年2月,设第二区,属阳朔县。
1956年1月,第二区改为福利区。
1957年12月,福利区复改为福利乡。
1958年8月,设福利公社。
1962年7月,福利公社复改为福利区。
1968年10月,福利区复改为福利公社。
1984年10月,福利公社撤改为福利镇。
行政区划
1989年,福利镇设16个村公所、1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
2011年末,福利镇辖香草坪1个居民委员会,水头屯、罗丰、花坪、毛家、福利、洞池、白竹、务溪、浮田、红岩10个村民委员会;下设232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福利镇下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香草坪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福利镇地处富川瑶族自治县东北部,东与
湖南省
白芒营镇交界,南临
古城镇和新华乡,西与
富阳镇相连,北靠
葛坡镇和
石家乡。辖区总面积90.8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福利镇属丘陵石山区,以岩溶地貌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部为岩溶峰林地带,峰林间有大小不等的岩溶盆地、谷地,中西部为岩溶孤峰平原地带,孤峰之间地势较平坦,盆地开阔。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250—335米,境内主要山峰三娘母山海拔361米。最低点排岭村海拔223.7米。
气候
福利镇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年均气温为19.1℃,1月平均气温8.3℃,极端最低气温-3℃(2008年1月31日),7月平均气温28.2℃,年极端最高温度38.5℃(1971年7月21日),全年10℃以上的活动积温为6072℃,生长期年平均237天,无霜期年平均为318天,最长349天,最短27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571小时,年总辐射98.7千卡/平方厘米。10℃以上持续268天(一般为3月12日至12月4日),昼夜温差8—11℃,年均降雨量为1420.6毫米,极端年最大降雨量2326.9毫米(1977年),极端年最少降雨量957毫米(2009年)。
水文
福利镇境内属珠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毛家河、潭湾河(原名灵溪河)。自东北向西南流入富阳镇和古城镇境内。毛家河、潭湾河河道长分别为5.7千米、9.1千米。
自然灾害
福利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霜冻等。最严重的冰冻灾害发生在2008年1月,全镇所有冬季作物均被毁,电力、交通、通信全部中断。
自然资源
2011年,福利镇境内有耕地面积2.28万亩,人均0.98亩,其中水田16175亩,旱地6670亩。境内矿产资源主要为花岗岩,花岗岩地质储量超过1亿立方米,可采储量为0.2亿立方米,集中分布在东部雨皇山一带。全镇现有森林资源3.36万亩。
人口
2011年末,福利镇辖区总人口2.3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0.2万人,城镇化率9.6%,另有流动人口321人。总人口中,男性12035人,占51.48%;女性11340人,占48.52%;14岁以下3787人,占16.2%;15—64岁12837人,占54.92%;65岁以上6751人,占28.88%。总人口中,以瑶族为主,有12272人,占52.5%;汉族10823人,占46.3%;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1.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55.65人。
截至2018年末,福利镇户籍人口22833人。
截至2019年末,福利镇户籍人口2283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福利镇财税总收入450万元,比上年增长12%。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27万元,增值税83万元,企业所得税38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92.5元,比上年增长6.2%。
截至2019年末,福利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7个。
农业
2011年,福利镇农业总产值9634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54.1%。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红薯、大豆。2011年,粮食总产量8845吨,人均378千克,其中水稻602.6万千克,玉米176.97万千克,红薯65.58万千克,豆类39.32万千克。主要经济作物是蔬菜和春烤烟,2010年被誉为贺州市蔬菜之乡。2011年,无公害蔬菜复种面积达28660亩,产量5.8万吨,脐橙种植面积达1.3万亩,产量2.1万吨;种植春烤烟1143亩,产量2976担;畜牧业主要以瘦肉型猪、家禽养殖为主。2011年,生猪年内出栏2.1万头,年末存栏0.52万头;家禽年内出栏23.68万羽,年末存栏11.2万羽。
工业
2011年,福利镇工业总产值2756万元,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20.8%。有工业企业2家,职工71人;实现工业增加值572万元,比上年增长13.6%。
商业
2011年,福利镇有商业网点300多户,从业人员达到700人,注册资金300多万元。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交易额1.08亿元。
金融业
2011年末,福利镇有各类存款余额9715万元,比上年增长9%;各项贷款余额7896万元,比上年增长10.2%。
邮电业
2011年,福利镇邮政业务总量16万元,纯收入11万元,电信业务收入389万元。
交通运输
福利至富阳、福利至古城、福利经新华至莲山、福利至石家、福利经葛坡至城北、福利至江华县白芒营等6条等级公路从四面通往周边地区,洛湛铁路横穿境内12千米,并设有2个货站。2010年,建成福利镇客运站,日发客车50班次;日均客运量860人次。
社会事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福利镇有村文化活动中心2个,农家书屋12个,藏书10余万册。本镇是瑶汉共同居住的地区,有瑶族长鼓舞、瑶族民歌、蝴蝶歌、桂剧、舞狮舞龙等丰富的民族文化,围绕独具特色的瑶汉民族文化,专门组建了传承瑶族蝴蝶歌、长鼓舞等民俗文化的神仙湖生态休闲园民间艺术团。
2011年末,福利镇有学校和单位体育场11个,看台设座椅620张。46%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村级篮球场10个。村级健身活动场所2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3%。
1996年11月建成有线电视台,后改为广播电视站,福利镇有广播电视站1个,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271户,入户率22.3%。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福利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436人,专任教职工19人;中心校1所,教学点8个,教职工128人,在校生189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有教职工46人,在校生64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89万元,比上年增长29.7%: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37.3%,比上年提高了15.6个百分点。
科技事业
2011年末,福利镇有市级技术研究中心1家,各类科技人才103人;承担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个。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福利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2个,门诊部(所)13个;有床位39张,每千人拥有病床1.69张;固定资产总值23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6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执业助理医师9人,注册护士7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2.1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
社会保障
2011年,福利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2户,人数1186人,支出78.6万元,月人均55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82人,抚恤事业费28.5万元,比上年增长16%。社会福利费25万元,比上年增长27%;敬老院1家,床位10张,收养农村五保老人10人,五保村6个,床位43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服务站10个。医疗救助39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975人次,支出6.74万元,比上年增长29%。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31.2万元,比上年增长16%;基金支出合计31.2万元,比上年增长16%。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2.29万人,参保率98.7%。
基础设施
2011年末,福利镇有邮政代办所1处;报纸、期刊累计期发行1.1万份(册)。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5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万门,固定电话用户0.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5万户,互联网用户0.15万户。
2011年,福利镇有山塘水库17座,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4座。
2011年末,福利镇有自来水厂1座,年供水1.1万立方米。镇区主要道路两侧铺设D600排水管道3000多米。
2011年末,福利镇有变电站1座,于1996建成,变电电压35千伏,总容量200千伏安。
2011年末,镇区兴建了县首个乡镇公园福利鸡冠山公园。福利镇有绿化面积2.6万平方米。
历史文化
福利镇地名因镇政府驻地位于原福利村得名。
荣誉称号
2020年12月,福利镇入选第四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示范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