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圹
铅山县建筑城墙的两个集镇之一
石圹是铅山县建筑城墙的两个集镇之一,靠河一侧建有城墙,墙外为宽而深的护城沟。其城墙建于1932年,周长3。5华里,设置城门城楼6处,城楼大小约15平方米。现在保存下来的城墙余100米左右。
石圹镇区简介
相传在南唐建县以前,石圹村北有方圹十口,故谐音石圹。其南为武夷山镇,北接稼轩乡。元时手工造纸业在石圹兴起,及明代发展成临近诸县手工业造纸中心和集散地,亦是县内最大的农村圩集之一。
建筑独特
整个小镇的建筑呈纺锤形南北走向.石圹街全长1200多米,宽4-5米,全部铺以青石板,令人惊讶不已.街上的店铺鳞次栉比,相邻店屋共用一墙,温馨之极。店铺建筑为木构架砖墙,前店后堂。靠石,拱棂,走廊,商号,瓦檐均有造型各异的木雕,石雕和砖雕。闽,浙,赣融为一体的建筑艺术和风格发挥的淋漓尽致.店屋的门板几乎全是杉木,镇内山上茂密的杉树林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门板可上,可卸,店门以最大的面积向街道敞开.街道两侧的房屋都有一个屋巷的闺房,它们伸向街面,形成走廊,方便行人.
镇容镇貌
镇内秀水环绕青山,山,水,街同行不悖,意境深远.桐江水及三条人工渠蜿蜒流过小镇,大家或傍水小筑或跨水而建,绵延成街.
镇内大小街弄52条,大弄套着小弄,官坑渠水从坑背而来,沿街而流,在每户店屋内都能听到孱孱的流水声,水质极好.每间隔几家,就有一处埠头,洗衣提水,极为方便.许多人家的外墙都依水而筑,有的甚至引水进院,方便了卫生和消防.
罗汉弄口附近的坑背小街仅300多米长,没有敞开式的店屋,全为砖石结构的独居院落。此处是当时的大户区,有的房屋竟占地三四十亩。这里的每栋房屋自成体系,高高的院墙,屋与屋之间形成一条条小弄堂。
所有院屋都是封火墙到顶,连接屋梁。
纸商富显其宅
石圹街上的纸行占地很广,有时几十米长的老街两侧都是它们的院墙,均为砖石结构。旧时建房大门朝向很有讲究,一般不能正面向西或北的,大纸行的大门不仅注重朝向,而且还讲究门面装饰,用青石雕刻“门匾”,并用厚重的铁皮包裹着两扇大门,布以华钉,气派非凡。古人很忌讳家事外扬,厅对大路,故而在大厅用屏风挡住,或者进了大门是堵影墙,要转个弯再入大厅。厅的面积大者100多平方米,小者50多平方米,为处理家政和礼待宾客的正经场所。大厅两侧的房间谓之正间,为办公用房。房间旁边又各有走廊通向后厢房。他们其实是配有小天井的小居小院,门对着天井,光线很好,无疑是家人饮食起居之处。
王德耀是石圹建国以前的首富。王府建于三百多年以前,占地40多亩,共有5套院落,各自独立又连为一体,穿廊过弄既格局整齐,又迂回曲折。这五套院落的天井下均置有假山花圃,养花养鸟,风雅之至。每套院落的屋脊上又都压有一块施雕刻的方形青石,用以辟邪。尤其突出的是,这一石建筑群的顶上竟竖有避雷针,可见当初王家的显赫。
富户院落的华丽是当年纸商们的产业丰厚,生意兴旺的标志。据说有名的“复生源”,“罗盛春”,“鸿昌”,“天和”,“查声泉”等店的资本均在30万银圆之上。纸行的宅院高大醒目,青砖素瓦,封火高墙,高大整齐。
今日的院落依然有着它们洗不去的铅华,只是没有了街上的人声鼎沸。
石圹地理位置
石圹村落总面积54公顷(镇区核心面积0.97公顷),于南唐保太十一年(公元953年)置镇。石圹四面皆山,宋词人辛弃疾晚年曾长期寓居于此。石圹素有武夷山下“小苏州”美名,被誉为“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
2003年7月9日,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石圹纸业
“铅山唯纸利天下。”[《明史铅书》]“明代江南五大手工业区域,即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铅山的造纸业和景德镇的制瓷业。明代石圹镇的造纸业,纸厂槽户不下三十多条槽,各槽帮工不下一、二十人,是我国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地。”[《中国史纲要》——翦伯赞组编]“南方北方的造纸业都有造纸中心。仅江西铅山的石圹镇,就有纸工五六万人。”[《中国历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6年6月2日,铅山石圹连史纸技艺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石圹的规划
(一)水系规划
石圹古村落围绕自南向北流淌的天然河流(槐溪河)和人工河流(官圳)规划布局。“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知县始筑堤,垒石宽2丈2尺,高1丈5尺,长160丈。”[《铅山县志》]人工河宽一至三米,长近两千米,历三年多竣工,其两侧和底部均采用当地常见的鹅卵石拌三合土(石灰、黄泥、黏土)砌筑。人工河从村落南端的槐溪河上游引水,在其中部分流成两条分支水系,后又进入槐溪河下游。人工河利用当地充足的水资源和山区跌落的地势,形成循环的水系统。
人工河引水口有块似龟壳的天然黑色巨石,设计者于巨石底部凿通一条水道。这个独具匠心的构思有两个作用,其一利用类似水闸的设计控制上游突如其来的洪峰;其二阻挡上游漂浮物的污染。人工河一侧每隔几户宅院就设置一处埠头浣衣汲水;甚而引水进入庭园,既能维护古代妇女家务时避人的传统又能在发生火灾时及时取水。
(二)总体规划
石圹的建筑群落依山伴水呈纺锤形南北向组织,众多组团形成了庞大的建筑群落;每个组团由多座宅院构成,宅院又由数个天井组织的院落组成。
村落以南北走向河流为纽带,众多组团为载体形成了三纵十横的建筑格局,其中又被众多支弄分割成五十二条街弄,水系和路网构成三纵区域。东区依靠人工河布置有查家弄组团、坑背组团和阔板桥组团等;中区以村落的主要商业街为核心,全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长一千两百余米,宽四至五米;西区西侧以沿天然河流的商业街为主线布置码弄组团、下港沿组团和天后宫弄组团等。
参考资料
南唐.趣历史.
最新修订时间:2022-04-09 10:49
目录
概述
石圹镇区简介
建筑独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