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碑铭和墓志铭。碑铭的范围很广,有封禅和纪功的刻文,如秦始皇《泰山刻文》,
韩愈《平淮西碑》等。有寺观、桥梁等建筑物的刻文,如韩愈《南海神庙碑》等。墓碑文则是记载死者生前事迹的,文章最后有韵文,称作铭。在封建时代,人们的身份地位不同,死后的墓碑形制和名称也不同,分别叫墓碑、墓碣、墓表。大官的墓碑是树立在墓道上的,这种墓道称神道,所以又叫“神道碑”。官阶低的则树“墓碣”。“墓表”则不论死者生前入仕与否都可树立,也称为“神道表”。墓表一般没有铭(韵文)。墓志铭是墓碑文的一种。前有志(
散文),后有铭,但后世也有变化。它一般是由两块方石组成,一底一盖,底刻志铭,盖刻标题(某朝、某官、某人墓志),安葬时埋在墓圹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汳水》:“城东百步有石室,刊云‘ 汉 鸿胪 桥仁 祠’。城北五里有石虎、石柱,而无碑志,不知何时建也。”《新唐书·张说传》:“﹝ 说 ﹞为文属思精壮,长於碑志,世所不逮。”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
司马光 ﹞尝答 孙察 为其伯 之翰 求铭志书,历叙多年不为人作碑志,所辞拒者数十家。” 朱自清《序》:“试以 姚鼐 的十三类为准,如序跋、书牍、赠序、传状、碑志、杂记、哀祭七类中,都有许多小品文字。”
2. 见“ 碑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