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学派
心理学术语
社会文化学派是心理学术语。
维果茨基
维果茨基莫扎特历史理论不仅对前苏联,而且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文化理论
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说 :1930-1931年,维果茨基转写了《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一书,标志着“文化—历史”理论的诞生。文化—历史理论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维果茨基将人的心理机能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形式:自然的、直接的(种系)低级心理机能(感、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思维)和社会的、间接的高级心理机能(随意注意、逻辑记忆、抽象思维、情感、意志)。 人的心理机能是在协同活动中借助语言发展起来的。
活动说
维果茨基认为活动与意识是互相统一的,研究“活动”为研究“意识”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意识不是与世隔绝的、与活动分离的内部封闭系统,活动是意识的客观表现。通过活动对意识进行客观研究、把意识的事实加以物化,转换成客观的东西。
工具说
劳动过程以工具为中介。——马克思。既不能单靠手,也不能单靠脑,手脑只要靠它们使用的工具才能完成。——培根。
心理过程有两种水平:自然赋予的智能,工具和辅助手段武装的智能。(文化的发展过程—决定意义)。儿童为了某一目的将某一物体作为工具使用,初步形成外部世界的概念,自身积极性提高。——高级机能开始形成。文化——人们心理发展的源泉与决定因素。“心理工具”——促进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工具。
内化说
“在儿童文化发展中,任何机能都是两次表现,并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社会的,然后是心理的,起初是在人与人之间,作为心理之间的机能,以后是在儿童内部,作为心理内部的机能。”——维果茨基
社会的、集体的、合作的活动向个体的、独立的活动形式的转移,从外部的、心理间活动形式向内部过程的转化,即人的心理发展的内化机制。
发展心理学思想
发展心理学研究在维果茨基科学创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发展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探索儿童如何掌握社会文化的产物(符号)的过程。
1、高级心理机能最初是以集体行为的形式、同他人合作的形式产生的,后来才能变为儿童个人的机能。
2、反对以症状作为年龄分期标准的做法,提倡应以新的心理形成物(即在发展的某个时期产生的,或者是在一定阶段意识结构中出现的新东西)作为年龄分期标准。
3、对儿童心理发展中的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相互关系问题进行研究,创立了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起源理论。
4、承认遗传的作用,重视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更强调个体本身的积极作用。
研究方法
维果茨基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心理学理论家和实验者,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心理学方法学家。
哲学方法论 :主张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辨证唯物主义哲学——辨证法
一般科学方法 :维果茨基的一般科学方法原则是历史与逻辑统一法。历史法是根据历史发展的自然进程来揭示历史规律的方法。逻辑法是舍弃发展的曲折过程和偶然因素的方法。
具体研究方法 :维果茨基的具体研究方法是辨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方法论通过“历史与逻辑统一原则”这一中介,在心理学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双重刺激法 :维果茨基反对传统心理学的一切实验方法。他认为传统心理学的一切方法都是按S-R的公式来设计的,最多也不过是从实验的结果进行一些推测性的所谓心理分析。
他所提出的“双重刺激法”可以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研究高级心理机能的本质,具有独创性
因果发生分析法: 因果发生分析法能够使研究者不再局限于对现成结果的研究,而真正有可能对心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本身作动态的整体的和相互关联的研究。(追踪)
维果茨基从“意识是统一整体”的观点出发,提出以“单元分析法”取代“成分分析法”。
教育心理学思想
(一)“最近发展区”概念 儿童在没有成人或其他儿童的帮助下,能独立完成的发展水平构成他的现实发展区。
在成人的帮助下通过模仿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是他的最近发展区。
绝对成绩与相对成绩
智商与绝对、相对成绩
最近发展区为个体学习提供了可能性
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的指导性作用
(二)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教学与发展的概念 :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想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广义教学:儿童通过活动和交往掌握“精神生产的手段”。
狭义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教学。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任何学习都有它的前史,3岁前:在父母帮助下自发地从周围环境获取知识;学龄期:向教师学习——按照社会的要求所指定的计划进行学习;学龄前期:过渡期
(1)教学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儿童的成熟作为基础。
传统教学:教学存在一个发展的最低界限,不能超越该界限。
维果茨基:以已经完成的发展阶段为目标的教学是无所作为的。
教学除最低界限之外,还存在教学最佳期。
教学最佳期外的教学或因超过最近发展区或因停留于现有的水平,从而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发展。
(2)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
参考资料
维果茨基及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中华心理教育网.2007-10-22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9 15:09
目录
概述
维果茨基
文化理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