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与京城的守卫,以
郎中令统郎官,在宫中侍卫皇帝,守卫宫殿门户;以卫尉统兵卫,保卫宫城;以中尉统五校令,保卫京城。汉承秦制,但亦有变化。
皇宫与京城的守卫,以郎中令统郎官,在宫中侍卫皇帝,守卫宫殿门户;以卫尉统兵卫,保卫宫城;以中尉统五校令,保卫京城。汉承秦制,但亦有变化。守卫皇宫和京城的禁兵,主要由郎卫和南北军组成。高后吕氏当政时,以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领北军,驻长安城北部;以梁王吕产为相国,统领南军,驻长安城南部未央宫。汉文帝即位(前179),以宋昌为卫将军,统领南北军。二年,罢卫将军军。此后,南军之名虽不再出现,但皇宫警卫力量和北军却继续得到加强。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置期门。太初元年(前104),增设建章营骑,后更名羽林骑;又收养、训练战死军士子弟称“羽林孤儿”,加强皇宫警卫力量,由光禄勋(即郎中令)统领。同时,北军扩大为八校尉,由中垒校尉统领。东汉初,裁减郎卫和南军员额,并西汉八校尉为五校尉,由北军中候统领。中叶后,禁兵锐减,且多由宦官专权,挟制朝廷。灵帝中平五年(188),又在京师置
西园八校尉,由宦官控制。曹魏、西晋禁军称为中军,由中领军统领。曹魏禁军有五校、中垒、武卫三营,武卫营担任宫廷宿卫。西晋以左右卫将军领宿卫营兵。晋武帝置
翊军校尉,与五校尉营并为宿卫。又有左右骁骑,兼领宿卫之职。南朝宋、齐、梁、陈中军又称台军,大致沿袭魏晋旧制。以领军将军统领,下设领、护、左卫、右卫、骁骑、游击六军,平时驻守京城,战时出征。北魏中军有羽林、虎贲,又从拓跋氏宗族子弟中组建宗子、庶子两军。西魏、北周行府兵制,禁兵隶属中军。由左右宫伯掌侍卫,宿卫宫内。左右武伯领六率军士,宿卫宫外。隋继承北周府兵制,设十二卫府。其中左右卫掌宫廷护卫,左右武卫宿卫京城,左右武候于皇帝外出时担任警卫。又有左右领、左右府辖千牛备身,护卫皇帝左右。左右监门府辖郎将、校尉,担任宫门守卫。隋炀帝募兵组成“骁果”,后行禁卫之事。唐代禁卫兵,分为南北衙军。十六卫,屯于宫南,称南衙军。其中左右千牛卫、监门卫侍卫皇帝,内卫宫城;左右金吾卫外卫皇宫、内守京城;其他各卫分统府兵,番上守卫京城。北衙军屯于宫苑之内,守卫皇宫北门,是皇帝最亲近的侍卫军。北衙军初称“元从禁军”,由高祖李渊选留3万从
太原起兵的义兵组成,后北衙禁军规模逐渐扩大,分左右营。太宗李世民时,选有材勇者置北衙七营,置左右屯营于玄武门,号飞骑;又从飞骑中选善骑射者百人,名曰百骑。武后改为千骑。中宗时发展为万骑。高宗改左右屯营为左右羽林军,仍号飞骑。玄宗将万骑从左右羽林军中分出,置左右龙武军,仍号万骑。肃宗至德年间(756~757),置左右神武军,号天骑。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合称北衙六军。为加强殿前保卫力量,又置殿前射生左右厢,后扩充为左右英武军。德宗时改为左右神威军。中晚唐禁卫军最重要的力量是神策军,神策军原是玄宗为防御吐蕃而设置的戍边军,由具相当作战能力的西北边兵组成。代宗广德年间(763~764),兵归禁中,由宦官统领。神策军成为中央禁军后,分为神策左右厢,收编几支久经征战的方镇军队,其实力大增。德宗贞元年间,改神策左右厢为左右神策军,立护军中尉两名为最高指挥官。时边兵亦多遥隶神策军,称神策行营,兵至15万。神策军除担负保卫京城任务外,还多次出征。唐末,神策军腐化衰败。五代后梁设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后唐改置侍卫亲军司,后周增设殿前司,侍卫皇帝及戍卫京城。北宋沿置,渐变为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衙。殿前司之内殿直、外殿直、金枪班、东西班、御龙直等诸班直卫士,侍卫皇帝;皇城司之亲从、亲事官宿卫宫城诸门;三衙的捧日、天武、龙卫、神卫上四军,基本驻守京城;其他中、下禁军亦有相当一部分驻守京城,负卫戍之责。南宋时,殿前司诸班直仍担任宫廷宿卫,三衙诸军逐步降为屯驻大军,其他禁军主要从事杂役。辽代禁卫军由两部分组成:一为殿前司所掌御帐亲军,专司扈卫皇帝、后妃宫帐;一为侍卫司所掌侍卫亲军,又称禁军,仿五代军制而设,以都指挥使等统军,分屯五京。金初,设合扎(亲军)猛安、谋克,以侍卫亲军司统之,完颜亮(1149~1161年在位)时罢司,改其军为从驾军,隶于殿前司。另有威捷军、武卫军等,由拱卫直使司、武卫军都指挥使司分掌,屯守京城。蒙古汗时,从蒙古各部征召1万名精锐之士组成“怯薛”(护卫军),分四番宿卫大汗宫帐,号为“四怯薛”,由博尔_等四位功臣子弟世任其长。建立元朝后,以怯薛扈卫宫室;另建侍卫亲军。先设武卫军,后改为前后左右中五卫,又增设唐兀、钦察、阿速、蒙古等近三十卫,分屯大都(今北京)、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周围。各卫设都指挥使司,直隶于枢密院管辖。明太祖朱元璋初选富家子弟充宿卫,称御中军。后改为前后左右中五卫,隶属于亲军都尉府。后别设锦衣卫,增五卫为十二卫。成宗后,渐增为十六卫、二十二卫,诸卫各由亲军指挥使统领。宣宗宣德年间(1426~1435),又置武骧、腾骧左右卫,称四卫军,明末改称勇卫营。诸卫都是皇帝直接掌握的侍卫亲军。另外,京城还设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称三大营,担负拱卫京师和征战任务。清朝定都北京后,集八旗兵力之半驻京城,俗称“京营八旗”。八旗之中的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为皇帝亲军,是清代宿卫军的核心力量。“京营八旗”按任务又分为郎卫和兵卫。郎卫由
领侍卫内大臣统领,负责宿卫帝室和王宫。兵卫先后设骁骑营、护军营、前锋营、健锐营、火器营、步军营等,由都统或统领率之,负责守卫京城和随从皇帝出巡。京师宿卫军总计约十余万人。
中日甲午战争后,设立禁卫军,由摄政王统领,未及训练,清朝已告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