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林是羌族信仰习俗。羌族每个村寨的山后都有一片神树林,被视为山神之所在。神林禁止砍伐,也不能在其中放牧和割草,村寨定期进行化祭。此外,神林还是《从零开始》小说的主角。
基本介绍
羌族的神林文化源于对大目然的崇拜。
传说远古时期,大地蛮荒—片,古羌人头顶如火烈日,脚踏滚烫大地,于是古羌人将希翼寄托于上天,
焚香祷告,乞求
垂怜。香烟袅袅,穿云破雾,终于惊动了上天诸神,也震动了天神阿爸木比塔。天王于是命天兵天将将天庭后花园内的九棵杨树、七棵柳树和三棵柏树送往人间繁衍。天神同时解下腰间佩剑送往人间,立于羌寨寨头,而后佩剑幻化为高大的
邛笼,从此肩负起传递各家信息和护佑羌人平安的使命。 此后羌区出现了林木繁茂、鸟语花香、百业兴旺的盛景,羌人也由此过上了吉祥、太平的日子。为答谢天赐神林之恩,于是羌人将树神尊为森林天神和生命之神。在羌区至今仍流行着“顶大顶大的是天地,天地之后排神林”的羌族古歌,由此可见神林在羌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历史上,羌区各寨均有自己划定的“神树林”,而且,羌寨上每年的祭山大典均须在神树林中举行。届时各寨除在
寨头、寨中、寨尾遍插白色剪纸以示圣洁外,各家各户还要在门前
栽插象征生命意义的绿色长青枝。同时各寨还要在
寨头立一根高高的祭祖桩(又称“迎神树”)。
祭祀桩上的枝丫按九、七、三呈三层分布,这与羌人所认为的“天有九层,地有七层”和“三、山”相谐的朴素的“三界观”思想有关,更与羌人感念天神为人间赐福“九杨七柳三柏”直接关联。
主持大典的‘
释比’(汉语称“端公’)还需于事前燃柏香熏身,忌吃葱蒜一月,而且只许男子进入神树林而严禁妇女与神林接近。举行大典时要喷洒鸡血,吊羊头祭山、祭天还愿等,“
释比”同时还需向山林敬献面牛面羊,领头转山,唱颂经文,其大意为:神树林威力无边,人若不敬他,就会禾苗不生,五谷不丰,人畜不安,人若不听神林话,就会天塌地陷遭天杀
......等等,因而祭山后还要祭路,严禁去林中砍柴、挖药和狩猎,总之,程序极为复杂。
实际上是羌人原始本朴的“春祷秋酬”农事
祭典活动,同时也表达出古羌人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天人合一纯美情感,于无形中对后人起到了护林和注重生态意识的教化作用。
神林遐思
约在七八年前,见到
傅山先生的《介林》诗拓片,曾吟诵数遍,不由心向往之。据《灵石县志》:“介山之胜,自东周迄今矣。山麓林木蔚然深秀,其中百尺乔松不下数千万株;林中祠宇巍然,境地清远,静听松涛,情同
钟子期神游海上。”历史上被誉为邑内八景之一。惜日军入侵,林毁一旦!后来访介庙遗址,并阅读有关文字,才在人们的指引下找到介子长眠之处。
古人之“隐”一是“入山林”,尧时,有
许由、巢父深居箕山开风气之先。继之有在介山、商洛山、
终南山、太白山和九里山的周介之推、明王冕等,都可入榜,还有如“临水畔”、渭水设钓的周初
姜太公、东汉时的
严子陵等等,皆依此。
神林又名介林,在山西省灵石县
马和乡张嵩村,据
《辞海》、《山西通志》、《灵石县志》等载,春秋晋国名臣
介之推与母曾隐于此,文公纵火焚之不出,与母抱树而死,后人即立庙祀之。天旱祷雨多应,历代香火不断。
宋神宗元丰元年封为洁惠侯,宋徽宗赐额“
昭德”。金、元、明、清相继修葺。庙制宏丽,林木茂密。近林人家以至灵石汾河东西许多村舍,清明节三日自古不敢举火,是谓“寒食”。老人说灵石历史上风景最佳处莫过“神林”,既高树蔽日,神花牡丹又奇异,再加人文历史穿贯其间,此处闻名遐迩,常有远道人专程前来拜谒。
千百年来,介之推“孤守神林”,身浸松涛,真可谓耐得寂寞。洁惠侯祠内,原立有数十尊
庙碑和诗碑,勒记着历代高士的咏叹,作者多为做官的,宦途知止,顿悟也难。邑人清国史馆纂修、陕甘总督
何福堃就曾有诗云:“介推绵上去,富贵若浮云。懿训承贤母,清风表晋文。层横乔木影,袍染牡丹芬。我与公同里,私心仰企殷。”折映出一种人生追求与理想。
傅山《介林》是写介之推的名篇,据说该碑现存于晋祠,内容为“青松白松(栝)十里周,梐青枑白祠堂幽。晋霸园陵迷草木,绵田香火动春秋。仙名卖扇传东海,身隐承颜肖
故丘。还虑寒山太枯寂,婉容分到
牡丹头。”他钦慕介子之风,真可谓
山高水长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介之推的这种境界,即使到今天也还能得到许多人的称颂。我真想邀三五知己,再去神林,沉浸在千古长存的凛然气息中。
大型春秋历史剧《春秋祭》与介林大型春秋历史剧《春秋祭》在山西灵石县介庙以一种独特的形式完成了最后一组镜头的拍摄,预示着这部前后经历了四年筹备、六次剧本修改的春秋历史大剧顺利拍摄完毕,制片方山西通宇文化与著名导演张浩岚携剧中四大男星(
何冰、
罗嘉良、
鲍国安、
马德钟)在“介林””前动情宣布该剧完美杀青。该剧将转入正式的后期制作过程中,预期在2016年中旬正式开播。
中国历史上只有四个人在死后,其坟冢被称为“林”。“
孔林”、“孟林”、“
关林”,还有一个就是“介林”,而“介林”是其中历史最久的,比“孔林”还要早一百多年。这足以说明
介子推在中国历史上所拥有的地位。其生平有很多流传很久的传奇故事,而民间流传的“寒食节”也是为了纪念
介子推而流传至今的,和纪念屈原而流传下来““端午节”一样,不同的是,介子推的历史更比屈原早几百年。(来源: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