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寺壁画
佛画类型
石窟寺是建筑、雕塑、绘画三位一体的完美结合,是佛教历史的真实载体。石窟建筑依时代、地区的递变,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状况。在石窟建筑中,雕塑是其主体,壁画是其多彩的诠释和挥致。石窟壁画的种类,既题材内容,服从于宣弘佛法、阐释佛义的需要。佛画的绘制,除遵循绘法仪轨外,对其内容亦有规定。石窟中佛画,大致可分为图、像两大部分。佛像画有佛、菩、明王、罗汉、天龙八部、高僧和曼荼罗等。佛图则有佛传、本生、因缘、经变、故事和水陆等多种。
石窟寺简介
中国石窟伴随千年的中国佛教发展而诞生、发展、沉浮。中国是世界上石窟保存数量最多,绵延历史最久的国家。和中国佛教的发展线索一样,中国石窟也曾呈现过南北朝和隋唐两大高峰期。
壁画的种类
佛画类型
佛像:
佛即“佛陀”,义为觉者,大彻大悟之人。佛教认为空间无限,时间无限,因此有十方佛和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佛。现世释迦牟尼,未来弥勒佛,过去燃灯佛(定光佛)。此外,还有过去七佛、五十三佛,现在三十五佛,西方极乐净土的阿弥陀佛,东方净琉璃净土的药师佛,兜率天净土的弥勒佛等。过去七佛包括毗婆尸尸弃毗舍浮拘留孙、拘那含牟尼、迦叶和释迦牟尼。
佛教有大、小乘之分。大乘有十方三世诸佛,三世佛有横三世(药师、释迦、阿弥陀)和竖三世(弥勒、释迦、燃灯)之分。三身佛指体现绝对真理的法身(毗卢遮那)、体现佛智的投身(卢舍那)和教化世间的应身(释迦牟尼)佛。小乘佛教主张“唯礼释迦,无其它佛”,故只绘出一佛(释迦)一菩萨(弥勒)像,别无其它尊像。小乘石窟多绘本生、佛传、因缘壁画,亦重在宣扬佛陀。
绘制佛像,要求具有体现佛的道德品质的仪容形貌,即“三十二相”和“八十随形好”之说,这些相好体现了佛陀特有的体貌特征,如头有肉髻、大耳垂肩、足有辐轮等。
菩萨:
菩萨是梵语“菩提萨陲”三界称,“菩提”义为觉悟,“萨陲”义为有情,求悟众生皆可成为菩萨。凡夫修行达到佛位,中间要经过四十二个阶位,这就是菩萨行的圣位。圣位最高为等觉、妙觉位,等觉是等同于佛的菩萨,妙觉就是佛位。佛经中的菩萨,均为等觉菩萨。佛画中多绘文殊(妙吉祥)菩萨、普贤菩萨、弥勒(慈氏)菩萨、地藏菩萨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等。
在众多的菩萨中,在中国信仰最众、影响最大的是观世音菩萨。其中一面二臂、相好端严的是圣观音,而依据密宗仪轨所绘多面多臂、手持法物的,有所谓密宗七观音:大悲(千手千眼)观音、如意轮(四臂)观音、准提(七俱胝)观音、不空羂索观音马头观音不空钩观音等。在中国民间,还有三十三观音之说,包括水月、白衣、鱼篮、宝相、自在观音等。
明王:
明王是佛、菩萨的忿怒像,一般多为多面多臂。中国多见八大明王:不动、降三世、马头、军荼利、大威德、金刚萨陲等。
罗汉:
俗称弟子。释迦弟子多为迦叶、阿难。此外还有各种罗汉组合,如十大弟子十六罗汉(五代)、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等。
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即护持佛法的鬼神像,指天、药叉乾达婆(乐神)、迦楼罗(金翅鸟)、阿修罗、紧那罗(歌神)、摩睺罗迦(蟒神)。天神有多种,有二十诸天等,其中有梵王帝释摩醯首罗天摩利支天忉利天、龙王、鬼子母等。四大天王是东方持国(抱琵琶)、南方增长(持剑)、西方广目(持蛇)、北方多面(持塔、伞)天王。
曼荼罗画:
曼荼罗义为轮集,亦译“坛”,是密宗修行时供奉的佛画,是佛、菩萨聚集修行之画。密宗有金刚、胎藏两大部,故曼荼罗分别为金刚界(据《金刚经》)和胎藏界(据《大日经》)两大系统。其形式或方或圆,以一佛或一菩萨为本尊,在其周遭绘制多尊菩萨。一幅之中各层(中院、外院)有众多佛菩萨,名为“普门曼荼罗”。以药师、观音、阿弥陀为中心的简化曼荼罗,名为“一门曼荼罗”。
佛传壁画
绘出佛陀自诞生至涅盘的一生教化事迹,多方连续,极具故事趣味性。一般有四相图:诞生、说法、降魔、涅盘。还有八相成道:兜率天降、白象入胎、住胎说法、右胁诞生、逾城出家、树下成道、初转、双林入灭。
本生壁画
绘出佛在过去世为菩萨时教化众生的种种事迹,表现其舍己救人的崇高品德。其时佛幻化为或兽或人、或佛或菩萨的形象,富有艺术感染力,题材丰富多彩,成为壁画的重要源头。著名的本生故事有尸毘王割肉贸鸽、月光头施头、须达拏太子、萨陲王以身饲虎、慈力王施血、九色鹿王忍辱等。
经变壁画
佛教故事画,最初是佛传、本生故事壁画,迨至唐代,逐渐为经变画所替代。经变即将佛经中的故事譬喻演绘成图,使佛经中高深的义理“变相”为图。经变画的兴起极大地丰富了佛画内容,提供了佛画家驰骋艺术天地的广阔空间。唐代佛寺壁画极盛,名画家如阎立本吴道子等皆以绘制大型经变壁画而知名于世。
水陆画
水陆法会全称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是盛大的宗教仪式。水陆法会所悬挂的画像即水陆画。水陆画集人、释、道三间人物于一体,分为内堂和外堂两部分。水陆画兴起于宋代,是当时中国佛教中国化、三教合一思潮盛行的体现。石家庄毗卢寺、山西稷山青龙寺皆为水陆画名寺。
壁画与中国绘画
中国绘画史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传统和珍贵的遗存。特别佛教东传以来,佛教艺术随着中印两大文明古国的文化交流传播开来,佛教的题材和内容扩大了中国绘画的视野。外来的不同风格艺术的影响,促使中国绘画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新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绘画艺术写实手法的进一步发展。从此,绘画场所由宫殿、墓室走向石窟寺院,绘画内容从表现统治者生活转向宗教题材,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与人民群众发生联系,这就为中国美术的突变准备了条件。石窟、佛寺壁画和传世卷轴画,同为中国绘画长廊的有机组成部分。而留存下来的画史资料,或记载缺失,或语焉不详,现存国内外的卷轴画作品为数不多。因此,石窟壁画成为研究中国绘画史最珍贵的资料。
壁画与中国文化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民族大融合时期,也是外来文化第一次大规模进入中国的时期。隋唐盛世,国都长安成为万国骈集、八方来朝的世界文化之都。伴随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还有天文历法音乐舞蹈医药建筑书法等多方面的传习。石窟壁画几乎涵盖了中国文化的所有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构成。石窟艺术成为绘画艺术的主流,也是众多画家竞相献艺的艺术场地。在壁画园地中,各国、各民族的人物竞相登场,各类社会生活画面纷至迭出。
保护
由于壁画年代久远,所处环境又十分恶劣,因此完好保存下来的非常少,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壁画的保护工作非常艰辛。央视《敦煌再发现》全面介绍了壁画保护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果,主要介绍了七种保护方法。
1.临摹 
讲壁画临摹下来,这种方法要求高度保持壁画的原本风采,对绘画师技术要求很高。
2.“打针” 
这种旨在将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粘合剂注入壁画与山体之间的夹层、把起甲或脱落的壁画层与山体粘合的保护方法,既保证了粘合效果,还防止了化学成分对壁画的损坏。
3.防沙固沙
“流沙治理是莫高窟保护的首要任务”,主要是建立立体防沙网络,立体防沙网络的建立是国际间合作的成果。
4.剥离技术。
5.吸盐技术。
6.复原技术。
复原壁画的原因和存在的技术难度,莫高窟永久封存部分壁画的原因和数量也将由此得到释解。
7.数字化保护。
数字化保护是敦煌莫高窟今后使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保护方式。
七种壁画保护方式并非保护措施的全部,有关壁画保护措施的探索是学术界和游客共同关注的话题,我们期待着。
相关事件
2019年11月26日,土耳其文化和旅游部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阿纳多卢文明博物馆,向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移交了文物“唐代石窟寺壁画和北朝晚期至隋代随葬陶俑”,这是土耳其根据国际公约首次向中国移交在土境内的中国文物。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31 18:41
目录
概述
石窟寺简介
壁画的种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