砧杵
汉语词语
砧杵,拼音zhēn chǔ,汉语词汇,亦作“碪杵”,指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
解释
亦作“碪杵”。指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
出处
南朝 宋 鲍令晖题书后寄行人》诗:“砧杵夜不发,高门昼常关。”
韦应物 《登楼寄王卿》诗:“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赵嘏齐安早秋》:流年堪惜又堪惊,砧杵风来满郡城。高鸟过时秋色动,征帆落处暮云平。
杜荀鹤秋夜闻砧》:荒凉客舍眠秋色,砧杵家家弄月明。不及巴山听猿夜,三声中有不愁声。
温庭筠《池塘七夕》诗:“万家砧杵三篙水,一夕横塘似旧游。”
唐 范灯 《忆长安 九月》诗:“更想千门万户,月明砧杵参差。”
宋 苏轼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诗之二:“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
宋 陆游 《秋思》 诗:“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卢祖皋乌夜啼·段段寒沙浅水》:香罗不共征衫远,砧杵客愁中。别恨慵看杨柳,归期暗数芙蓉。
潘希白大有·九日》:红萸佩,空对酒。砧杵动微寒,暗欺罗袖。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
商衟 《新水令》套曲:“愁闻砧杵敲,倦听宾鸿叫。”
纳兰性德 《浪淘沙》词:“野宿近荒城,碪杵无声。”
参考资料
砧杵.百度汉语.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28 10:22
目录
概述
解释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