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县,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辖县,位于
云南省中部偏西北、
大理白族自治州东部,地处
云贵高原和
横断山脉交界地界,属北亚热带偏北高原季风气候,总面积2425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6月,祥云县辖8个镇、2个乡。截至2023年末,祥云县户籍人口48.14万人。
历史沿革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
汉武帝发动巴、蜀的军队击灭了滇东北的劳浸、靡莫,滇王投降,在今大理地区设置益州郡,下设叶榆(
大理)、云南(祥云)等28县。
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分益州郡西部置永昌郡(今保山),云南县归属永昌郡。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
诸葛亮平定西南,分建宁、越嶲、
永昌三郡地置云南郡,郡治设今云南驿,与县同治,隶属庲降都督府地。
晋初,改庲降都地置
宁州,云南郡属宁州。西晋泰始六年(270年),云南郡领县增加云平、永宁两县,一共9县。永嘉五年(310年),分云南郡之叶榆县设东河阳郡。建始年间,又分云南郡之蜻蛉,弄栋2县归兴宁郡,至此云南郡领云南、东姑复、西姑复(遂久县)、云平、邪龙5县。
东晋咸和八年(333年),蜀李雄占据宁州,立建宁国,云南郡属建宁国。建元元年(343年),李氏置汉州,云南郡属汉州。东晋后期长期纷乱,西南爨氏乘机霸占南中(西南地区),自袭宁州刺史,历晋末,南、北朝至隋初,袭西晋旧制,云南郡属爨西地。
隋开皇三年(583年),隋废郡,设南宁都督府,云南县隶之。开皇十七年(597年),爨氏叛,隋文帝任命史万岁为行军总管前去征剿,史万岁率部经蜻蛉川(今云南大姚)、弄栋(今云南姚安北)、小勃弄、大勃弄(二地均在今云南下关东南),进入南宁州地区,爨翫依险固守,均被史万岁击破。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西宗州,州治设云南驿,领宗居(云南驿)、河西(今普棚)、石塔(县址不详)3县,隶属南宁总管府。武德七年(624年),置云南州,州治设今旧站村西。贞观三年(629年),改匡州,领勃弄(弥渡)、匡川、永平3县,先后属南宁州、戎州、姚州。贞观六年(632年),置南宁总管府,更置戎州都督府,西宗州隶之。贞观十一年(637年),西宗州去“西”字,称“宗州”。永徽年间,置镜州,州治设今高官铺,领夷郎、宾唐、溪琳、琮连、池临、野并6县,属戎州。麟德元年(664年),分戎州地置姚州都督府,西宗州属姚州。天宝九年(750年),南诏尽占姚州都督府地,废唐设置,筑云南城于云南驿。元和元年(806年),废云南节度,以其东北部置弄栋节度,西部(今县境)置云南(今下川坝)、品甸(今城川坝)两赕。两赕建置经南诏、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大理五国,历唐、南北两朝至宋亡共449年时间。
元宪宗六年(1256年),县境内立品甸千户所,属大理下万户府。至元十三年(1276年),品甸千户所改为云南州,隶属大理路。同时,设十二关防送千户所于米甸楚场地,属大理路。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军队平定云南。洪武十五年(1382年),降云南州为云南县,隶大理府之赵州(今凤仪),改元置十二关防送千户所为十二长官司,隶大理府。洪武十七年(1384年),筑洱海卫城,设洱海卫,云南县治由云南驿迁往洱海卫城(今祥城)。成化十二年(1476年),设澜沧兵备道,道署与洱海卫同驻,统管大理、洱海、姚安、蒙化、鹤庆、景东、丽江、永北8卫。弘治二年(1489年),设你甸(今米甸)、楚场、安南坡(今下庄安南关)3巡检司,直属大理府,同时于云南驿设土驿丞。崇祯八年(1635年),析县辖楚场里于米甸设德昌县。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裁德昌县。顺治十七年(1660年),裁澜沧兵备道。康熙五年(1666年),裁你甸、楚场、安南坡3巡检司和云南驿土丞。
民国二年(1913年),全国统一裁府、州,省内置道,云南县归腾越道,也称迤西道。民国七年(1918年),因县名与省同,故改称祥云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废道,县直属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全省设12个政务视察区,祥云属第四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省政务视察区增加为16个,祥云改属第十二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视察区减为7个,祥云又改属第四。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视察区又恢复为16个,祥云改属第十一区;同年,政务视察区演变为行政督察区,全省设13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祥云属第八区。
1950年,祥云县属楚雄专员公署;同年3月,改属大理专员公署。
1956年,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祥云县属大理白族自治州至今。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6月,祥云县辖8个镇、2个乡:
祥城镇、
沙龙镇、
云南驿镇、
下庄镇、
普淜镇、
刘厂镇、
禾甸镇、
米甸镇、
鹿鸣乡、
东山彝族乡。县人民政府驻祥城镇祥姚路与西昌路交叉口。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祥云县位于
云南省中部偏西北、
大理白族自治州东部,介于北纬25°12′—25°52′、东经100°25′—101°02′之间,东与楚雄彝族自治州的
大姚县、
姚安县、
南华县交界,南与
弥渡县相连,西与
大理市接壤,北与
宾川县毗邻。全县总面积2425平方千米,南北最大跨距74.5千米,东西最大跨距62.5千米。
地质
地层分布
祥云县地层分布特征为西老东新,西区为古生界地层,从老到新分布着奥陶系下统向阳组第四段、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下统。奥陶系下统向阳组第四段,形成于5亿年前(该地区当时处于滨海环境);其岩性主要为钙质砂岩、复矿砂岩、底部见页岩,该地层厚度大于1339米。泥盆系,从奥陶系下统地层沉积后,该区域经历地壳上升和遭受侵蚀的沉积问题直到4亿年前,该地层形成由于地壳重新下降;该地层分布于帽山、毛栗坡、存德村、栽秧箐地区和青海湖以南的中岭岗地区,该区岩性为海相灰岩、白云岩、泥灰岩和页岩。石炭岩大概形成于2.8—3.5亿年前,境内分布很少,其岩性主要为海相灰岩、生物灰岩和白云质灰岩。二叠系下统,大概形成于2.3—2.8亿年前,自下向上露出了海相灰色石灰岩和玄武岩,在县境内出现不多,其岩性主要有玄武岩和少量凝灰质砂岩。东区主要分布在中生界地层,西老东新的特征明显,由西到东分布着上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上三叠系,上统地层形成于2亿年左右,上统地层为祥云县无烟煤的重要含矿层位;组合含煤地层被称做“祥云煤系”,该地的沉积环境为海陆交互相滨海环境因为在煤系地层发现部分海相动物化石。侏罗系,分布于三叠写上统地层分布以东,岩性主要为砂页岩,大概形成于1.37—1.95亿年前。白垩系,分布于县境内东部较大的区域内,岩性主要为砂页岩,大概形成于0.65—1.37亿年前。
地质构造
祥云县境内位于扬子准地台西边,青藏滇缅“歹”字型构造体系与川滇经向构造体系的交接带上。东边以渔泡江断裂为界。西边以洱海大断裂为限,其间,程海—宾川深大断裂由宾川南下经祥云县,沿帽山—象鼻—茨坪—祥城坝西缘—清华洞—袁大海至干海子一线。将祥云县的区域分为东西两个不同的地质构造区。其中,东区的面积较大,属于川滇台背斜滇中中拗陷楚雄凹陷区,为拉乌村—米甸街褶段小区的一部分,呈现大陆海相—陆相沉积拗陷型。中生代沉积发育较为齐全,燕山中期的构造运动形成本区南北向为主的构造线,与燕山晚期褶皱方向一致,境内大部地域位于该褶皱小区内。西区处洱海深大断裂与宾川大断裂相挟持的三角地带属于丽江台缘褶带。祥云县横跨两个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地质作用复杂。其中洱海深大断裂、宾川大断裂以及渔泡江断裂对祥云县局部构造以及成矿起着控制作用。县域断裂变动以洱海、宾川和渔泡江三大断裂为一级断裂,其余次级断裂在西区和东区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西区以北东向断裂占主导地位,北西西向次之,北北西向断裂表现最为微弱。东区断裂以南北向为主,构造线也较为一致,但因为受到各期的构造运动,特别是燕山晚期的构造运动的影响和改造,使南北向断裂发生明显的扭动和弯曲。东西两区褶皱也各具特点。西区褶皱轴较短,轴向呈现南北向,局部有转为北东或者北西向的现象。该区褶皱一般由较大规模的主要褶皱和较多次级的褶皱组成褶皱组。主轴延伸达到10至20千米,在主褶皱翼部多有次级同层褶皱发生,轴向多平行于主轴,形成了平面上分布均匀的成束出现的特点。
地形地貌
祥云县地处
云贵高原和
横断山脉交界地界,地势西高东低,位于滇西山地峡谷区与滇东高原盆地区交接地区,区内西部属滇西山地峡谷区之丽江山原湖盆亚区,东部属滇东高原盆地区之楚雄红岩高原亚区。区内主要山脉和水系多呈南北向或北西向展布。境内中山、河谷、盆地相间排列,地形错落有致,滇西四大平坝之一的云南驿坝即位于县境中部。东北部米甸境内的五顶山海拔3241米,为县内最高点;南部鹿鸣高峰岭大河边海拔1433米,为祥云县最低点。县境山脉均属横断山系云岭余脉,从西部和北部进入县境,总体呈南北走向,较为破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略成三级阶梯状下降。县境内共有4个大的山间盆地,1个宽谷地带和8个山间谷地。
气候
祥云县境内大部分地区属北亚热带偏北高原季风气候区,有5个明显的气候特点,一是四季变化不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常年平均气温14.7℃,1月平均气温8.1℃,7月平均气温19.7℃;二是冬春恒温,夏秋多雨,干湿季分明;三是年降雨量少,年均降雨量810.8毫米,境内西部、北部、东南部平均年降雨量大于800毫米,东部、南部平均年降雨量小于700毫米;四是年日照时数长,日照时数为2030.2—2623.9小时;五是海拔悬殊,气候垂直分布明显,水平分布复杂。
水文
祥云境内河流分属长江上游金沙江和元江—红河两大水系,地处澜沧江、金沙江分水岭,红河的东流源头之上,主要河流有金沙江流域的鱼泡江及其支流楚场河、格子河,元江流域的鹿窝河。境内共有大小河流、支流32条,箐沟131条。以水系划分,金沙江流域有河流18条,箐沟105条。元江—红河流域有河流14条,箐沟26条。在县境西部有两座半封闭性的天然淡水湖:
青海湖和莲花海。青海湖位于祥城镇东南,因湖水清澈得名,湖长3千米,宽1.5千米,水深3米,湖区控制流域96.8平方千米。莲花湖位于禾甸镇西北,因湖内盛开莲花得名,湖长3.5千米,宽1.2千米,水深4米,湖区控制流域20平方千米。境内有大小泉水17股出露,温泉两处,其中温水温泉水温44℃,天马温泉水温51℃。
土壤
祥云县有棕壤土、黄棕壤土、红壤土、紫色土和水稻土5种土类,亚类有10个,土属24个和土种43个。棕壤土位于县境内高山土壤,分布在2800米海拔以上的林地,面积为53871亩,里面有三个自然土属,表面土疏松,颜色棕黑,呈酸性反应。黄棕壤土主要分布于海拔2500—2800米的山坡地带,面积为67610亩,其中自然土壤分布居多,还有798亩的耕地土壤;有三个土属,此类土呈酸性。红壤土在祥云县的面积大分布广,多处于海拔1900—2400米的地带,面积1452838亩,有五个土属。紫色土主要分布在海拔2500米以下的地区,面积1599288亩,该类土壤浅薄,风化度低,抗侵蚀能力弱,共有酸性、中性和石灰性三个亚类。水稻土主要位于海拔1600—2300米之间的山区、坝区和河谷地区,共有7个土属和19个土种。
自然灾害
祥云县主要自然灾害为滑坡和洪涝,每年7—8月为主要汛期,强降雨、单点暴雨为导致灾害的主要诱因。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截至2019年末,祥云县有耕地34390.28公顷(51.59万亩)、园地11028.67公顷(16.54万亩)、林地165281.76公顷(247.92万亩)、草地4614.57公顷(6.92万亩)、湿地5.64公顷(0.01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1293.23公顷(16.94万亩)、交通运输用地4083.25公顷(6.12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714.82公顷(7.07万亩)。
矿产资源
祥云县地处澜沧江、怒江、金沙江“三江”沉矿带,金属矿产有金、银、铜、铁、钼,非金属矿产石灰石、重晶石、粘土、高岭土、石英砂等储量丰富。
植物资源
祥云县中药材主要有当归、白芷、前胡、防风、柴胡、茴香、积雪草、丹皮、草乌等246种;牧草35个品种,如低禾草、狗尾草、白茅、野菊等;食用菌类有青头菌、奶浆菌、虎掌菌、香菇、腊伞、草鸡宗、木耳等288个品种。
动物资源
祥云县境内兽类有 37种,即金钱豹、龟纹豹、野猪、狼、大黄狼、小黄狼、青鹿、鹿子、石獾、黑白猪獾、狸子、香狸、青摇、黄摇、原猫、大灵猫、小灵猫、九节狸(小熊猫)、眉子、西狐、水獭、松鼠、野免、穿山甲、獐子、黄鼠狼、老鼠、竹鼠、水老鼠、豪猪、土狗、猴子、土猪、香猫、短尾猴、红腹松鼠、屎鼠。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豹、龟纹豹、青麂3种,属二级保护的有原猫、水獭、大灵猫、小灵猫、獐子、穿山甲、九节狸、短尾猴8种;鸟类主要有60种,即灰鹤、灰雁、三趾啄子、燕子、白鹤鸽、八哥、山雀、画眉、乌鸦、喜鹊、鹰、猫头鹰、布谷鸟、鹭鸶、山斑鸠、铜鸡、山鸡、黄鸭、秧鸡、水胡芦、天鹅、鸬鹚、水老鸹、鹦鹉、鹦哥、鹞鹰、铁灵鸟、绿翠鸟、竹鸡、绿孔雀、孔雀、白鹇、绿翅鸭、罗纹鸭、赤麻鸭、雀鹰、莺、红鸢、原鸡、兰鹇、长尾雉、鹌鹑、黑秧鸡、鸳鸯、皮历、白鹳、珠颈斑鸠、麻雀、山噪眉、黑卷尾、黑八、戴胜(屎咕咕)、伯芳、云雀、四喜、黄豆雀、马科雀、蒿丁丁、黑头公、白颈老鸹。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绿孔雀1种,二级保护鸟类有绿翅鸭、罗纹鸡、赤麻鸭、天鹅、灰雁、鹰、雀鹰、鸢、红隼、原鸡、铜鸡、白鹇、兰鹇、长尾雉、灰鹤、鹦鹉、杜鹃、猫头鹰、啄木鸟19种,三级保护鸟类有鹌、秧鸡、黑秧鸡3种;两栖、软体类主要有14种,即水蛇、青蛇、赤练蛇、竹叶青、王锦蛇、颈棱蛇、麻蛇、乌稍蛇、青蛙、华西蟾蜍、黑眶蜍、多疣狭口蛙、蜥蜴、四脚蛇;环节、节肢、软体类主要有17种,即蜈蚣、蚯蚓、水蛭(蚂蝗)、虾、蜘蛛、螃蟹、中国圆田螺、背角无齿蚌、黄蚬湖钉螺川滇亚种、凸旋螺、扁蜷螺、白旋蜷小土蜗、耳萝卜螺、尖琥珀螺、同型巴蜗牛、扁平毛蜗牛、野蛞蝓等。
森林资源
截至2019年末,祥云县有乔木林地148156.45公顷(222.23万亩)、竹林地40.79公顷(0.06万亩)、灌木林地13225.70公顷(19.84万亩)、其他林地3858.82公顷(5.79万亩)。
水资源
祥云县水资源总量4.464亿立方米,水资源相对匮乏。
人口
数量
截至2023年末,祥云县户籍人口48.14万人,其中:男性24.28万人,女性23.86万人。常住人口40.51万人,其中:男性20.41万人,女性20.10万人;人口出生率8.16‰,人口死亡率8.6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0‰。全县城镇化率为48.34%。
民族
截至2023年末,祥云县户籍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9.5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其中:白族人口4.91万人,占总人口的10.2%;彝族人口4.01万人,占总人口的8.3%。截至2024年6月,祥云县境内有汉、白、彝、苗、傈僳、回等6个世居民族。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祥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4.57亿元,同比下降2.4%;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26:23:5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7亿元,同比下降3.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23亿元,同比下降3.3%;固定资产投资71.30亿元,同比下降42.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42元,同比增长4.9%。按常驻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492元,同比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32元,同比增长8.1%。
2024年,祥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0.4亿元,同比增长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4亿元,同比增长3.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39亿元,同比增长17.7%;固定资产投资51.92亿元,同比下降2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26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91元,分别同比增长3.9%和6.5%。
第一产业
2023年,祥云县第一产业增加值53.22亿元,同比增长4.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农业总产值90.18亿元,比2022年增长1.2%(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6%)。其中:种植业产值达42.26亿元,增长21.2%;林业产值4.53亿元,下降2.4%;牧业产值35.67亿元,下降16.6%;渔业产值0.03亿元,下降34.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69亿元,增长13.3%。农业增加值56.22亿元,同比增长4.4%。粮食种植面积33440公顷,比上年增加235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897公顷,比上年增加129公顷;烤烟种植面积5881公顷,增加194公顷;蔬菜种植面积7070公顷,减少406公顷。粮食总产量21.74万吨,比2022年增长0.7%;油料产量0.50万吨,增长6.8%;烤烟产量1.63万吨,增长2.3%;蔬菜产量15.99万吨,增长0.8%;水果14.57万吨,增长6.1%;蚕茧产量0.59万吨,增长0.1%。
2023年,祥云县鲜切花产量2292.76万枝,增长38.9%;中药材产量3787.4吨,增长14.9%;核桃干果产量2.62万吨,增长6.5%。猪牛羊禽肉产量6.44万吨,比2022年增长1.1%;禽蛋产量4.84万吨,增长0.2%;牛奶产量2.31万吨,增长13.3%。生猪生产稳中向好。猪肉产量4.41万吨,增长2.7%;年末生猪存栏32.25万头,下降5.1%;生猪出栏50.85万头,增长2.0%。牛肉产量0.27万吨,增长0.9%;羊肉产量0.08万吨,下降2.0%。
2024年,祥云县粮食播种面积50.4万亩,总产21.76万吨,畜牧业产值35.64亿元;种植烤烟9.09万亩,税收9815.62万元;桑园面积9.09万亩,鲜茧产量6000吨,蚕茧收入3.5亿元。
第二产业
2023年,祥云县第二产业增加值47.03亿元,同比下降17.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工业增加值36.39亿元,同比下降14.7%。规上工业增加值25.94亿元,同比下降18.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下降29.3%;重工业下降16.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股份制企业下降18.4%,私营企业下降46.7%。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75.6%,制造业增加值下降2.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0%,非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6.5%,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2.8%,纺织业增加值同比下降71.9%,造纸和纸制品增加值同比下降14.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3%,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4.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8.4%,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4%,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1%,废旧资源综合利用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4.6%,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4.2%。
2023年,祥云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水泥熟料产量同比下降23.1%,水泥同比下降17.3%,硫酸同比下降32.1%,铁矿石原矿同比下降4.7%,饲料同比下降18.5%,锑产量同比下降2.9%,蚕丝同比下降68.4%,石灰产量同比增长5.6%,商品混泥土产量同比增长68%,单晶硅和多晶硅产量同比增长10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9.18亿元,同比下降6.7%;平均用工人数达6637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48人,同比增长6.8%;应交增值税完成9984万元,同比增长10.8%。具有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全年完成产值21.48亿元,同比增长18.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2.3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8.79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2023年,祥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104.32亿元,同比增长2.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服务业增加值104.32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2.05亿元,增长3.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7.97亿元,增长5.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07亿元,增长14.8%;金融保险业增加值7.89亿元,增长4.2%;房地产业增加值12.34亿元,下降5.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3.92亿元,增长12.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2.78亿元,下降22.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0.66亿元,增长0.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3.31亿元,增长21.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0.54亿元,增长6.1%;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5.71亿元,增长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33亿元,同比下降8.2%。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0.63亿元,下降8.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69亿元,下降7.6%。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63.43亿元,下降9.1%;餐饮收入6.89亿元,增长0.5%。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下降0.4%,饮料类下降13.3%,烟酒类下降21.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30.6%,化妆品类增长24.3%,金银珠宝类下降71.6%,日用品类增长1.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36.6%,中西药品类下降58.2%,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84.3%,通讯器材类增长1.4%,石油及制品类下降44.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100%,汽车类下降26.4%。
2023年,祥云县接待旅客481.12万人次,同比增长62.5%;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5.25亿元,同比增长88.8%。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89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货币金融业服务实现增加值6.98亿元,同比增长4.4%;资本市场服务实现增加值0.11亿元,同比增长2.4%;保险业增加值0.80亿元,同比增长2.9%。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52.33亿元,比年初增加18.65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住户存款200.88亿元,比年初增加20.87亿元,增长11.6%。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13.56亿元,比年初增加13.25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住户贷款82.47亿元,比年初增加7.83亿元,增长10.5%;企(事)业单位贷款131.08亿元,比年初增加5.42亿元,增长4.3%。各类保险全年保费收入3.85亿元,同比下降4.1%。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89亿元,增长4.5%;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96亿元,下降10.6%。全年赔款支出1.29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0.92亿元,增长1.4%;人寿保险赔款支出0.36亿元,增长28.0%。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祥云县拥有完全中学3所(其中民办1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1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135所。职业高中在校学生1738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9428人,初中在校学生14394人,小学在校学生23744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82人(其中:初中阶段28人,小学阶段54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87%,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毛入学率为105.76%,初中辍学率为0。小学生均校舍面积13.30平方米,中学生均校舍面积16.84平方米;小学生均占地面积33.45平方米,中学生均占地面积37.63平方米;小学生均图书35.61册,中学生均图书33.91册。
2024年,祥云县城南社区幼儿园晋升省一级一等幼儿园,祥城镇三中等38所中小学完成撤点并校,累计组建教育集团12个、共同体28个,祥云一中晋升省一级二等普通高中,昌新白族艺术班开班;高考一本率达32.25%,1人进入云南省前50名,2人被清华、北大录取;祥云职中实训大楼、银冠希望小学标准化建设、小桥幼儿园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开通校园直通车线路44条,投运3365辆次。
文化事业
2024年,祥云县举办春节“村晚”示范展示、天峰山歌会、大营“哑巴节”“青海湖之恋”等文旅活动,朝阳村寻梅赏梅路线获评全国春季乡村休闲旅游精品路线,开展文化惠民演出120场次。
体育事业
2024年,祥云县举办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复活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祥云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14个,其中:医院1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9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6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3049张,在岗职工共有387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277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1204人,注册护士1562人,药师(士)103人,技师(士)210人。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在岗职工70人;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个,在岗职工24人;妇幼保健院1个,床位170张,在岗职工318人;卫生院11个,床位842张,在岗职工712人。
2024年,祥云县11个乡镇卫生院、136个村卫生室服务能力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其中3个乡镇卫生院、54个村卫生室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
社会保障
2023年,祥云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0.36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5.49万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73万人(含离退休0.70万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参保1.14万人(含离退休0.30万人)。参加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3.33万人,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0.93万人。纳入农村低保保障对象1.01万户1.67万人,城市低保保障对象0.32万户0.34万人,农村特困供养对象0.11万户0.11万人。共发放农村低保保障金5391.92万元,发放城市低保保障金1850.14万元,发放特困供养金1207.72万元。共给予困难群众临时救助0.11万户次0.41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94.99万元。
2024年,祥云县城镇新增就业382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89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0.5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发放低保金6774.84万元、临时救助资金198.3万元、特困供养金及照料护理补贴1458.11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1061.09万元、退役军人优抚金4669万元、殡葬补贴1031.3万元。
交通运输
祥云县有广大铁路、杭瑞高速公路、214国道、320国道、220省道等穿境而过,昆楚大高速公路复线、宾南高速公路(分段)建成通车。2017年,昆楚大城际动车开通运营,从祥云可直达昆明、广州、成都、重庆、贵阳、南宁等省会城市。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祥云县,以旧名“祥州”和“彩云南现,人以为祥”之意,故名。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开西南夷,置县二十四,云南县为其一。因设县时彩云现于龙兴和山,视为吉祥之兆,县(治)在云之南称“云南”。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设云南行中书省,“云南”作为滇域省名正式被确定下来。民国七年(1918年),为改变省、县同名,将云南县改为祥云县。
非遗文化
截至2025年4月,祥云县共有省级非遗保护项目8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人;州级非遗保护项目18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8人;县级非遗保护项目56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8人。
陶器制作技艺(祥云大营)
陶器制作技艺(祥云大营),主要流传于祥云县禾甸镇大营村。2013年11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大营土陶工序流程主要包括取泥、晒泥、筛泥、发泥、打泥、玩泥、制坯、上釉、烧制、出窑等,整个流程都以传统手工的模式完成,从制作工具和制作方法上都保留着陶艺的原始风貌。大营土陶制品不限于生活用物,它的用途较为广泛,可分为生活用品、建筑、祭祀礼器、装饰品等。
汪情银器制作
汪情银器制作,主要流传于祥云县云南驿镇汪情村。早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汪情村汪氏银器制作技艺第二代传承人汪桂龙就成立了“汪氏银器”家庭作坊并在制作和经营上有了一定的规模。2013年被列入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汪情银器制作技艺的主要工序包括雕花、拉丝、压模、回火、浇模、抽丝、分花瓣以及煮、锤、钻、吹、镀、嵌、接等。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末,祥云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253项,其中上级别文物保护单位46项(国保5项,省保5项,州保18项,县保18项),馆藏可移动文物共计10763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31件套(一级文物4件套、二级文物10件套、三级文物217件套)。
云南驿古建筑群
云南驿古建筑群,位于祥云县云南驿镇北部云南驿村,古建筑群核心区位于云南驿村主道中部,由云南驿驿站、大马店、客栈、商铺等组成。现存古建筑主要有古驿道、驿站、大马店、李家大院、凤仪路口李家院、李家客栈、郭家大院、钱家大院、关圣殿、李氏宗祠、钱氏宗祠、杨炳麟故、白马寺等。2013年5月被公布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峰山古建筑群
天峰山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祥云县普淜镇天峰山。该建筑群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历代曾多次修建,包含玉皇阁、老君殿、灵宫殿、土主庙、观音殿、药王殿、功德坊、三天门等八个主要建筑及附属建筑,占地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800平方米。2019年10月7日,天峰山古建筑群入选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波那遗址
大波那遗址,位于祥云县刘厂镇大波那村东龙山和象山以南区域,是春秋至汉代时期洱海区域一处重要的墓地。大波那墓地地处丘陵与盆地结合地带,地势开阔平坦,墓地、遗址交错分布,包括东部墓葬区,西部遗址、墓葬区和中部遗址、墓葬区三个区域,总面积约49.4万平方米。2019年10月7日,大波那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目寺塔
水目寺塔,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马街乡水目寺前。始建于大理国时期,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由寺僧如晓率徒海性、海涛等进行大规模修葺,并在塔身四周建有重檐式的回廊式重檐攒尖顶建筑,现塔第一层基座上还保留有48个柱础石。因此,水目寺塔又称“寺抱塔”。清代中期再次进行修葺,并在塔身第一层南面上能体绘制了23幅彩色佛像。“文革”期间塔身四周建筑被拆除。水目寺为密檐式实心砖塔,平面呈方形,15级,高约18.17米,塔下部为八角形砂石砌台基,上为砖砌两重莲花基座。塔身第一级较高。东西方封闭式塔门,第二级以上逐层递减,叠涩式塔檐,塔刹为铜质葫芦形。现塔身下部残损。略向北倾斜。塔身第一级南壁绘有佛教题材壁画23幅,画幅高2.38米,宽2.63米,由于塔身四周回廊式重檐建筑的拆除,导致壁画侵蚀严重。2006年5月25日,水目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茶马古道(滇藏东线祥云段)
茶马古道(滇藏东线祥云段),县境内的茶马古道有两条,一条为红二军团长征过祥云老虎关(猫猫关)古驿道,一条为红六军团长征过祥云楚场古驿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传统节日
风景名胜
水目山
水目山,位于云南驿镇境内,距县城20千米,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始开发于唐元和八年(813年),普济庆光禅师“以杖卓之,而清泉涌出”,因而名水目山。
王家庄
王家庄,位于刘厂镇东南角,面积1.03平方千米,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任书记王德三烈士、马克思主义播火先驱王复生烈士的故乡,为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先后被省州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云南省委组织部、云南省委党校列为“云南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2015年被中国红色旅游专业委员会表彰为“优秀红色旅游乡村”,2018年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定为“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2019年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2020年6月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2020年12月,王家庄被中组部、财政部评为全国首批200个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之一。景区常年开放运营,年接待游客量5万人次以上。具备较为完善的接待服务设施,有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特色旅游商品展销大厅。
清华洞
清华洞,位于祥云县城西南部,距离祥云高铁站仅1千米,距离祥云县城3千米,为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景区总占地面积333000平方米,区域以清华古洞为核心涵盖清华洞旅游度假小镇、清华山等部分区域,有喀斯特溶洞地貌、茂密森林生态、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徐霞客两次造访等历史文化、人文特色,还具有独特的民族节庆体验项目。
地方特产
祥云县的地方特色物产种类繁多,有大营庄陶罐、王家庄土碱、祥云土锅、前所草帽、汪氏银器、天峰山雀嘴茶、祥云酱辣子、天马豆腐、米甸泡核桃、普淜火腿杂菜、刘厂蚕丝被、老张营月饼、祥云红梨及无烟煤、金矿等。
著名人物
王德三(1898年—1930年),祥云县刘厂镇王家庄村人,王复生胞弟。民国十年(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民国十一年(1922年)经邓中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十三年(1924年)秋到陕北建立党组织,是陕北地区共产党组织的创建者和重要领导人之一;民国十四年(1925年)秋,王德三回北京大学复学,任中共北京区委委员,参与领导了北京的工人运动;民国十六年(1927年)2月时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的王德三受党指派回云南工作,历任中共云南省特委、临委、省委书记;民国十九年(1930年)11月因叛徒出卖,王德三不幸被捕。同年12月31日在昆明英勇就义,年仅32岁。
王复生(1896年—1936年),祥云县刘厂镇王家庄村人。民国六年(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民国九年(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王复生与邓中夏等19人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民国十年(192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十六年(1927年)初,在国共合作的形势下,受党组织派遣,王复生回云南主持建立了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的国民党云南省临时党部。大革命失败后,王复生按照党中央指示前往东北,在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等地开展革命活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6月,王复生被日军宪兵队逮捕。同年8月15日,王复生在齐齐哈尔英勇就义,牺牲时40岁。
朱启,祥云县刘厂镇刘厂村人。196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1月入伍,1998年4月任北京军区参谋长,2002年1月任北京军区司令员,1990年晋升少将军衔,1996年晋升中将军衔,2004年6月年晋升上将军衔。
普发兴(1936年—2007年),祥云县下庄镇下庄村人。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担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在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村经济总收入由247万元增加至65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60元提高到3410元,集体固定资产由0.5万元扩大到52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可达50多万元。他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村官等。2007年3月28日因积劳成疾,逝于任上,终年71岁。逝世后,中共云南省委追授他“云南省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荣誉称号,并授予“云岭先锋奖章”。
荣誉称号
2017年2月,祥云县入选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8年6月5日,祥云县入选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名单。
2019年8月,祥云县入选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名单。
2020年6月30日,祥云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2月18日,祥云县入选“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名单”。
2021年7月15日,祥云县入选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8月,祥云县入选2021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第二批)。
2021年9月8日,祥云县入选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2月,祥云县入选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名单。
2023年7月21日,祥云县入选第三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