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川,原名郭恩大,1919年出生于河北省丰宁县凤山镇(原属
热河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均系教师。他幼年在家乡读书,随父读过两年私塾。1933年春,日寇进攻热河,全家逃亡到北平。1933年夏,考入官费的北平蒙藏学校。1934年春,考入北平东北中山中学。1935年夏,考入该校高级师范班。1936年夏,考入北平东北大学工学院补习班。1937年七七事变后离开北平到达太原,同年9月20日报名参加八路军,被分配到一二零师三五九旅。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至1945年,在延安马列学院、中央党校三部等单位学习,进修马列主义和文艺理论。1948年至1954年,先后任冀察热辽《群众日报》副总编辑,兼《大众日报》负责人、《天津日报》编辑部主任。1955年至1961年,任中央作协党组副书记、作协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诗刊》编委。1962年调《人民日报》任特约记者至文化大革命。1970年,随中国作家协会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锻炼。1976年10月,因意外引起的火灾不幸逝世,终年57岁。
本文讲述了林区工人的斗志昂扬,永远跟着党走,对生活充满热忱,热情似火,对祖国充满了希望,对工作对人生都是
积极向上,满腹激情。
在中国艺术史上,以酒为题材的酒文、酒赋、酒诗数不胜数,但以歌词的形式保存下来的酒题材作品,只有汉乐府中的《鼓吹曲辞·将进酒》《四厢乐歌·上寿酒歌》《清商曲辞·宴酒篇》
《杂曲歌辞·饮酒乐》等。而在
少数民族地区尚流传着丰富的“祝酒歌”。每当贵客光临、节日庆典、婚嫁礼仪、重大祭祀,热情豪爽的少数民族常常唱起欢快的“祝酒歌”,营造出热烈的喜庆气氛。 彝族欢迎客人的形式是喝“转转酒”,并咏唱歌谣《有酒一人喝一口》。他们唱道:“彝家的祖祖辈辈,自古心胸开阔。我们喜好白酒,我们尊重贵客。哪怕只有一口酒,我们都要一人吃一半,我们都要一人喝一口。”彝族兄弟的真诚、豪爽和坦荡,溢于字里行间,令人
热血沸腾、心神向往。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饮酒习俗与其艺术有着十分密切而内在的联系。通过其饮酒习俗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体验到少数民族那炽热坦荡和豪迈奔放的审美情感、追求自由平等的幸福生活和真诚友爱的社会关系和审美理想、直抒胸臆和质朴无华的审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