祺祥通宝是清始铸,还未发行,十月五日即被勒令废除,“祺祥”年号仅存69天。铸币回炉铸为“同治”钱(1861年),与
祺祥重宝一起并称为中国寿命最短的钱币。当时所铸多为样币,流通币几乎全被回炉改铸同治年号钱,固保存流传下来的祺祥钱极为稀少,被古泉界誉为清钱第一大珍。
公元1861年8月,清代咸丰皇帝病死在
承德的
避暑山庄。临死前,他把皇帝的宝座传给了六岁的儿子载淳。他深知,年仅六岁的孩童是无法掌管国家大权的,便把八位最亲信的
顾命大臣召到病榻前,临终托孤。
咸丰死后的第二天,懿贵妃
叶赫那拉氏被尊为皇太后,上
徽号为
慈禧,称为
慈禧太后或
西太后。载垣、
端华、
肃顺等
辅政大臣,预感到叶赫那拉氏阴谋篡权,为巩固他们的既得利益和地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一,朝内的重要
官缺都由辅政大臣兼任或支持他们的官员补缺。其二,
建元年号,用“祺祥”二字,并饬户、工两部鼓铸钱文应用“祺祥通宝”字样。
中国清代王朝从
顺治至
宣统历经267年,共继位10个皇帝,立年号十一个,其中咸丰帝之子载淳曾立过“祺祥”和“同治”两个年号。在一些历代纪元表中,因“祺祥”年号仅仅存在了69天而未载入。而期间曾铸造的“祺祥通宝”可以说是我国货币史中使用时间最短的钱币了。
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七月,
咸丰皇帝在热河
承德避暑山庄病危,特封
肃顺、载垣、
端华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处理国事。不久,咸丰帝病死,
八大臣遵从遗诏,拥立年仅六岁的载淳为帝,拟定次年改元“祺祥”并铸造。
祺祥通宝
阔缘无锈,铜质细腻,色泽金黄,面文“
祺祥重宝”四字端庄严整,
内廓穿口具清钱特征;其铜质精黄,铸工精良。正面文字挺拔,背面左边为满文“宝”,右边为满文“源”。“宝”有宝货的含义,“源”指当时清朝工部所属宝源铸钱局的简称。币背上下穿为汉文计值“当十”二字,左右铸满文钱局。祺祥通宝直径约在2-4厘米间。
查孙仲汇著《钱币辞典》书载,祺祥通宝、
祺祥重宝清钱,咸丰十一年(1861年)铸,通宝小平有宝泉、宝源、宝云、宝苏( 苏州王荫嘉旧藏,今藏上海博物馆)、宝巩五局,后三种极罕。重宝当十有宝泉、宝源、宝巩三局,
宝泉局极少。
由于肃顺等
八大臣命
宝源局铸造的
祺祥钱是准备颁发全国各省铸钱局的样钱,所以铸造得精整足重、文字深峻,当时的铸量很少。据中国文化产业艺术网的资料显示,发现的标本中仅有“宝源”局一种,分小平、当十两种形制,为“祺祥通宝”和当十的“
祺祥重宝”。
祺祥是同治皇帝第一个年号,当时提出时即有大臣因“祺”“祥”两字意思相近而持反对意见,具有强烈权利欲的
慈禧太后则以她和
慈安的名义,联络当时留守北京的
恭亲王奕欣,于九月三十日发动
宫廷政变,逮捕
八大臣,并将
肃顺等三人处死。这是就清史中有名的“
辛酉政变”,又称“
祺祥政变”。不久,慈禧采纳大学士
周祖培奏议,废止“祺祥”年号,停铸“祺祥”钱,改用“同治”年号,并铸“
同治通宝”钱币。这样一来,“祺祥”年号钱也不能颂布铸行了。当初“逆臣”们留下的“
僭窃”品,如今却成为收藏者们的众星捧月的宝贝,故世面上伪品极多。
“祺祥”年号是在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确定的,并于八月间开铸,但到十月初五废“祺祥”年号后即停铸此钱,这样就是刚刚预铸好的一批新钱未及来年使用便遭熔毁。幸好有极少量祺祥钱被铸钱局的铸匠和经办人私自存留,逃避过了被熔铸的命运。流传至今,
祺祥钱已成为了清代年号钱中的稀有珍品。
最贵的普通小钱是祺祥通宝,
咸丰之子载淳曾立过“祺祥”和“同治”两个年号,祺祥由于年号使用只有68天,祺祥通宝发行量少,流通时间短,因此价格高昂,每枚都在10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