祢军墓志,是唐代百济降将祢军的墓志,现保存于
西安博物院,墓志上因出现最早日本国名(公元678年)而具有非凡意义。
百济是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古国,和北边的
高句丽以及东南边的
新罗三足鼎立了多个世纪。直到公元660年,才被
唐朝与新罗的联军所灭。中国史书记载百济末代王扶余义慈面对唐军围城,选择了投降,城破之后与“太子隆、小王孝演及诸将人”被送往洛阳。祢军也参与了这一事件,不过身为百济大将的他却临阵倒戈,算是替唐朝立下了一功。
志文中将他的临阵倒戈,与中国历史上的两位著名人物——由余和金日磾相提并论,前者流亡戎地多年后投奔秦穆公,帮助秦人平定西戎;后者作为匈奴王子归顺汉武帝后,成为了托孤重臣。所以唐高宗很高兴,嘉奖封赏了他。
墓志中用了很长的篇幅记载他出使日本的事情,虽然唐代史书没有记载他出使的时间,但在日本的史书中还是留下了有关他的只言片语——他于公元664年和665年,两次代表唐朝出使日本。
那个时候唐朝和日本还没有进入蜜月期,因为唐朝和新罗联合攻灭百济,极大的侵害了日本当时在朝鲜半岛的利益。日本因此出兵,于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和唐朝水军在白江口遭遇。因为大败而归,日本才意识到了差距所在,才开始向唐朝学习。而从没有把日本当做心腹大患的唐朝,也就顺水推舟,派遣祢军等人组成的使团出使日本,谋求和平。
结合朝鲜半岛的史料,以及中国出土的百济遗民墓志记载,除了出使日本之外,祢军还被派回过百济故地,替唐朝安抚当地人。却在唐朝和新罗交恶之后,被扣押为人质,几经辗转才回到
长安。仪凤三年,祢军病逝,享年六十六岁。唐高宗念及其功绩,“赠绢布三百段粟三百升”,并且下令所有丧葬费用全部由唐朝政府出资,并安排弘文馆学士兼检校左威卫长史王行本负责,葬于雍州乾封县之高阳里(今陕师大长安校区附近)。
祢军的墓被盗墓贼洗劫,而犯罪分子用流出的墓志制作
拓片在市场销售,警方经过缜密侦查,成功追缴了包括祢军墓志在内的共计423件涉案文物。
祢军墓志,将
日本国名最早实物资料的纪录,由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前提到了仪凤三年(公元678年),至少前提了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