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寨山文化
云贵高原上一种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的文化
石寨山文化是云贵高原上一种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的文化。又称云南青铜文化。
简介
1955-1960年发掘,遗址在云南晋宁县石寨山,故名。但分布地区不限云南,贵州西部、四川南部、广西西部也有发现。有代表性的是云南楚雄万家坝、江川李家山、祥云大波那和广西西林普驮等。典型器物是铜鼓、铜棺、刃作半月形的铜钺、尖头铜锄及玉石圆扣饰等。这一文化流行年代从公元前七世纪到公元一世纪。与北方草原地区、中原地区及两广地区青铜文化、巴蜀文化及越南东山文化都有一定的联系。它可能属于《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的“耕田,有邑聚”的“椎髻”民族所遗留。
研究
石寨山文化研究历史及现状
2014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云南省正式启动“云南石寨山古墓群大遗址”考古课题,为更好地做好云南石寨山古墓群的大遗址考古工作,很有必要梳理以往的考古成果。基于此,我们以考古发掘报告为题,编辑了《石寨山文化考古发掘报告集》(两卷本),已于2016年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主要是以研究石寨山文化(滇文化)同时兼及云南其他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研究文集。
收入该论文集的文章发表时间最早的为1956年,即石寨山古墓群第一次发掘后不久,最晚的为2016年,时间长达半个多世纪。讨论的问题也是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的:从最初的石寨山出土青铜器图像的释读、器物的用途,到以石寨山古墓群遗址为代表的考古学文化的文化特征、文化分期、文化断代以及器物所属的族群、功用和考古学文化的归属;从器物的外在特征如形制、纹饰的研究到器物的成分构成、结构、铸造技术和铸造工艺;从墓地内墓葬的布局和随葬品的多寡到其所反映的考古学文化的社会分层、社会结构;从某些器物的有无和数量的多少以及形制的演变,到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迁徙。文章的排序主要是根据作者文章发表的时间先后顺序,既没有将论文根据专题归类,也没有根据作者的国籍将论文分为国内作者和国外作者(英文原版,未翻译),统一依据论文发表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国内外学者对于石寨山文化(滇文化)的关注的兴趣点和所取得的成就。
收入该论文集的论文,经过课题组专家的遴选,遴选的原则是:一、该论文是以研究石寨山文化(滇文化)为代表的考古遗存或者以石寨山出土的青铜器为主要研究对象,二、该论文虽不是以石寨山文化(滇文化)的考古遗存或者石寨山出土的青铜器为主要研究对象,但文中对该文化有所涉猎,我们认为对研究和认识该考古学文化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收入的部分早期论文中,个别论文带有强烈的文革时期的时代烙印,在重新录入中,编辑建议将这些套话(引用的大段的马列语录)去掉(已无法征求作者意见,绝大部分作者已经离世),而只录入相关的科研论文部分,我们在校对中发现删除这些套话对整个研究没有太大的影响。部分未在正式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我们认为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也一并收入该文集中。关于石寨山文化(滇文化)早期的年代,国内外学术界意见还未达成共识,我们也将意见相佐的文章收入文集中,供人们研讨,经受时间的检验。我们认为该论文集基本能够反映目前石寨山文化(滇文化)的研究现状。
本文由孙莉、李茜 摘编自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石寨山文化考古研究论文集》之“编后语”。内容有删节、调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5-17 16:25
目录
概述
简介
研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