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珤(bǎo)(公元1464——1528年),字邦彦,
藁城人,明代
诗人和
教育家,代表作品《熊峰集》。因喜爱封龙山熊耳峰风景,所以别号熊峰,人称“熊峰先生”。
人物生平
石珤,出生于河北藁城,父亲
石玉,官至山东按察使。石珤少年时,受父亲影响,自幼敬仰历代为民请命的
清廉官吏。与胞兄
石玠(jiè),在诸生中以文章学识见长知名乡里。公元1486年,兄弟二人一并举进士。石珤改庶吉士,入翰林院。公元1489年,授职检讨官,参与编修《
大明会典》。公元1492年,因病而居于家中。其间,抱病游历名山,创作了《登封龙山赋》及《熊耳峰》等诗赋。
公元1501年,石珤被诏还京师,充任为皇帝整理书籍、翻检书籍的
经筵展书官。公元1505年,明孝宗病逝,武宗即位,迁任国史馆
修撰,参与编修《孝宗实录》。
公元1508年,迁南京翰林院
侍读学士,1509年,升任
南京国子监祭酒,1510年,改为
北京国子监祭酒,同年又改任
南京吏部右侍郎。
公元1515年改任礼部右侍郎。
公元1517年,武宗预出游北部边境要地
宣府(今河北
宣化),石珤考虑到当时瓦剌军不断袭扰边境,连年战争,百姓摇役苛重,皇帝出巡,必然会给河北北部军民增加沉重负担,因此上疏极力谏阻。明武宗又欲南巡南京,一些朝廷诤臣极力谏阻,受到明武宗严厉喝斥,招致贬官之祸。而石珤不顾个人得失,依然直言上疏,使得武宗有所悔悟。武宗任命石珤兼
翰林学士,掌翰林院。
公元1520年,石珤主持吏部
会试和
武举选拔,做到了秉公清廉、选士公正,受到朝野赞许,次年又任
礼部尚书,仍兼翰林院学士,执掌
詹士府事,成为明武宗朝的要臣。
公元1521年三月,武宗死。武宗无子,立孝宗弟弟之子
朱厚璁继位,为世宗(嘉靖)。
王琼任吏部尚书,卖官鬻爵,培植亲信,吏政混乱,冗员泛滥。石珤
刚正不阿,谢绝请托,维护朝纲,对于违法乱纪者坚决主张罢免。
公元1526年,因奸人王邦奇讦诬珤、杨廷和及宏为奸党,乞求致仕。
公元1528年冬,卒。
人物评价
以刚正不阿闻名朝野,为人尤重忠孝。为官治吏常讲“为臣必忠”。敢于仗义执言,为民请命,心胸坦荡,为官正直,严于律已,廉洁自重,秉公尊法。正是这种忠孝观,使得他不畏权贵,甚至不畏帝王,以敢于直谏而驰名。对于家人,重孝义。其兄
石玠病故后,他抚养侄儿如子。姐姐嫁于周姓,亡故后,子女孤弱不能自立,他抚育成年;对待三位胞弟也是“友爱倍至”。
以的士大夫“人格”而自立,以报国才华而入仕,以
刚正清廉而入阁,最后,因刚正直谏而罢官,身后,还是以刚正廉洁而留名。
其兄
石玠同样为官持正,敢于直谏,历官兵部右侍郎、
户部尚书、右都御史掌院事。因谏嘉靖皇帝南巡事触犯皇上,引疾辞归。
史料记载
石珤,字邦彦,藁城人。父玉,山东按察使。珤与兄玠同举成化末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数谢病居家。孝宗末,始进修撰。正德改元,擢南京侍读学士。历两京祭酒,迁南京吏部右侍郎。召改礼部,进左侍郎。武宗始游宣府,珤上疏力谏,不报。改掌翰林院事。廷臣谏南巡,祸将不测,珤疏救之。十六年拜礼部尚书,掌詹事府。
世宗立,代王琼为吏部尚书。自群小窃柄,铨政混浊。珤刚方,谢请托,诸犯清议者多见黜,时望大孚,而内阁杨廷和有所不悦。甫二月,复改掌詹事府,典诰敕。嘉靖元年遣祀阙里及东岳。事竣还家,屡乞致仕。言官以珤望重,交章请留,乃起赴官。
三年五月,诏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帝欲以奉先殿侧别建一室祀献帝,珤抗疏言其非礼。及廷臣伏阙泣争,珤与毛纪助之。无何,“大礼”议定,纪去位。珤复谏曰:“大礼一事已奉宸断,无可言矣。但臣反复思之,终有不安于心者。心所不安而不以言,言恐触忤而不敢尽,则陛下将焉用臣,臣亦何以仰报君父哉?夫孝宗皇帝与昭圣皇太后,乃陛下骨肉至亲也。今使疏贱谗佞小人辄行离间,但知希合取宠,不复为陛下体察。兹孟冬时享在迩,陛下登献对越,如亲见之,宁不少动于中乎?夫事亡如事存。陛下承列圣之统,以总百神,临万方,焉得不加慎重,顾听细人之说,干不易之典哉?”帝得奏不悦,戒勿复言。
明年建世庙于太庙东。帝欲从何渊言,毁神宫监,伐林木,以通辇道。给事中韩楷,御史杨秦、叶忠等交谏,忤旨夺俸。给事中卫道继言之,贬秩调外。珤复抗章,极言不可,弗听。及世庙成,帝欲奉章圣皇太后谒见,张璁、桂萼力主之。礼官刘龙等争不得,诸辅臣以为言,帝不报,趣具仪。
珤乃上疏曰:“陛下欲奉皇太后谒见世庙,臣窃以为从令固孝,而孝有大于从令者。臣诚不敢阿谀以误君上。窃惟祖宗家法,后妃已入宫,未有无故复出者。且太庙尊严,非时享祫祭,虽天子亦不轻入,况后妃乎?璁辈所引庙见之礼,今奉先殿是也。圣祖神宗行之百五十年,已为定制,中间纳后纳妃不知凡几,未有敢议及者,何至今日忽倡此议?彼容悦佞臣岂有忠爱之实,而陛下乃欲听之乎?且阴阳有定位,不可侵越。陛下为天地百神之主,致母后无故出入太庙街门,是坤行乾事,阴侵阳位,不可之大者也。臣岂不知君命当承,第恐上累圣德,是以不敢顺旨曲从,以成君父之过,负覆载之德也。”奏入,帝大愠。
珤为人清介端亮,孜孜奉国。数以力行王道,清心省事,辨忠邪,敦宽大,毋急近效为帝言。帝见为迂阔,弗善也。议“大礼”时,帝欲援以自助,而珤据礼争,持论坚确,失帝意,璁、萼辈亦不悦。璁、萼朝夕谋辅政,攻击费宏无虚日,以珤行高,不能有所加。至明年春,奸人王邦奇讦杨廷和,诬珤及宏为奸党,两人遂乞归。帝许宏驰驿,而责珤归怨朝廷,失大臣谊,一切恩典皆不予。归,装襆被车一辆而已。都人叹异,谓自来宰臣去国,无若珤者。自珤及杨廷和、蒋冕、毛纪以强谏罢政,迄嘉靖季,密勿大臣无进逆耳之言者矣。
珤加官,自太子太保至少保。七年冬卒,谥文隐。隆庆初,改谥文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