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上解决这一困难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采用薄膜
太阳电池,二是采用
聚光太阳电池,减小对原料在量上的依赖程度。常用
薄膜电池转化率较低,因此新型的高倍聚光电池系统受到研究者的重视[1]。聚光太阳电池是用
凸透镜或
抛物面镜把
太阳光聚焦到几倍、几十倍,或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然后投射到太阳电池上。这时太阳电池可能产生出相应倍数的
电功率。它们具有转化率高,电池占地面积小和耗材少的优点。高倍聚光电池具有
代表性的是
砷化镓(GaAs)太阳电池。
砷化镓的
禁带较硅为宽,使得它的光谱响应性和空间太阳
光谱匹配能力较硅好。单结的砷化镓电池理论效率达到30%,而多结的砷化镓电池理论效率更超过50%。
常规上,砷化镓电池的耐温性要好于
硅光电池,有
实验数据表明,砷化镓电池在250℃的条件下仍可以正常工作,但是硅光电池在200℃就已经无法正常运行。
砷化镓较硅质在
物理性质上要更脆,这一点使得其加工时比容易碎裂,所以,常把其制成薄膜,并使用
衬底(常为Ge[
锗]),来对抗其在这一方面的不利,但是也增加了技术的复杂度。
GaAs太阳电池的发展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至今已有已有50多年的历史。1954年世界上首次发现GaAs材料具有
光伏效应。在1956年,LoferskiJ.J.和他的团队探讨了制造太阳电池的最佳材料的物性,他们指出Eg在1.2~1.6
eV范围内的材料具有最高的
转换效率。(GaAs材料的Eg=1.43eV,在上述高效率范围内,理论上估算,GaAs单结太阳电池的效率可达27%)。20世纪60年代,Gobat等研制了第1个掺锌GaAs太阳电池,不过转化率不高,仅为9%~10%,远低于27%的理论值。20世纪70年代,
IBM公司和前
苏联Ioffe技术物理所等为代表的研究单位,采用LPE(
液相外延)技术引入GaAlAs异质窗口层,降低了GaAs表面的复合速率,使GaAs太阳电池的效率达16%。不久,美国的HRL(HughesResearchLab)及Spectrolab通过改进了LPE技术使得电池的平均效率达到18%,并实现了批量生产,开创了高效率
砷化镓太阳电池的新时代[4]。从上世纪80年代后,GaAs太阳电池技术经历了从LPE到
MOCVD,从
同质外延到
异质外延,从单结到多结
叠层结构的几个
发展阶段,其
发展速度日益加快,效率也不断提高,目前实验室
最高效率已达到50%(来自IBM公司数据),产业生产转化率可达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