祆
汉语汉字
祆,汉语二级字,读作xiān,其本义为祆教,拜火教。
字源演变
波斯人琐罗亚斯特所创立,崇拜火,南北朝时传入中国。今印度、伊朗还有信徒。
“祆”者,天神的省义字,不称“天”而称“祆”,说明这是外国的天神,和中国自有的本土天神是有区别的。隋唐之后,中国的史书逐渐将“索罗亚斯
德教
”统称为“祆教”,是“
三夷教
”之一(另两者为景教和
摩尼教
)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午集下】【示字部】祆 ·康熙笔画:9 ·部外笔画:4
《
广韵
》呼烟切,音詽。《
说文
》关中谓天为祆。
又《
集韵
》他年切,音天。
又《集韵》《
韵会
》𠀤馨烟切,音暄。《正韵》虚延切,音轩。义𠀤同。
又官名。唐
官品
有祆正。
参考资料
康熙字典
.汉典.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
.中国政府网.2013-06-05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07 17:32
条目作者
小编
资深百科编辑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参考资料
Copyright©2024
闽ICP备2024072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