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点头》又名《醒世第二奇书》《五续今古奇观》《鸳鸯谱》,是明代天然痴叟著小说集。成书于明崇祯年间。
内容简介
全书每卷即一篇小说,单独成立,互不干联。主要情节如下:
卷一写合肥秀才郭乔,字挺之,妻武氏,生一子。郭乔出外,遇朱天禄因欠钱粮被执,女青风卖身救父,遂慷慨解囊。朱天禄欲以女归郭乔,郭乔不允,后知青风誓不再嫁,乃与之成亲。郭乔归后,青凤生子郭梓。后郭乔累举不第,武氏子亡,至五十六岁连捷中进士,与郭梓同榜,父子相认,与青风团圆。
卷二写成化间江都秀才卢梦仙,妻李妙惠。梦仙入京赴考未中,愤而隐西山读书。有同名考生死京中,家人误以梦仙死,值家道败落,将妙惠卖与谢启为妾。妙惠至谢家抵死不从,谢母遂以为侍女。妙惠一次随谢母过金山,题诗于壁。正在此时,卢梦仙中进士归,见诗墨迹未干,飞舟追之,接回妙惠。
卷三写北直隶文安人王原,字本立。幼时,父出外避债,落发为僧。王原长大,走遍天涯寻父,历时七年,终于如愿。
卷四写嘉兴壬江泾富商瞿演卒,遗妻方氏,女风奴。已婚之孙谨,先与方氏通,方氏又将凤奴配之。后事发,风奴被判官卖。临别,孙谨自宫立誓而死,凤奴白缢。火化时,二人胸前各有一石,为对方像。
卷五写永乐间广西举人莫可赴京,途经扬州,在庙见一美人斯紫英,强拦去路。紫英不得已,允三月三日会于家中后门。莫可届时赴约,又携紫英及婢莲房逃回广西。后莫可中进士,紫英父仍不肯认女。莫可官至布政使,遭报应而死。
卷六写淮安贫女长寿,父、夫先后亡故,乞食过活,被朱从龙收为厨下婢。广济大家子吴公佐私出游览,资产荡尽,沦为香火道人,聘长寿为妻。后吴公佐发迹归里,又得功名,长寿封孺人。
卷七写宋淳熙年间书生仰邻瞻,家贫,寄居报恩寺读书,夜吟诗,有女鬼来和。鬼为淮安进士伊尔耕之女,随父上任,道亡,停柩于寺,而父母亦亡于任上。仰生答应功名成就后为其安葬。后女鬼窃听到考官欲私取郑元同,嘱郑卷中叠用三个古字作暗记。鬼将事告知仰生,并阻郑元同行程。仰生得中,报鬼德,为其安葬。
卷八写宋西和人吾爱陶,官荆湖路条例司监税提举,刻薄勒索,至逼死人命。后被削职,无处安生,在金陵开妓院,最终冤魂缠身而死。
卷九写唐韦皋,因与岳父张延赏不睦,离家至江夏,教姜使君子荆宝读书。荆宝孚旧之女玉箫与韦皋有情,后为韦妾,韦临别赠以玉环,玉箫约以七年不归即以死报之。至第八年,玉箫绝食死。韦皋后官西川节度,十二年后得一歌女,手有肉环痕,即玉箫后身。
卷十写南宋时汴梁秀才王从事,妻乔氏,擅烹团鱼。王从事携妻赴临安,乔氏被恶徒赵成诓骗,卖与进士王从古。乔氏临行做梦,梦见团鱼说话,言与夫团聚全在团鱼上。后王从古任衢州西安县,王从事官衢州教授。从事至从古家宴饮,吃团鱼,品出为妻所烹,夫妇团圆,后惩治赵成。
卷十一写唐僖宗时,洪州人周迪,早年丧父,由母乐氏养大。周迪妻宋氏,知书识礼。后夫妇出外贸易,本金被盗,流落扬州,正逢兵乱,城中乏粮,公然杀人为食。宋氏为让丈夫回乡,将自己卖与屠户宰杀。
卷十二写宋靖康年间,侯官董昌,娶才女申屠希光为妻。恶棍方六一谋占希光,诬董昌为盗,下狱被斩。方六一提出婚事,希光假装允许,成婚日手杀方六一,割头祭夫后自杀。
卷十三写唐玄宗令宫女制寒衣赐边塞将士。宫女姚夫人思量老死宫中不如嫁一军士,乃祷天,作诗一首,与金钗一股同缝衣领中。衣被哥舒翰部下李光普得到。朝廷知之,欲姚夫人死,杨贵妃劝之,玄宗让夫人嫁光普。
卷十四写晋陵人潘章,字文子,生来美貌,人称小潘安。年十七,往杭州游学,与同学王仲先相慕相爱,情孚意切,遂同枕共衾,宛如夫妇。事泄,二人避居永嘉,与家中相绝。不久,二人同日死,合葬,冢上生树,枝叶相抱。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此书多有取自前人野史笔记敷衍成篇的作品。书首冯梦龙《序》中说:“石点头者,生公在虎丘说法故事也。……浪仙氏撰小说十四种,以此名编,若曰生公不可作,吾代为说法,所不点头会意,翻然皈依清净方便法门者,是石之不如者也。”可见作者作此书的目的系讽世说教。该书成书于明崇祯年间。
人物介绍
郭挺之
第一卷《郭挺之榜前认子》中人物。名乔,字挺之,明代南直隶庐州府合肥县秀才。眉心生一大黑痣。科举屡受挫,赴母舅广东乐昌知县王兖处,慨然救助无力交纳朝廷钱粮的米老汉和卖身抵债的米青姐,坚辞老汉嫁女之请,后见青姐眷恋于他,辞婚别家,始纳青姐为妾。二年后与怀孕五个月的青姐离别归乡,为未生婴儿取名郭梓。至家遂忘青姐。五十七岁中进士,与郭梓同榜。父子相认,青姐归宗,合家团圆.郭乔经历坎坷,同情弱者,慷慨仗义,作者对之是肯定的,并通过这一形象宣扬施恩必得报应,其宗嗣赖米氏之,子得延。
卢梦仙
第二卷《卢梦仙江上寻妻》中人物,字从吕,外号伯辟,明代成化年间扬州江都人。十岁从老儒李月坡学文,聘师之女李妙惠为妻。成婚三年,赴京会试落第,恐归遭嘲笑而避居西山读书,不报家人。卢家误得梦仙死讯,又值荒年,生活无着,将妙惠转嫁给江西盐商谢启。三年后,梦仙中进士,巡访江西时归乡,知情懊悔。游金山寺,见妙惠题壁诗,追至江西,与妻子团圆。
王本立
第三卷《王本立天涯求父》中人物。名原,字本立,明代北直隶文安县广化乡人。出生才七八个月,其父玊珣因不堪赋税繁重、官府拷打追比而离乡出走。他自懂事起就有寻父之念,读书后其志更坚,立誓若寻父不着,情愿刎颈而死。其母许以待完婚后任凭出去,他果然于婚后三天便辞家而去。他不知父亲去向,只揣度山东人情淳厚,风气与故乡相仿。便于齐鲁各地寻访。盘缠用尽,讨乞行进,至田横岛,得田横托梦相示,直寻至河南卫辉县梦益寺,历时十二年,始寻见其父。其父因感有愧,不愿回去,他以头撞地,鲜血迸流,感动得住持亦劝王瑜急归,遂一同回乡团聚。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第三卷《王本立天涯求父》,写孝子王原万里寻访父亲并设法接父亲回家团聚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李卓吾的《续藏书》和《明史》卷二百九十七《王原传》中都有记载。《石点头》保持了情节的基本真实,进行了再创造,丰富了情节,辅以环境烘托、景物描写、细节描叙和心理刻画,把故事渲染得有声有色。写出王本立之父实在不堪忍受官府的征敛紧逼,不得已而抛妻离子远逃他乡的悲苦状况,实际上是反映了明末赋税苛重,官府层层勒逼,民不聊生,不得不背井离乡的社会现实。肯定了王本立长大后常常思念父亲的质朴情缘,以及他对奉行孝道的虔诚,作者对王本立天涯寻父孝心的描画,并不是一种愚孝,而是对正常的人伦道德的阐叙。
第一卷《郭挺之榜前认子》,是宣扬“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伦常观,宣扬有子乃命中注定的宿命观,而这又体现了善有善报的报应观念。故事的主人公郭乔满腹经纶,却屡试不第,便厌倦科场,离乡远游。途中见米天禄老人因欠朝廷的钱粮,被县衙捉去。其女儿便自卖自身以赎出父亲。郭乔同情他们的遭遇,赠银十两完税,老人得救。后郭乔在荒山野岭中碰到米老人父女,米老人为报恩,非将女儿送郭乔为妾不可。不久,郭乔回原籍,一别近二十年。郭乔与妾分别时,妾已怀孕,后生一男儿。郭正妻所生的男儿在十八岁时死去。郭乔不知妾生了男儿郭梓。再后郭乔科场中式,郭梓也金榜题名。起初,父子二人并不相识,后来才相认,父子同回家乡,全家团圆,后继有人,皆大欢喜,完成了作者的伦常观和宿命论的主题。
第七卷《感恩鬼三古传题旨》曲折地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弊端。鬼传题旨是无稽之谈,人传题旨才是事实。这篇小说让我们了解当时官场的虚伪和士风的糜烂。第八卷《贪婪汉六院卖风流》是写官僚恶霸盘剥百姓,尤其是对工商业者的敲榨。故事中的主人公吾爱陶官荆湖路条例司监税提举,驻扎荆州城外。他利用职权,捏造罪名,霸占了王大郎家产,并害王家七条性命,他榨取、毁掉徽州富商万金货物,又肆意污辱殴打徽商汪某,百姓们都叫他“吾剥皮”。这是一篇正面写官僚地主阶级与工商业者尖锐的、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作品,是难能可贵的。不过故事结局仍陷入因果报应,让吾爱陶不得好死,家业彻底败落,女儿为娼,儿子穷得成了偷儿。
值得提出的是,该书作者对于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遭遇寄予深深的同情,与同时代的某些作家歧视妇女的作品明显不同。《侯官县烈女歼仇》是一篇思想性很强的作品。故事写大地主、大恶霸方六一为图谋秀才董昌之妻申屠氏,便结交盗匪,买通官府,诬陷董昌致死。申屠氏以智为夫报仇,连杀仇家五命,大快人心。作者对申屠氏的义烈作了热情的颂扬,肯定了她的智慧、刚强与勇敢。在《乞丐妇重配鸾俦》中,着力描写了一个叫化丫头的聪明智慧、可贵的品质与美丽的外貌,最后重配鸾俦,过上了幸福生活,形象丰满,不落俗套。《玉箫女再世姻缘》写出了奴婢的悲剧命运,令人同情与钦敬。不过,有些卷目中的色情描写是露骨的,反映了明末靡烂的世风,如《潘文子契合鸳鸯冢》写畸形的男恋,就是深受了当时世风的影响。
作者一方面对妇女的生活、思想等生存状况给予相当大的人文关怀,同情女性的悲惨遭遇,承认女性应有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又用愚昧的封建愚孝愚节思想来要求女性。两者明显的矛盾反映出作者本人复杂的思想,进而体现出整个明代后期的社会风气中进步人文思潮与落后封建思想的激烈斗争。
艺术特色
作者在艺术上有较高层次的追求,他不满足于改编前代故事,而是根据当代史实,进行了生动的再创造。在这之前,哪怕是典范性的拟话本《三言》《二拍》,也只是收辑修改历代民间作品。尽管其中有少量是作家自已的创作,但整个作品集在题材、笔法、风格等方面多有因袭原作的痕迹,创作风格、艺术质量并不统一。《石点头》不仅继承了话本文学的优良传统,而且汲取了史传、诗词、戏曲等各种文学样式的长处,形成了统一的风格。
作为作家文学,《石点头》在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其一,承继发扬了史传文学实录的笔法,打破了“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的古老艺术传统,开始由写单一的、净化的人物性格向写多面的、复杂的人物性格起步。其二,用悲剧性冲淡了大团圆式中国小说、戏曲的套子。如前所述,这本拟话本集在内容上孕育着大大小小的悲剧,十四篇中即有五篇是在悲剧性的高潮中结局的。因此,小说中的现实主义因素大大加强,传奇性有所减少。其,从某些方面逸出了讲唱文学情节化的描写,从侧重于反映外部现象,扩展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其四,是在整体上汲取了中国古典诗词和戏曲的审美意识,追求诗的韵味和舞台效果。
《石点头》的体制与《拍案惊奇》比较接近,充分利用入话及篇中穿插的说话人道白,宣传做人的道理,为主题服务。与前后的一些话本小说比,《石点头》既有大胆突破传统看法的部分,如歌颂爱情,不强调妇女贞节观;又有很多浓于其他小说的劝惩味。比如说,一般小说写男女私订终身,然后私奔,当男子状元及第或考中进土,衣锦还乡时,女子的父母总是不记以前的羞愧屈辱,转而欢天喜地;私奔的男女,也总是夫妇和睦,富贵荣华,高寿多子。
作品评价
现代作家
郑振铎:全书十四卷,包含平话十四篇,有的写得很庸腐,像王本立天涯寻亲(第三卷)江都市孝妇屠身(第十一卷)等。但也有写得很生动,结构也比较得不很坏的,像卢梦仙江上寻妻(第二卷)、贪婪汉六院卖风流(第八卷)、王孺人离合团鱼梦(第十卷)之类。
版本信息
现存主要版本有明崇祯金阊叶敬池刊本,藏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带月楼刊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同仁堂刊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历史博物馆;清道光十二年(1832)叙府竹春堂小字本;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上海书局石印本。1985年
中州古籍出版社排印本,1985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研究资料丛书”排印本,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金阊叶敬池刊本,1986年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中国小说研究资料丛书”排印本,1986年
吉林文史出版社排印本,1993年岳麓书社排印本,1994年
江苏古籍出版社“中国话本大系”排印同仁堂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