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国家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种状态
福利国家并非一种国家类型,宏观上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种状态,微观上是对政府一系列特定行为的描述,可以说是一种由国家通过立法来承担维护和增进全体国民基本福利职能的政府行为模式。当然,这种政府行为在历史政治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一定的路径依赖,因此具有相对稳定性。
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
福利国家的建立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思想理论基础。二战以后,西方国家面临突出的贫困、失业、社会不平等矛盾,因此有思想家提出应该由国家出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推行增进社会福利的政策。1942年《贝弗里奇报告》中所提出的“社会服务国家”构想和1944年国际劳工组织所通过的《费城宣言》,为战后大规模出现的福利国家制度提供了合法性来源与实际建构的理论基础。
制度的优点与缺点
正面影响
福利国家制度的确立及运行有显而易见的好处,它在一定条件下有助于实现社会保障、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有助于普遍提高公民的生活状况,避免了社会分裂,减缓了两极分化
负面影响
有学者认为过于优良的福利制度有一定的反面影响:
①使人们依赖福利而变得懒惰,滋生慵懒文化,使国家丧失积极工作的激情;
②福利存在经济上的破坏性,因为福利开支会增加税收并引起通货膨胀;
③福利可能是低效甚或无效能的,因为提供福利的公共部门具有垄断性,它们缺乏市场竞争;
④在政治上,福利制度与传统会天然地为公民所拥护,而在国家面临经济危机,政府面临财政困境之时,缩减福利往往不会得到民众的认同,反而引发国内危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2 08:16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
制度的优点与缺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