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休克
医学术语
神经源性休克是动脉阻力调节功能严重障碍,血管张力丧失, 引起血管扩张,导致周围血管阻力降低,有效血容量减少性休克。多见于严重创伤、剧烈疼痛(脑腔、腹腔或心包穿刺等)刺激, 以及高位脊髓麻醉或损伤,起病急,及时诊断、治疗预后良好。正常情况下,血管运动中枢不断发放冲动沿传出的交感缩血管纤维到达全身小血管,使其维持着一定的紧张性。当血管运动中枢发生抑制或传出的交感缩血管纤维被阻断时,小血管就将因紧张性的丧失而发生扩张,结果是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大量血液淤积在微循环中,回心血量急剧减少,血压下降,引起神经源性休克。此类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发生机制比较简单,预后也较好,有时不经治疗即可自愈,有的则在应用缩血管药物后迅速好转。(李永宏)
临床表现
1.头晕面色苍白、出汗;
2.疼痛、恶心、呕吐;
4.脉搏增快、血压下降。
诊断鉴别
1.有强烈的神经刺激,如创伤、剧烈疼痛。
2.头晕、面色苍白、出汗、疼痛、恶心。
3.胸闷、心悸、呼吸困难。
4.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疾病治疗
治疗原则
1.去除神经刺激因素、立即平卧。
2.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肾上腺素
3.迅速补充有效血容量
5.维持正常血压。
用药原则
1.发生神经源性休克时,立即应用肾上腺素,迅速补充有效血容量,应用右旋糖酐
2.病情较重者可应用地塞米松
3.收缩压低于80mmHg,应用多巴胺间羟胺
4.酌情使用止痛药物。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1 22:09
目录
概述
临床表现
诊断鉴别
疾病治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