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状短柄草(Brachypodium pinnatum (L.) P. Beauv.)是禾本科、短柄草属多年生植物。秆直立,具4-5节,节生柔毛或粗糙;叶舌被微毛;叶鞘短于其节间,生倒向柔毛;叶片扁平或内卷,质地较硬,散生柔毛或无毛。穗形总状花序,直立;小穗圆筒形,含8-18小花;颖披针形,常被柔毛,先端渐尖;外稃,具9脉,无毛或背面与边缘生柔毛;内稃短于外稃,沿脊具长纤毛。
多年生。根状茎匍匐横走;被有光泽的革质
苞片。秆直立,高40-80 (-120)厘米,具4-5节,节生柔毛或粗糙;叶舌长约2毫米,被微毛;
叶鞘短于其节间,生倒向柔毛;叶片扁平或内卷,长20-30(-40)厘米,宽4-8(-12)毫米,质地较硬,散生柔毛或无毛。
穗形
总状花序,直立,长5-20厘米;
小穗圆筒形,长20-30毫米,含8-18小花;颖披针形,常被柔毛,先端渐尖,第一颖长5-7毫米,具3-5脉,第二颖长7-9毫米,具7脉;
外稃长8-10毫米,具9脉,无毛或背面与边缘生柔毛,顶端具长1-3(-5)毫米之短芒;
内稃短于外稃,沿脊具长纤毛;
花药长3-4毫米。花果期6-7月。
分布于中国新疆(巩留、尼拉克、昭苏)、青海(昂欠)、西藏(察隅)、山西、河北;印度、伊拉克、伊朗、欧洲、亚洲山地也有分布。生于海拔2800-4300米的云杉林、落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缘。
羽状短柄草为中生根茎型上繁禾草,适宜凉爽半湿润的山地气候,分布于海拔1100-2500米的中山带,习生于山地黑钙土、山地草甸土和山地暗栗钙土上,在中国新疆伊犁地区普遍分布,是高禾草、杂类草山地草甸类草地的建群种,也散生于山地草甸草原草地中。据调查在尼勒克、新源、巩留等地的中山带均分布有羽状短柄草+
无芒雀麦+杂类草草地型,群落的主要伴生种有:
鸭茅、
细叶早熟禾、
假梯牧草、
新疆披碱草、
曲芒异芒草、
草地老鹳草、
草原糙苏、
牛至、
短尖藁本、
紫苞鸢尾等,植被盖度65-100%,草层高35-80(100)厘米。该型草地是山地草甸中发育较好的草地型。
羽状短柄草属刈割型牧草,是天然割草场的主要牧草之一,而且再生力较强,较耐牧,是一种优良的野生牧草种质资源,可做为建立人工饲草基地和天然草场改良的草种栽培驯化。叶量较多,据测定茎、叶、穗比为45.8:40:14.1,抽穗前草质柔软,各类家畜均喜食,抽穗后稍粗糙,适口性下降,但马、驴仍喜食,山羊、绵羊乐食其叶;牛采食较差。冬系残留好,各类家畜乐食,适时刈割后调制的干草各类家畜均喜食。营养价值在禾草中属中等。